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2022-05-31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漁業

海洋能可再生嗎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成為必然趨勢。

在海洋這片“藍色沃土”中,蘊藏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等,海洋能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與太陽、月亮等天體的相互作用使不斷運動的海水蘊藏了規模巨大的能量。

“碳達峰、碳中和”將為海洋能發展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由此,《科技導報》推出了“

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專刊。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近岸海水面在晝夜間漲落過程中所蘊藏的勢能稱為

潮汐能

,透過築壩的形式可以對潮汐能進行利用。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浙江江夏潮汐試驗電站

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稱為

潮流能

,風是形成海流的主要動力。潮流能發電機的原理與風力發電類似,在水流作用下潮流能機組葉片旋轉發電。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浙江大學漂浮式潮流能發電裝置

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與勢能稱為

波浪能

,波浪能也是由風將能量傳遞給海洋所產生的。

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結構設計有上萬種,最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是利用波面起伏壓縮空氣從而帶動葉輪旋轉發電,後期又發明了越浪式及振盪體式的波能裝置。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海洋大學組合型振盪浮子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萬山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溫差能

指海洋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的溫差儲存的熱能,利用這種熱能可以實現熱力迴圈併發電。南北迴歸線間海域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間溫差可達20℃以上,溫差能比較豐富。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210 kW夏威夷海洋溫差能轉換實驗電廠

鹽差能

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間或兩種含鹽濃度不同的海水之間的化學電位差能,是以化學能形態出現的海洋能。

新刊速覽|海洋能創新發展,助力實現“碳中和”

鹽差能發電原理圖

卷首語

“能源有序轉化”理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

作者:郭烈錦

智庫觀點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重構科技外交戰略的思考

作者:羅暉

專題:海洋能開發

深耕“藍色沃土”,海洋能助力實現“碳中和”——訪浙江大學教授李偉

作者:劉志遠

海洋波浪能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作者:史宏達,劉臻

海上大功率風浪複合發電裝備設計與研究

作者:陳衛星,李紹勳,高峰

蹺蹺板式波浪能裝置陣列發電效能分析

作者:趙江濱,範夢雨,金勇,周建輝

振盪浮子式波能裝置波浪爬升特性試驗

作者:於通順,唐漁瀅,黃淑亭

振盪浮子式波能轉換裝置陣列的物理模型水池試驗

作者:何則辰,張崇偉,寧德志,趙俊渝,何東,楊海師

基於阻尼控制的不同底部形狀振盪浮子俘能效果對比

作者:支光凝,閆俊,梁海志,喬東生,寧德志

基於資料驅動模式的波浪能裝置短期發電功率預測方法

作者:倪晨華

基於海洋能的淡-氫聯供系統方案及模擬模擬

作者:劉宏偉,任和,李偉

潮流能發電場機組陣列排布方式對產能的影響

作者:杜修茂,司先才,袁鵬,譚俊哲,葛金輝,王樹傑

低速直驅型洋流能發電機的設計、分析與測試

作者:艾程柳,楊陽,王海峰,黃元峰,趙威,劉騰,邊暉

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新型熱力迴圈理論分析

作者:劉蕾,陳鳳雲,彭景平,葛雲徵,劉偉民,王泉斌

朗肯迴圈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性能理論分析與試驗

作者:陳鳳雲,劉蕾,彭景平,葛雲徵,劉偉民,王泉斌

海洋溫差能發電透平設計及效能影響

作者:葛雲徵,彭景平,陳鳳雲,劉蕾,劉偉民

綜述

普通菜豆暈疫病研究進展

作者:尹振功,王強,孟憲欣,郭怡璠,魏淑紅,來永才

美國機動車產品管理制度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作者:李方生,趙世佳,胡友波

本文來源:科技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