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野生大黃魚自然群體有恢復跡象 專家提醒大黃魚資源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

2022-05-13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漁業

凌波魚產自哪裡

本文轉自:文匯報

“從小到大都沒有看到過這麼多這麼大的野生大黃魚。”鞭炮聲中,象山縣石浦鎮東門漁村村民潘國聰擠進慶祝的人群,興奮地拍下了艙內黃魚的照片。

野生大黃魚自然群體有恢復跡象 專家提醒大黃魚資源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

1月15日傍晚,當浙象漁31088船攜160餘箱野生大黃魚緩緩靠岸,小漁村沸騰了。到港後經過稱重計算,野生大黃魚有2450多公斤,幾乎單條重量都在0。5公斤以上,最大的單條重量超2公斤。

野生大黃魚自然群體有恢復跡象 專家提醒大黃魚資源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

“去年,在同海域也有人捕獲上千斤野生大黃魚,今年更是從捕獲數量到黃魚單體重量都超過去年,說明野生大黃魚的自然群體有恢復的跡象。”對於“野生大黃魚資源是否正在恢復”這一疑問,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省特級專家嚴小軍研究員作出了回答。

保護“海上糧倉”組合拳漸收成效

據船老大林海平回憶,1月14日晚10時許,他和船員在東海165—7海區作業,起網後大家都驚呆了,一眼望去金燦燦一片,“咕咕咕”地叫著,入眼除了小部分鯧魚、烏賊外,基本都是大黃魚。當晚,經與4家批發商商談,最終以957萬元的總價成交。

野生大黃魚自然群體有恢復跡象 專家提醒大黃魚資源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

“漁民能捕到如此多的野生大黃魚,與多年來政府不間斷地採取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與保護漁業資源密不可分。”象山縣水利和漁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方躍表示,東海是我國富饒的“海上糧倉”。1995年開始,國家實施“伏季休漁”,象山建立漁業、公安、市場、港航等多部門協同、陸海聯動的海上陸上聯合執法機制和執法隊伍,全方位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2014年始,更是推進“修復振興浙江漁場”專項行動,打擊取締涉漁“三無船舶”,此外積極實施“減船轉產”政策,十三五期間減船498艘,一系列的“組合拳”讓海洋漁業得以修復。此外,象山縣持續開展增殖放流,累計在東部海域放流大黃魚、烏賊、蝦類等各類水產苗種15。5億尾,並在漁山列島建成海洋牧場示範區。

野生大黃魚保護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共同參與

對於此次捕撈“成果”,嚴小軍分析認為,所謂“野生”大黃魚定義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原始的自然種群野生群體,第二種是人工增殖放流在海洋中生長的原代群體,第三種是人工增殖放流的種群經過自然產卵產生的“第二代”群體。

野生大黃魚自然群體有恢復跡象 專家提醒大黃魚資源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

“目前,我們尚無法確定此次捕獲的野生黃魚屬於哪種群體。對於漁業科研人員來說,更希望是第一種和第三種群體數量的增多,這說明我們的保護起到一定作用。”他說,“近年來,透過基因分析,浙江本地‘岱衢族大黃魚’的種群數量遠遠高於外地黃魚種群的數量,可以證明增殖放流與海洋生態修復有很大關係。”

消失多年的野生大黃魚資源終於有了恢復的跡象,這是浙江乃至全國海洋漁業人多年的期盼。但嚴小軍也提醒,應當在興奮之餘更加冷靜看待這個訊息,“大黃魚資源還處於十分稀缺的狀態,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我們在大黃魚資源修復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唯有久久為功。特別是在政府保護之外,全社會都應當繼續提升保護大黃魚的意識,還給大黃魚一個更加友好的休養生息環境。”

吾海吾魚,讓我們一起來呵護好這希望的火苗。

作者:劉海波 蔣萍

編輯: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