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知識點】什麼時候出太陽?什麼時候出太陽?邵東的太陽是什麼樣的

2021-07-02由 小新湖說 發表于 漁業

邵東什麼時候出太陽

湘中腹地邵東縣

邵東縣是邵陽市轄縣,別名昭陽,位於邵陽市東部27公里處,東連雙峰、衡陽,南鄰祁東,西接邵陽雙清區,大祥區,邵陽縣,北交新邵、漣源。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屬山丘地區。地勢南北崛起,中部抬升,分向東西傾斜。邵水、蒸水、測水均發源於境內。邵東縣國土面積為1768。75平方公里(2015年),轄4鄉18鎮3街道(2015年),總人口134。52萬人(2016年)。

湘中腹地邵東縣

邵東縣主要礦藏有石膏、煤、鉛、鋅、錳、鐵。320國道、S315省道、潭邵高速、衡邵高速、婁邵鐵路、洛湛鐵路和懷邵衡鐵路(規劃)穿境而過。名勝古蹟有昭陵侯城遺址、佘湖山雲霖寺、九龍嶺翰墨池、明清建築蔭家堂和山塘古屋、洪橋等。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邵陽縣屬邵東古涼亭楚國。

湘中腹地邵東縣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設郡縣,邵陽縣屬長沙郡。

湘中腹地邵東縣

西漢初年,邵陽縣屬長沙國昭陵縣。

湘中腹地邵東縣

西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改昭陵縣屬零陵郡。

湘中腹地邵東縣

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陽侯國於今黃陂橋鄉同意村,仍屬零陵郡。

東漢改昭陽侯國為昭陽縣。

湘中腹地邵東縣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為避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郡為邵陵郡,改昭陽縣為邵陽縣。邵陽之名從 此開始,但這邵陽正是今之邵東,縣治在餘家橋。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朝廢邵陵郡,改名為邵陽縣,又將縣治從餘家橋遷到今邵陽市。隋代屬潭州管轄的邵陽縣,範圍十分廣大,大體上相當於現今的邵東、邵陽市、邵陽縣、新邵縣、隆回、城步、新寧、武岡、綏寧、洞口。

湘中腹地邵東縣

隋煬帝時,邵陽縣為肖銑所佔,邵陽縣改稱建州。

唐高宗改建州為南梁州。

唐太宗復改南梁州為邵州。

唐玄宗又改邵州為邵陽郡。

湘中腹地邵東縣

唐肅宗又改邵陽郡為邵州,屬江南道管轄。

五代天福年間(公元942年)曾一度改邵州為敏州,邵陽縣為敏政縣。然為時很短,旋即改為邵州,敏政縣為邵陽縣,屬湖南道武安軍管轄。

宋朝分全國為十五路,邵州屬荊湖南路。

湘中腹地邵東縣

南宋理宗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將邵州升為寶慶府。

元朝,邵陽隸屬湖廣省寶慶路。

明朝,邵陽縣隸屬湖南道寶慶府。

清朝,邵陽縣隸屬湖南布政使司寶慶府。

風景名勝

古奇洞十景

抱歉了關於古奇洞十景的圖片找不到了。有時間去哪裡一趟再補上吧。

湘中腹地邵東縣

古奇洞位於邵東縣城東南約15公里外,住有十個行政村,一萬多人口,面積約二十平方公里。 船馬鍾石橫桐江兩亭相迎遊三都 龍鳳雪祖臥青山雙仙同呼震古奇 這幅帶有神話色彩的對聯,把古奇洞的十大自然景觀描繪得五光十色,神秘莫測。

雙龍搶寶

湘中腹地邵東縣

從古奇洞北端開始,東西兩條山脈向南蜿延十幾華里,在邵祁邊界的迥龍峰會合。當你站在此峰面向北環視,只見東面的青山尤如一條青龍,居高臨下,向迥龍峰腑衝而來。西邊的石頭山好象一條白龍,它雖處於不利地勢,但毫不示弱,昂頭挺胸。雙龍虎視眈眈,相互對峙,欲奪迥龍峰中間的珠寶(小山包),活龍活現,形象壯觀。 [1]

石船夜渡

湘中腹地邵東縣

傳說盤古開天地後天上仍有缺口漏雨,地下洪水氾濫成災。美麗善良的女媧氏為拯救災民煉石補天,剩下許多碎石塊,她將這些碎石塊堆成一艘渡船,船寬100多米,長200多米,有船頭、船尾、船艙、船桅、船帆,還有划船的篙子和坐船划船的人,鱗次櫛比,栩栩如生,儼然一艘渡船行駛在桐江的西南岸。

仙石險墜

赤腳仙人對女媧氏補天造船的高尚情操很受感動,他也要創奇蹟供人們觀賞娛樂。只見他兩手各抓一塊重萬斤的大石頭,選定在紅毛坪的一塊地方,先放下左手的那塊石頭,而後將右手的石頭高高舉起又輕輕放在左手抓的那塊石頭上,這時奇蹟出現了,兩塊石頭重疊後竟有一條穿線而過的縫隙,上面的石頭卻紋絲不動。頂部至今還留有五個手指印。人們為紀念這位赤腳仙人,將這座疊石命名為仙神石,並在旁邊修起了仙神殿(六十年代被拆)。

湘中腹地邵東縣

鞭石架橋

說的是很久以前,一位神仙用傘把挑著一塊大石板,欲在青山山脈的赫(窄)口山頂部的天仙觀庵堂和對面的香爐山之間的大峽石上鞭石架橋。為了不洩露天機,必須在天亮以前架好。由於工作難度大,情急之中用力過猛,將這塊石板挑得很遠,落在了一公里外的地方,架起了至今還在的仙人橋,橋板上還可看到一個傘把洞。天仙觀庵堂五十年代末被拆掉,1995年復建後,上去參觀遊樂,燒香敬神的人絡繹不斷。

湘中腹地邵東縣

天馬橫江

話說地理學家楊秀屏考察古奇洞,走到紅馬託時,發現坐騎紅棕馬的馬鞍套和馬鈴鐺丟失了,回頭一看,只見桐江東岸兩座石山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田野中央,高出地面200米至300米左右,相距約千米,四面懸空,對峙而立,它們似中流砥柱,似威武的哨兵,嚴守桐江水陸交通要道。後來人們形象地將它們命名為鍾石山(馬鈴鐺與吊鐘相似)、馬鞍山。從此“天馬橫江到此遊,依然遺蹟小江頭”的《天馬橫江》古詩至今在家鄉流傳。

雷祖晚照

站在雷祖殿,看到寶慶府(今邵陽市),砌起雷祖殿,火燒衡州府(今衡陽市)。說的是明朝年間,人們在青龍山山脈的最高點修起了雷祖殿。可剛一修好,衡州府遭火災,老百姓意見很大,上山拆掉了雷祖殿,日後衡州府相安無事。雷祖殿至今仍殘留著碎瓦片。人們還發現,雨後的晴天若站在雷祖殿瞭望,可以清晰的看到衡州府和寶慶府。

湘中腹地邵東縣

犀牛踏石

相傳馬師公法術高超,什麼都不怕。一天,他用白竹條一根,將老祖山深潭裡的一頭犀牛趕了出來,犀牛是水上動物,在陸地上何能走得,馬師公急了,用白竹條狠狠一抽,可犀牛火了,縱身一跳,前左腳踏在石板上,鑽到水裡去了。人們發現那石板上留下了一個犀牛腳印。如果這腳印被洪水衝下來的泥沙填滿不及時掏出來,對面的苗竹山人就要患痢疾。人們為了消災避難,建起了犀牛亭。從此,苗竹山人安居樂業。

湘中腹地邵東縣

雙鳳朝陽

朝陽庵有一座大石頭,每天清晨,有一對鳳凰從雙鳳亭起飛,飛到雷祖殿,又飛到朝陽庵的石頭上。太陽出來後,張開美麗的翅膀向雷祖殿朝拜,天天如此,從不間斷。傳說鳳凰飛出朝拜是好兆頭,國泰民安。不是太平年,鳳凰不出現。

湘中腹地邵東縣

白龍獻技

白龍(西邊石頭山)與青龍(東面青山)在迥龍峰的搶寶中勢均力敵,平手相和。白龍山依仗自身的優勢,獨樹一幟。多姿多型的奇巖怪石,星羅棋佈,形象逼真。地內溶洞縱橫交叉,山下巖洞參差錯落,有洪水巖、豬婆巖、罐子巖、西施巖、劉家巖等十大巖洞群體。

湘中腹地邵東縣

它們似虎口龍頭,深不可測,流水不斷;灌溉飲用,取之不盡;冬暖如春,夏涼似冰;生活飲用,年高壽長。尤以豬婆巖讓人詫異不解,分明是久晴無雨,但常可流出帶泥沙的紅黃水,洞口一段還可發現生豬腳印,故稱豬婆巖。欲知洞內如何,有待勘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