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2022-06-09由 長沙本地生活圈 發表于 漁業

網路詞彙魚丸什麼意思

1、 叫花雞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叫花雞

京菜中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雞”,又叫“富貴雞”。用截然不同的詞彙來命名這道菜是有來由的。“叫化雞”原出自浙江杭州,是一些窮苦難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討來的雞,經過燒熱的土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頭菜。當年,清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爛衫流落街頭。一個叫化子頭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覺得這雞異常好吃,便急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化雞”,便胡吹說叫“富貴雞”。乾隆聽後,大讚“富貴雞”好吃。

2、 魚丸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魚丸

魚丸的來歷,有個跟秦始皇有關的故事。根據稗史的記載,秦始皇好吃魚,他統一全國做了皇帝后,每餐必要有魚,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魚刺則賜廚師死,有好幾個廚師為此喪命;而燒魚肉湯,又怕有詛咒秦始皇“粉身碎骨”之嫌。有一天,某廚師製作御膳,見到魚又膽怯又發恨,就用菜刀背砸魚發洩。一下兩下,砸著砸著,他驚奇地發現,魚刺魚骨竟自動露了出來,魚肉成了魚茸。正在這時,宮中傳膳了,廚師急中生智,揀出魚刺,順手將魚茸捏成丸子,不假思索就投入已燒沸的豹胎湯中,氽成了丸子。不一會兒,一個個色澤潔白,柔軟晶瑩,嘗之鮮嫩的魚丸浮於湯麵上,並呈到了秦始皇面前。始皇一嘗,極為稱讚,下令給予獎賞。後來,這種做法從宮廷漸漸傳到民間,稱為“氽魚丸”,也就是魚丸。

3、 佛跳牆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佛跳牆

佛跳牆是一道非常有名的閩菜,此菜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製作而成。其中原料有:雞肉、鴨肉、鮑魚、鴨掌、魚翅、海參、乾貝、魚肚、水魚肉、蝦肉、枸杞、桂圓、香菇、筍尖、竹蟶等等。調料有:蠔油、鹽、冰糖、加飯酒、姜、蔥、老抽、生油、上湯等。三十多種原料分別加工調製後,分層裝進紹興酒罈中。用質純無煙的炭火(旺火)燒沸後再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而成。在福建,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要親自下廚露一手茶飯手藝,侍奉公婆,博取賞識。傳說一位富家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餚,一一用荷葉包好,告訴她如何烹煮。誰知這位小姐竟把燒製方法忘光,情急之間就把所有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罈子裡,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閤家連贊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

4、 小窩頭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小窩頭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倉惶逃往西安。途中,有一天慈禧餓極了,叫人去找吃的。當差的找來一個大窩頭。慈禧幾口便把窩頭吃完了,連說好吃。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有一天又想起窩窩頭,就讓御膳房給她做窩頭吃,御廚不敢給她做大窩頭,於是把玉米麵用細籮篩過,加上白糖、桂花做成栗子大小的小窩頭。慈禧吃了說,正是當年吃過的窩窩頭

5、 西湖醋魚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西湖醋魚

西湖醋魚為杭州西湖最負盛名之菜餚,始制於南宋高宗時,據古籍記載,西湖醋魚一菜來源於“叔嫂傳珍”。相傳在南宋時,有宋氏兄弟兩人,頗有學問,但不願為官,因而隱居江湖,靠打魚為生。當地有一惡霸,名趙大官人,他見宋嫂年輕貌美,便施陰謀害死了宋兄,欲霸佔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禍從天降,悲痛欲絕。為了報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門喊冤告狀,哪知當時的官府與惡勢力一個鼻孔出氣,告狀不成,反遭毒打,把他們趕出了衙門。回家後,嫂嫂只有讓弟弟遠逃他鄉。叔嫂分手時,宋嫂特用糖、醋燒鯇魚一碗,對兄弟說:“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頭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後來,宋弟外出,抗金衛國,立了功勞,回到杭州,懲辦了惡棍,但一直查詢不到嫂嫂的下落。一次外出赴宴,席間得知此菜,經詢問方知嫂嫂隱姓埋名在這裡當廚工,由此始得團聚。於是,“叔嫂傳珍”這道美菜,也同傳說一樣在民間流傳開來。

6、 臘八粥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臘八粥

早先年,有這麼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幹莊稼活,種棗樹,兢兢業業奔日子。家裡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小日子過得挺富裕。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了,老兩口也都老得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院裡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二老去世之後,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麼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裡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怎麼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裡掃呀掃的,從這裡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裡尋出一把

紅豆

來,就這樣,雜糧五穀各湊幾把,數量不多,樣數可不少,最後又搜出幾枚乾紅棗,放到鍋裡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穀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後悔極了。後來哥倆,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那一天是臘月初八,所以取粥名為臘八粥,以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

7、火鍋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火鍋

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發明了最早的容器——-陶製的鼎,那可以說是非常大的鍋子,無論是三足或四足的鼎。在當時,只要是能吃的食物如肉類為主,通通都丟入鼎內,然後在底部生火,讓食物煮熟,成為一大鍋的食物。當時叫做“羹”,這就是最早的火鍋了。不過仔細一想,當時並沒有所謂的鹽,也沒有調味料,更沒有沾醬,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會好吃嗎?加上鼎太大,不能移動,只能固定陳列在一定的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於是,聰明的老祖宗,到西周時代,不但發明了銅與鐵,且各種陶器品也改良製作成較為小型的器皿,適合一般人使用。銅與鐵的產生,不僅形成了器皿的革命,同時也與近代的鍋子非常相近,銅製的鍋子與陶製的砂鍋,到現在還是最實用、最普遍的火鍋器皿,而大的鼎最後則延伸為權力的象徵了。

8、 老婆餅

這些美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沒有幾個人知道!

老婆餅

相傳,元末明初期間,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得很嚴重,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其中最具代表的一支隊伍是朱元璋統領的起義軍,朱元璋的妻子馬氏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在起義初期,因為當時戰火紛紛,糧食常常不夠用,軍隊還須東跑西走地打仗,為了方便軍士攜帶乾糧,於是馬氏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可以吃的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做成了餅,分發給軍士,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由於這樣亂七八糟加在一起的東西做出來的餅比較難吃,於是聰明的人們就在這種餅的基礎上更新方法,最後人們發現用糖冬瓜、小麥粉、糕粉、飴糖、芝麻等原料做餡做出來的餅非常好吃,甘香可口,這就是老婆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