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另有玄機?讀讀這篇Science

2021-07-03由 X一MOL資訊 發表于 漁業

自由基是怎麼產生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副標題:光催化C-H活化中不可忽視的氯自由基複合物

最近幾十年,化學家一直致力於發展新型的方法將地球儲量豐富的小分子(如甲烷、乙烷)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這也是化學工業的核心目標。然而,由於甲烷極化率低、鍵解離能高(105 kcal mol-1),因此要想實現甲烷的C-H鍵活化仍頗具挑戰。目前的高效催化劑不僅需要貴金屬(如Ru、Ir、Pd、Rh等),而且需要高溫來提供反應活化能,這與工業中對規模性和經濟性的要求相差甚遠。2018年,上海科技大學的左智偉團隊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均相鈰催化劑,可在室溫下實現甲烷的光化學胺化(

Science

2018

361

, 668–672 點選閱讀詳細)。值得一提的是,該鈰(IV)醇鹽(CeIV-OR)體系還可實現C-C鍵和C-N鍵偶聯、β-斷裂和1,5-氫原子轉移(HAT)反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CeIV-OR物種在光照下生成烷氧基自由基(RO•),後者是實現烴類化合物HAT過程的關鍵物種。

近日,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

Patrick J. Walsh

Eric J. Schelter

教授團隊提出了另一種解釋。他們證明了

烷烴的C-H鍵活化由光催化劑[NEt4]2[CeCl6]介導,RO•並不是中間體並且醇在烷烴活化過程中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

。為此,他們提出了一種

基於[CeIVCl6]2-/[CeIIICl6]3-體系和Cl•的反應機理

。另外,作者還對C-H鍵活化進行了光譜分析和動力學研究,證實了氯自由基(Cl•)的生成是決速步。相關成果發表在

Science

上。

為了研究醇對[NEt4]2[CeCl6](

1

)形態的影響,作者向

1

的乙腈溶液中新增HOCH2CCl3,並透過紫外可見光譜對其進行評估。結果顯示用HOCH2CCl3[0。002-0。108 M] 進行滴定時,

1

的可見光譜(0。175 mM)變化可忽略不計(圖1A)。接著,作者在避光條件下向

1

的無水乙腈溶液中加入1 當量 NaOCH2CCl3便得到[NEt4]2[CeCl5(OCH2CCl3)](

2

,圖1B)。與

1

相比,

2

的紫外-可見光譜吸收率更低且配體-金屬電荷轉移(LMCT)譜帶略微藍移(圖1A)。類似地,時間分辨紫外-可見光譜研究顯示

1

(0。20 mM)的光譜在有/無40當量HOCH2CCl3的情況下基本相同(圖1C、1D)。另外,

2

的含時密度泛函理論(TD-DFT)計算表明激發態會導致Cl•損失而不是RO•損失。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證明

1

的光還原不受HOCH2CCl3的影響,並且由CeCl3、[N

n

Bu4]Cl和HOCH2CCl3混合物輻照產生的RO•可能不是烷烴活化的主要中間體。

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另有玄機?讀讀這篇Science

圖1。 光譜研究。圖片來源:

Science

為了探究烷烴官能團化機理,作者利用紫外-可見光譜來監測

1

的化學計量光解動力學(圖2A-2C)。如圖2A所示,光還原速率與

1

的濃度呈現出線性的擬一級相關,證實了透過

1

的LMCT過程產生Cl•是反應的決速步。接著,作者考察了HOCH2CCl3對反應動力學的影響,結果顯示醇對反應動力學沒有任何影響(圖2C)。隨後,作者對環己烷與偶氮二羧酸二叔丁酯(DBAD)的胺化反應進行了動力學研究(圖2D-2F),並透過1H NMR監測反應速率,結果顯示環己烷胺化的起始速率對自由基捕獲劑(DBAD)是零級相關,這表明DBAD不參與轉換限速步(turnover-limiting step)。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一種修正機理(圖2G)。首先,[CeIVCl6]2-經過光誘導的LMCT躍遷過程生成Cl•和“[CeIIICl5]2-”。然後,Cl•從烷烴中攫取一個氫原子生成碳自由基R•,後者被偶氮二羧酸鹽(如DBAD)捕獲生成氮自由基。接著,氮自由基被HCl質子化,並透過單電子轉移被“[CeCl5]2-”還原為產物並再生CeIV光催化劑

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無醇的情況下對環己烷胺化反應的時程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進一步表明反應機理中不涉及醇(圖2H)。

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另有玄機?讀讀這篇Science

圖2。

1

的光化學反應性的動力學研究。圖片來源:

Science

接下來,作者研究了

1

對光催化烷烴C-H鍵活化的作用。如圖3A所示,當等摩爾的環己烷和環己烷-

d

12混合物在有/無HOCH2CCl3(20 mol%)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時,得到了相同的AYs(50%)和產物比([PH]:[PD]=2。1),這表明醇對底物C-H鍵或C-D鍵的活化收率或選擇性影響很小。為此,作者使用正己烷來研究醇對C-H鍵活化選擇性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有/無醇的條件下,三個不等價C-H鍵的選擇性基本相同(圖3B,C1-H:C2-H:C3-H = 1。0:1。8:1。8)。這些結果表明醇對C-H鍵活化收率或選擇性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由於室溫下甲烷和乙烷在乙腈中的溶解度較差,因此作者在特定的容器中研究了

1

的效能以及醇對其光催化官能團化的影響。當無HOCH2CCl3時,乙烷的活化率高達90%;當有HOCH2CCl3時,乙烷的活化率為91%(圖3C)。類似地,將DIAD換為DBAD 便可研究甲烷的官能團化,但是收率較低,這可能是由於甲烷在乙腈中的溶解度差以及C-H 鍵解離能高。為此,作者透過增加乙腈的量來促進反應,最終得到43%的收率。值得一提的是,向反應中新增[NEt4]Cl(25 mol%)會使得AY提高至58%,這可能是由於過量的氯化物促進了催化劑

1

的再生。此外,當向反應中新增[NEt4]Cl(25 mol%)和HOCH2CCl3(20 mol%)後,甲烷活化率進一步提高到66%,這可能是由於高活性•CH3的特性所致。總之,這些結果表明

1

是該反應的

活性催化劑,而醇(即三氯乙醇)是透過氫鍵作用來穩定高活性•CH3,從而活化甲烷。

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另有玄機?讀讀這篇Science

圖3。 [NEt4]2[CeCl6]催化的反應以及HOCH2CCl3作為新增劑的影響。圖片來源:

Science

鑑於左智偉團隊報道RO•對於C-H鍵活化至關重要,並透過分離ARTPs來支援這一說法。為此,作者進行了自由基捕獲實驗,以進一步探究Cl•與

1

光化學的關係。如圖4A所示,當DIAD、[NEt4]Cl、苯乙烯、5 mol%

1

以及乙腈在無氧條件下於室溫照射24 h後,並未觀察到明顯的氯自由基捕獲產物(CRTP,收率< 5%)。但是,新增外部質子源(如三氟乙酸)後,可得到13%AY的CRTP(

5a

),這表明CRTP的形成需要氮原子的質子化。當在1當量HCl的存在下進行反應時,CRTP的收率為46%。此外,HCl和CH3OH的等摩爾混合物也能以44%的收率得到CRTP,這與光譜結果一致(即表明Cl•是在醇存在下形成的)。在HOCH2CCl3的存在下,也觀察到了CRTP的生成。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可能的CRTP機理(圖4B),即光化學生成的Cl•與Cl-反應得到Cl2•-絡合物,後者加成到苯乙烯的末端碳上產生穩定的苄基自由基。隨後,苄基自由基與重氮鍵進行加成形成氮自由基。接下來,CeIII物種將質子化的氮自由基還原便可得到CRTP產物。

實際上,在左智偉團隊的條件下重複進行ARTPs反應,確實得到了產物

5b

(GC收率:50%)和

5c

(GC收率:25%)。這可能是由於Cl•會與醇(HOCH3或HOCH2CCl3)進行加成得到自由基加合物[Cl-OHR]•(R=CH3或CH2CCl3),後者上的氧原子與苯乙烯進行反應並消除HCl產生苄基自由基中間體,接著被DIAD捕獲便可得到

5b

5c

(圖4B)。這種可能的機理解釋了左智偉團隊觀察到的ARTPs(

5b

5c

),但是這些產物並不是直接從鈰醇鹽或RO•產生的。因此,

光化學生成的Cl•是該體系中的主要反應中間體,但是帶有Lewis鹼的電荷轉移加合物會掩蓋Cl•的特性,從而導致RO•的假象。

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另有玄機?讀讀這篇Science

圖4。 自由基絡合實驗。圖片來源:

Science

最後,作者在新增劑的存在下研究了2,3-二甲基丁烷的C-H鍵活化,發現新增劑能夠將三級C-H鍵活化與一級C-H鍵活化的比例從0。51:0。49(無新增劑)分別提高到0。69:0。31(

t

BuOH)、0。81:0。19(苯)和0。76:0。24(

t

BuPh,圖4C)。此外,增加新增劑的濃度(0。04→4 M)也會提高選擇性,這是因為Cl•及其自由基加合物之間保持平衡,並且這些加合物更穩定,因此在烷烴活化反應中具有更高的選擇性。這些結果表明左智偉體系中的醇僅生成[Cl•][醇]加合物,從而改變C-H鍵活化的選擇性。

總結

本文研究團隊證實了烷烴的C-H鍵活化由光催化劑[NEt4]2[CeCl6]介導,Cl•才是真正重要的中間體,而不是RO•。此外,光譜分析和動力學研究表明氯自由基(Cl•)的生成是反應的決速步。DFT計算則表明當醇存在時會形成[Cl•] [醇]加合物,這可能會掩蓋RO•的特性。這項工作也為化學家們提了一個醒,對自由基捕獲實驗結果的解釋應該更加謹慎。

Photocatalytic C–H activation and the subtle role of chlorine radical complexation in reactivity

Qiaomu Yang, Yu-Heng Wang, Yusen Qiao, Michael Gau, Patrick J。 Carroll, Patrick J。 Walsh, Eric J。 Schelter

Science

2021

372

, 847-852, DOI: 10。1126/science。abd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