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魚有氣泡病!養殖戶不要慌,這三點要做好

2021-07-03由 水產養殖技術小幫手 發表于 漁業

氣泡病魚是吸氧太多嗎

提起氣泡病,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魚苗氣泡病,認為主要在小苗培育階段發生,其實氣泡病遠不止這麼簡單,在養殖的各個階段都會發生,是水產養殖中危害最大的病害。

主要症狀:

魚苗眼珠向外突出,邊緣有紅血點,腸道出現氣泡,鰓上附著著許多小氣泡,使魚體上浮或遊動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旋,沉不下去。或體表黏液附著小氣泡,造成澀鱗,甚至脫黏。

現場簡易判斷方法:

拿起魚苗,讓尾鰭展開,對著陽光觀察可以看到鰭條之間有長橢圓形的氣泡。冬季成魚氣泡病症狀:鰭上特別是尾鰭、背鰭上佈滿氣泡,無力爬邊等併發的中毒症狀。

魚有氣泡病!養殖戶不要慌,這三點要做好

發病原因

(1)春夏季,池水中浮游植物過多,比如,施用化肥後出現某一種單一藻類快速成了優勢種,白天經日光照射,光合作用非常強烈,釋放產生大量氧氣使得溶氧過高。另外,冬季結冰後,一旦有陽光連續照射,池塘表層的藻類也會大量繁殖,氧氣無法釋放到空氣中,使水體氧氣過飽和。適應冬季低溫的藻類有隱藻,矽藻,衣藻,小球藻,金藻等。

(2)一次性大量施用沒有發酵的雞糞等有機肥,沉積於池底,也會發酵產生甲烷等氣體導致氣泡病。

(3)深井水含有過飽和氮氣,抽上來後沒有經過充分曝氣,立即倒入池中,導致區域性區域氮氣過飽和。魚有頂水習性,因此也會得氣泡病。

(4)冬季水體分層,雖然上層水溫度低,但是池底由於養殖一年甚至多年,糞便殘餌等有機廢物大量沉積,厭氧發酵會產生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魚會出現中毒及氣泡病症狀。

魚有氣泡病!養殖戶不要慌,這三點要做好

氣泡病危害

氣泡病是魚苗期間危害較大的環境性疾病。急性病例可造成魚苗100%的死亡率。即使死亡率不高,對於錦鯉和鯉魚苗來說春季也是浮腫病毒病(急性爛鰓)的高發期,氣泡病很容易和該病併發或繼發感染,造成大量死亡。

魚有氣泡病!養殖戶不要慌,這三點要做好

氣泡病防治

(1)一旦發現氣泡病,魚池應立即注水,加強曝氣,同時開啟池中水車,如果是小苗池,增氧機要反轉,避免波浪水流過大對魚苗造成衝擊。每畝用5-10kg的食鹽配合有機酸外潑。

(2)儘量不要使用未發酵的有機肥,有機肥一定要用益生菌發酵後再施用。按少量多次原則施肥,配合微生態製劑,充分利用菌藻共生關係,平衡藻相和菌相。(如果是有機質厭氧發酵引起的,要先改底再解毒。)

(3)避免將抽出深井水直接注入魚池中,須經過曝氣處理後再注入魚池,可防止本病發生。若無空池,則可將入出水管架高,並在前面放上木板使水流散開,讓地下水呈瀑布狀瀉入池中,用這種方式增加地下水與大氣接觸面,排出多餘氮氣,增加溶氧。

文章來源:水產抗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