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型科研管理體制釋放創新活力

2022-04-19由 讀創 發表于 漁業

立項評審意見一般怎麼寫

實驗室裡,一組銀白色裝置佔據房間一角:3臺鐳射器圍住帶有觀測窗的球形操作檯,周邊綠色和紫色的光束不時閃爍。

這臺裝置,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於2021年初研發成功的“三光束脈衝鐳射共沉積鍍膜系統”。裝置基於國產部件自主研發,打破了國外的部分技術壟斷。在此基礎上,團隊首次成功製備出大尺寸雙面釔鋇銅氧(YBCO)超導單晶薄膜,為我國製備高品質、應用型超導薄膜產品技術帶來新突破。

突破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也離不開新型科研管理體制的激勵。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是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東莞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近年來,作為廣東省首批4家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為東莞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試驗田”,體制創新“解綁”科技創新,讓這家掛牌僅3年多的實驗室釋放出更多創新活力。

瞄準關鍵技術難題

超導是當今世界科學界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超導薄膜技術的發展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

2018年,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籌備建設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科院院士趙忠賢擔任了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在他的倡議和指導下,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迅速建立起來,瞄準國家面臨的超導薄膜系列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

“一般來說,小尺寸薄膜製備裝置做出的樣品,主要用於基礎研究;要投入實用,需要大尺寸薄膜製備裝置。”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負責人、研究員金魁介紹,團隊最初想直接引進一套先進的大尺寸鍍膜裝置,再按團隊需求改造。

然而,急需的高階裝置遲遲到不了位,高溫超導研究無法推進,大家急得團團轉,怎麼辦?

“自主研發!”趙忠賢拍板。

說幹就幹。

青年研究員馮中沛博士和同事們在牆上掛上白板,寫滿了相關的事項。大到整個裝置的設計裝配,小到一根螺絲釘的定製,團隊“掛圖作戰”,環環推進,一年後研製成功。

基於該裝置製備出的YBCO超導單晶薄膜有突破性的創新意義,“YBCO超導單晶薄膜是設計高溫超導薄膜器件的良好載體,而高溫超導薄膜器件則是開發未來通訊技術和超高效能雷達探測器的重要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金魁說。

近年來,新型研發機構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科技產業力量。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瞄準材料領域基礎科學前沿問題,探索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

靈活用好“錢袋子”

“三光束脈衝鐳射共沉積鍍膜系統”自主研發成功,離不開靈活用好“錢袋子”的科學支援機制。此前,專案申請了一筆進口裝置的預算。從理論上講,必須用相應的購買票據和交易合同來報銷。“擅自”改變這筆錢的用途,拿來搞自主研發,報銷過得了關嗎?

金魁心裡沒底,只得向實驗室行政部門“求助”。

大家一翻檔案,定了心。相關規定明確實驗室是專項經費使用和管理的責任主體,自主編制年度經費預算。實驗室安排專人和東莞市科學技術局、財政局溝通,很快獲得透過。

其實,自主研發成本更低、效能更優、效率更高,實際花費不到採購裝置預算的一半。“節約下來的錢,允許調到其他科研專案使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助理王玉文說,一些科研專案的經費確定後,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

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對傳統科研經費管理體制感觸頗深:“經費撥付的整套規定非常細緻嚴格,一筆經費裡面,清楚列出勞務費、裝置費等各種專案,每項多少錢,申請時就要寫清楚。”然而實際使用的時候,經常會和預算專案產生出入,報銷困難。

此外,還有不少模糊地帶。一項研發工程,所需經費往往來源於多個渠道,每個渠道的審批報銷規則都不相同,“買實驗用品的花費,到底算材料費還是裝置費?開研討會的餐食花銷,到底算會議費還是餐費……”汪衛華坦言,這類“來回拉扯”經常發生,“課題組必須分出專人負責,嚴格確保‘專款專用’”。

為解決痛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實施了一系列探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發展專項扶持辦法(試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財政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等檔案出臺。

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介紹,東莞支援實驗室實行符合國際創新規律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實驗室是專項經費使用和管理的責任主體”“專項經費使用採用負面清單制”……在科研立項、技術路線調整、人才引進培養、職稱評審、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等方面,實驗室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

不以論文論英雄

去年8月,《關於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印發,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管理自主權。與此同時,科研經費“包乾制”試點穩步推進,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遇到‘卡脖子’問題,我們自主研製和創新,把一條新的技術路線走通了。”對此,趙忠賢感慨,實驗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實效,不以論文論英雄,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搞攻關;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學家,“允許用打醬油的錢買醋”,給予科學家足夠的自主權。

除了經費使用外,實驗室科研專案具有自主立項權;在人員管理上不定行政級別、不設工資總額限制,實行社會化用人和市場化薪酬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評價標準不“唯論文”“唯學歷”,注重實際能力。

在人才待遇方面,允許實驗室自主制定與科研人員能力和貢獻相一致的、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重點引進的人才團隊納入東莞“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可根據廣東有關規定開展職稱自主評審;等等。

種種支援,保障科學家沉下心來做研究。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非晶材料課題組負責人柯海波說:“希望激勵大家摒棄浮躁心態迎難而上,將投入轉化為創新能力。”

因為創新,實驗室正在努力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視窗。

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2020年,東莞市出臺科技計劃體系改革,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創新體系。今年1月初閉幕的東莞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東莞將堅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不動搖。

“‘十四五’時期,在科技體制方面,東莞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和徹底的改革,真正實現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卓慶表示。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