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張玉華:愛的秘笈

2022-06-11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漁業

河豚面板有爛的地方怎麼治

全媒體記者 王蓓蓓

“有人嗎?有人嗎?這日子,簡直過不下去了,我要離婚!”

一大早,一女子噘著嘴,拽著丈夫氣鼓鼓地闖進東港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別動怒,有什麼好好說。”張玉華一臉微笑。

搬過椅子,遞上清茶,先傾聽、後勸說……

一個多小時後,女子破涕為笑,主動牽起丈夫的手,回家了。

今年45歲的張玉華,是東港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的一名志願者,也是一位大嫂調解員,還是“陽光護花”困境兒童公益專案志願服務團隊的一員。這些年,她見了太多的人生百態和一些家庭的悲歡離合,“能幫到這些家庭,如果能讓他們破鏡重圓,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張玉華:愛的秘笈

上崗第一天,近半數夫妻選擇和好

“他們攜手而歸,我心裡暖暖的、甜甜的”

近年來,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2018年底,市婦聯在各區縣婚姻登記處設立了婚姻家庭輔導中心,開展“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行動,面向全社會招募志願者,對前來協議離婚的夫妻開展輔導服務。張玉華第一時間報名,成為首批志願者。

經過婦聯組織的法律知識、心理知識和調解技巧培訓,2019年4月5日,張玉華和其他幾名志願者上崗了。“當天,接待了16對想要離婚的夫妻。”第一天上崗的情景,一直刻在張玉華心裡。“經過我們的輔導,7對夫妻選擇和好,2對暫緩離婚,看到和好的夫妻攜手而歸,我心裡暖暖的、甜甜的。”

一天,來了一對小夫妻,30歲左右的樣子。男方工資不高,孩子還未上幼兒園,小家庭的生活大多要靠雙方父母接濟,孩子平時住在鄉下姥姥家,小夫妻倆住在婆婆家,一家三口很難團聚。妻子考慮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想在市區買個房,這樣接送孩子、自己上下班都方便。“我話還沒說完,婆婆先炸了。”妻子回憶,她說願意過就過,不願意過算完,家裡寬房大屋的,讓什麼逼得非得去市裡買房。

女方覺得很委屈,和婆婆發生了爭執。男方認為女方對自己媽媽不夠尊重,態度不好,女方覺得很難跟婆婆相處,自己在這個家一直是外人,老公也不疼惜自己,於是提出離婚。“透過交流、疏導,我們從男方月工資只有兩千出頭,明明啃老,卻一看到父母幹活就阻攔,不管母親做事有多離譜,卻從不說一句母親的不是入手,幫助男方釐清家庭關係的排序。”張玉華解釋,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引導雙方看到伴侶對自己和這個家的愛戀,以及如何把這份愛正向地表達出來。

慢慢地,小兩口情緒緩和下來。“趁熱打鐵,我們又協助夫妻雙方制訂了學習計劃。”男方對他現在的職業比較熱愛,可以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進行網路課程學習,這樣就可以早日考到編制。女方表示,她也回去好好學習,爭取三年內透過中級職稱,從而達到改善家庭經濟收入的目的。“走出輔導室,男方一把把妻子摟在懷裡,說以後會努力提升自己,再也不會讓妻子產生離婚的念頭。”這個瞬間,讓張玉華感動至今,也更加堅定了做下去的決心,同時也積極投身於婦聯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

張玉華:愛的秘笈

出勤率、勸和率都是最高

三年多輔導600多個家庭

在東港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張玉華是出勤率最高的一位,也是勸和率最高的那位。“截至目前,我一共接待輔導了600多個家庭,用自身經歷和專業知識幫助他們消除誤會,挽回婚姻。”

其實,張玉華的工作,很多人不理解,認為離都要離了,費這麼大勁幹嘛,張玉華卻說,自己的輔導是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而這顆種子遲早會生根發芽。“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收穫了快樂與幸福,提升了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三年多的時間,東港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共接待離婚夫妻4524對,勸和2216對,勸和率達49%。“他們不是來登記離婚的,而是來找志願者做疏導的。”張玉華欣慰地笑著說,如今,東港區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天天人來人往,不都是離婚的,還有專門來找志願者做調適和諮詢服務的,更有專門來道謝的。“這,也讓我覺得只要心中有愛,處處皆有可為!”兩年來,東港區婦聯“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已經成了老百姓心中婚姻幸福的一把鑰匙,很多家庭,婚姻出了問題,就會來這裡諮詢。

目前,東港區婦聯在民政局和區法院各設立一處婚姻家庭輔導中心,志願者已達到135人,分為15個輔導小組,週一到週五輪流值班,形成了常態常效工作機制。同時,還關口前置、防患於未然。2020年5月,張玉華被聘任為大嫂調解員,在婚姻家庭輔導進鎮村、社群、學校、企業活動中,為廣大夫妻傳授溝通技巧和婚姻經營能力。“很榮幸成為婚姻家庭輔導講師團的一員,我將盡自己所能,為更多家庭的和諧穩定作貢獻。”

變身“陽光護花”使者

兩年共幫11名孩子重返校園

2020年6月,張玉華又參與了東港區婦聯組織的“陽光護花”困境兒童幫扶專案,為西湖、南湖困境兒童幫扶解困,協助走出生活的陰霾。

那年,一位剛滿10歲的男孩,讓張玉華掛心不已。男孩母親生病常年住院,爺爺奶奶去世,靠父親打零工為生。父親常酗酒,酒醉後會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內向不說話,平時只與小狗玩,有時玩累了,就抱著小狗在門口睡著了。“第一次到家裡走訪時,男孩整整一下午都沒開口說一個字,而且眼神和肢體充滿警惕。”張玉華的眉頭不由地皺起。

第二次走訪,張玉華和搭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抱任何期待,見招拆招,順其自然。可能是有了之前的見面,這次男孩的表現,卻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同行的老師給了男孩一包夾心巧克力餅乾,他掰了一小塊,但一直舉著,加上手上的汗,都捏得變了形,不時地看看張玉華。“你是不是想給張老師吃?”攬過他的肩膀,張玉華輕聲問,孩子點點頭。“說實話,看著他那髒髒的小黑手,還是有點發憷的。”但張玉華更清楚的是,這也許就是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那把鑰匙。

不敢猶豫,張玉華一口把餅乾嚥了下去,表揚他:“臭小子,心疼老師還不好意思說!”他得意地仰臉笑了。

那一刻,一股酸楚的熱流從鼻腔直衝腦門,張玉華忍不住熱淚盈眶:這是一個多麼善良有愛的孩子!生活的殘酷,塵封了他一顆澄淨透明的心!“我們的收穫巨大,男孩開口說話了,雖然只有簡短、含糊的幾個字。”張玉華、男孩還有另一個老師,三個人肩搭肩地一起喊著“1、2、1”,去巡視男孩的小王國。

這次的走訪,讓張玉華信心大增。後來每一次的走訪,張玉華和同事都會根據對男孩的評估,尋找合適的訓練器材耐心引導孩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男孩進入了莒縣啟德培智學校進行康復訓練,並開始了隨班就讀的生活。“去年春節前,我們一起去看望孩子,他很開心,不但適應學校的生活,還被老師戲稱為小‘話癆’。”當看見孩子臉上燦爛的微笑,當孩子偎依在張玉華懷裡,說出那句:“阿姨,我想你了”,張玉華心滿意足,“所有的辛勞和堅持都是值得的!”

工作之餘,張玉華還會定期去日照市特殊教育學校,為視障班孩子做心理團輔和個別疏導,幫助學校多次化解青少年危機事件,開啟孩子的心扉,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及生活的熱情和信心。一位孩子曾親口對張玉華說:“等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起做公益。”兩年多來,張玉華共幫助11名厭學、輟學、拒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在今年的工作規劃裡,張玉華這樣打算著:“陽光護花”會新增一個小學低年級男生的家庭治療;婚姻調解繼續每週法院、民政局值班,每週六晚上線上沙龍……

【來源:主流日照】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