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靖州:“拋荒地”變“致富田”

2022-05-09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漁業

中藥虎杖多少錢一斤

靖州:“拋荒地”變“致富田”

旋耕機在田裡耕地。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張興誠 通訊員 梁華 李平 懷化報道

近日,在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寨牙鄉地盧村,金杉溝種養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呈現出一派春耕生產繁忙的景象,社員們正駕駛著“鐵牛”馳騁,努力實現“拋荒地”變“致富田”的目標。

“去年村‘兩委’帶領合作社復墾拋荒地112畝,生產出來的無公害稻米產量高、品質好,成了客戶的‘放心米’,村集體在糧食生產中也獲得了1萬多元的收入。同時解決了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難、收入低的問題。”地盧村黨支部書記、金杉溝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愛林高興地說。

今年,地盧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下,拓寬思路、主動出擊,結合春耕生產和拋荒地整治,透過“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鼓勵群眾把拋荒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合作社進行集中耕種。目前合作社流轉復耕土地面積達到220畝。預計生產糧食10萬公斤,村集體可實現收入2萬元以上,同時帶動26名當地農民就業。

今年以來,靖州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按照“穩水稻、擴旱糧、增加複種、遏止拋荒、減少非糧化”思路,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安排專項資金1300萬元,以獎代補提高耕地拋荒治理積極性,動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對拋荒耕地進行復墾複種,著力解決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確保拋荒耕地全面“清零”。同時鼓勵、扶持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和糧食經營主體流轉拋荒耕地從事糧食生產,開展“代耕代種”服務,從而壯大集體經濟,有效破解“誰來種地”“誰來經營”等問題。

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靖州今年將圍繞實現糧食生產面積31。3萬畝、產糧14。1萬噸的目標,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種植規模,力推0。7萬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穩糧提質,促進土地增效、農民增收。(張興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