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八佰》幕後|曹鬱:不止於“戰爭”,更是在拍詩意和人心

2022-04-11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漁業

曹鬱是什麼星座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與其他戰爭題材的電影相比,《八佰》不止創新性地刻畫了戰爭中的小人物,其畫面觀感也極富人文色彩。電影共拍攝了8個月,導演管虎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精耕細作、工業化生產度很高的作品,《八佰》的畫面非常具有藝術性,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是強烈的對比,蘇州河割裂了兩個空間,南岸的租界內歌舞昇平,北岸則是滿目瘡痍,血和土凝結成一片。

《八佰》幕後|曹鬱:不止於“戰爭”,更是在拍詩意和人心

攝影指導曹鬱認為,《八佰》是一部史詩,這部電影能給現在的中國人帶來鼓舞的力量:《八佰》不止於傳達真實,而是在拍一部史詩。“因為它不是講這4天裡到底怎麼打仗的故事,它講的是人心。”曹鬱有一個習慣,如果拍特別重要的電影,他都會給導演寫一個《攝影闡述》,拍《八佰》時,他認為這個故事首先是一首詩,而不是一段新聞紀錄片。在他的角度看來,《八佰》講的內容是光明與黑暗,而對攝影師來說,南岸就是光明,北岸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所以必須用詩意化的光影去表達這個主題,才能夠涵蓋人文色彩,否則的話僅僅是做到“真實”這一步,而沒有做到“提純”,詩意是曹鬱所追求的效果。

《八佰》幕後|曹鬱:不止於“戰爭”,更是在拍詩意和人心

曹鬱認為《八佰》不是簡單複製一個歷史新聞照片的質感,而是一首關於人性的詩,詩是不受時間限制的,也是主觀化的。他認為電影所傳達的東西應該是“永恆”的:“我覺得像畢加索也好,或者像蒙克、霍普這些畫家,他們在傳達人性的時候,是不受年代限制的。就是他畫出來東西並不是只有在1890年或者1910年可以接受,即使到現在看蒙克依然覺得特別棒,那我希望這部電影有這種永恆的質感。”

《八佰》幕後|曹鬱:不止於“戰爭”,更是在拍詩意和人心

電影結尾衝橋的那段戲是全片視覺性的高潮點,曹鬱的鏡頭傳達出了一種精神感:南岸一貫非常輝煌,北岸一如既往的暗淡,象徵著生與死。“這裡主要是要一個光線的寫意的感覺。”攝製組在這段戲中用了很多照明彈,閃爍的光亮和煙霧營造出命運的感覺,為了表達抽象的感受,劇組使用了150毫米以上的超長焦距、全是開光圈、高速攝影。

《八佰》幕後|曹鬱:不止於“戰爭”,更是在拍詩意和人心

而一些演員被擊中時會有短暫的停留,也突出了這個人物,“比如杜淳飾演的謝晉元,他拄著槍站起來,我們用照明彈先產生一個暗區的效果,攝影機圍他轉了一圈,停留在他的手上,然後圍繞著手再轉,看到了背景的霓紅燈,這時候我們又打亮一個照明彈,光對映在他臉上,可能帶來一線希望。我覺得這個鏡頭是我們利用光、影來體現生與死這個主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八佰》對於曹鬱來說是嶄新的,他說,這樣的攝影對於中國來說也是嶄新的。“這部電影很適合我去發揮,用光與影、用很抽象的焦距和光圈的關係、攝影機的速度、記錄的位元數來表達所有的情感,讓我覺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