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傷寒論方解:傷寒論提要心法

2022-03-25由 徐小麗LittleLily 發表于 漁業

太陽寒水如何解釋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長按“[贊]”給我一個“太棒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援!

一位資深老中醫說:“一箇中醫人,不能以《內經》裡的內容去解釋整篇《傷寒論》,是沒有學好《內經》和《傷寒論》;不能以《傷寒論》參悟《內經》相關句段,也是沒有學好《內經》和《傷寒論》”。是為引言。

一、六氣主氣標本從化說

《傷寒論》以六經六氣為綱,不能不明六氣主氣標本從化之理。

內經雲:少陽之上,相火主之,中見厥陰;厥陰之上,風氣(木)主之,中見少陽;陽明之上,燥氣(金)主之,中見太陰;太陰之上,溼氣(土)主之,中見陽明;太陽之上,寒氣(水)主之,中見少陰;少陰之上,君火主之,中見太陽。

內經又言: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中見。凡中見者,皆相表裡也。

這是什麼意思?

少陽太陰從本者,少陽本火而標陽;太陰本溼而標陰。標本同氣,故當從本氣之化。少陰太陽從本從標者,少陰本火而標陰,太陽本寒而標陽。二經標本異氣,故或從本氣之化,或從標氣之化。陽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中見者,陽明本燥而標陽,厥陰本風而標陰,因燥有寒燥溫燥之不同,風有風寒風熱之各異。二經除本氣主症之外,每從中見之氣。如陽明主燥,胃陽不足之人,則燥從溼化,乃中見之太陰氣也。厥陰主風木,如木鬱血熱者,則木從火化,乃中見之少陽也。此傷寒病,隨人體之陰陽化寒化熱之理。

再解釋:

本,指本質,本來的內在。

標,指名義,標號,稱呼。

古聖解釋六氣:風火熱溼燥寒。風稱厥陰風木,火稱少陰君火,(火有二,君火,是心,人身中為君者,應當“無為”也,相代其用事)熱稱少陽相火(以“熱”分別之,實際亦是火也。(丞)相代君主管事),溼稱太陰溼土,燥稱陽明燥金,寒稱太陽寒水。人與天地相參,天體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其名號皆蘊有至當不易之理。

道德經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曰少,為不及,三曰太,為太過。少陽一陽也,陽明二陽也,太陽三陽也。物極必反,陽極陰生,陰極陽生。陰陽互根,五行如環,自然造化之妙也。三陽生一陰,一陰厥(從陽化生而來,接過)陰也,二陰少陰也,三陰太陰也。三陰再生一陽,迴圈不息,生生不已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內生長而外收藏。所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主人身最外一層,寒水主冬、藏令也(寒為陰邪,其性收斂收引,自外而內傷人,必始於太陽經;亦有直中於內者,又屬於《內經》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內虛招外邪的情況),次之者,足陽明燥金胃經也,燥金主秋收之令也;最內一層者,足厥陰風木,風木主春生之令也,次之者足少陰君火,君火主夏長之令也。其妙難以盡述。

姑亦淺述之:春之溫生夏之熱(木生火),夏之熱生長夏之溼(火生土),長夏之溼生秋之燥(土生金),秋之燥生冬之寒(金生水),冬之寒再生春之溫。生生不息,長養萬物之自然造化也。(自然有生亦有殺,五行有生亦有克;醫之道,讓人趨吉避凶,延生逃殺也)

人身中膽,稱足少陽膽(暫僅以足經而論,手經暫不論)。足少陽膽經之病,無論何邪入之,皆化為(陽)火。也就是說悉從火化,故仲聖《傷寒論》中的少陽篇純以大小柴胡湯加減主治之。(當然,邪入人身,每每是從其類,如寒(陰)傷營(陰),風(陽)中衛(陽))。太陰脾經之為病,屬(陰)溼者極多,故仲聖《傷寒論》中的太陰篇純以理中輩,四逆輩主治之。

傷寒論方解:傷寒論提要心法

為什麼又會這樣呢?是因為:少陽相火,少陽是標,是名;相火是本,是質、本質(相對待而言)。太陰溼土,太陰是標,是名,溼土是本,是質。正因為如此,其標與其本,是同一氣。所以少陽只有化火的症狀,太陰只有化溼的症狀。

少陰太陽從本從標者:因少陰本是君火而標名為少陰,太陽本是寒水而標名為太陽。二經標本異氣。故或從本氣之化,或從標氣之化。太陽病從本化為寒症,則成桂子加附子湯症(此少陰之真陽素虛之人),因太陽與與少陰為表裡(一表一里,一髒一腑)也;太陽病從標化為熱症,則易轉屬陽明經白虎湯症(此陽明胃經素有燥熱之人),以太陽與陽明二經逐次相傳也。

(注:太陽從標化熱之症,《傷寒論》首篇《太陽篇》麻桂二方即是;太陽從本化寒之症,實也指太陽少陰同病之麻黃附子細辛症,總需以附子治其從本化之寒)

少陰君火。少陰是標,君火是本。本氣是火而標名為少陰也。標與本不是同一種氣。太陽寒水。太陽是標名,寒水是本氣。標與本不是同一氣也。稱為“標本異氣”,邪入其經(進入到人身的某一層次),表現出來的病理症狀,有時是從本化的症狀,有時是從標化的症(此化是隨人體陰陽之素因也,人體陰陽之素因又是受大天時時時刻刻之影響)。

茲再詳釋前面這一句:足少陰腎經病,若病從標化,化為寒;若病從本化,化為熱。仲聖《傷寒論》中以姜附等湯治其從標化之寒,以黃連阿膠湯大承氣湯治其從本化之熱。

先大人曾妙悟於此,作有《傷寒論六經病機綱要》。

傷寒論方解:傷寒論提要心法

二、六經病機提要之三陽經提要

足太陽為膀胱腑之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交會於目大眥之睛明穴,二經皆行體表之外層,故名太陽。膀胱屬壬水,水之性寒,故膀胱為寒水之腑,小腸屬丙火,火之性熱,小腸名為火腑。凡六氣之感人,各從其類而為合。經謂寒暑六入,暑統風火為陽,寒統燥溼為陰。陽邪感人,自上而下;陰邪感人,自下而上。此傷寒始於足太陽故。

太陽病為人身最外一層,總六經而統營衛,營行脈中,為體表之陰;衛行脈外,為體表之陽。營衛二者,皆始於先天之精氣,生長於後天水谷之氣。葉天士言“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營主於心,衛主於肺。金鑑言“以其定體而言,則曰氣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則曰營衛”。

陰陽二者之邪,其性各異。寒主收引,熱主發洩。後世醫者,以傷寒為一治,其餘五氣統歸為溫病。傷寒與溫病,雖其治法不同,而都有營衛之別。但是,在營衛表現的依據,各有法門。傷寒之別營衛,在有汗無汗,而分表實表虛。溫病之別營衛,在舌白舌紅,而分在氣在血。寒為陰邪,其性收斂,傷人自下而上,自外而內,多由經氣相傳,一層漸深一層,自經絡而臟腑。溫為陽邪,其性發洩,傷人自上而下,自氣至血,臟腑相傳,自臟腑而至經絡也。

傷寒一症,雖以陰邪而言,但其中又有中風與傷寒兩者之不同。風也者,經言“風為百病之長,六氣之帥也”。五行之暴動,激發其氣而為風,所以風者夾雜於其它四行之中。六氣雖各有時令之專主。然每歲之中,風居首令,以統一年之氣令,實則春有風溫,夏有風熱,長夏有風溼,秋有風燥,冬有風寒。傷寒論中之風,為寒水之中而來,與寒水之氣相較,而為寒中之陽邪。

汗說

經言“人之汗,以天之雨名之”。吳鞠通言“汗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由後天水谷之資生,其統在腎,以腎主五液也,五臟分主在心,以心主汗也”。原以心主血脈,營衛附之,汗借水谷為資源,賴心陽以鼓舞而為汗,凡身之陽氣,皆心所主。陽盛之體,過汗則傷陰,陰盛之體,過汗則傷陽。

風中衛而用營藥,寒傷營而用衛藥說

經言“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營與衛,為一陰一陽。陰陽有互根之道。凡外邪之感人,各從其類而為合。風為陽而中衛,寒為陰而傷營。衛為風中,失其衛外之功用,則營陰不守而汗出。汗乃營中之液,故《傷寒論》中言“營氣和者外不諧”,是衛為風中而病,其氣不與營和諧故也。又言營弱衛強,故以桂枝湯,用桂枝之辛以去衛中之風,芍藥以斂營液也。寒營皆陰,寒主收引,陰主閉合,不易化熱也。衛外而營內,營中受寒,衛分被束而無汗。故以麻黃湯,用麻黃苦辛而溫,開通衛分,桂枝以宣營中之痺,使營中之寒,隨汗出衛而解也。

太陽職能與病變

足太陽為膀胱腑之經,總六經而統營衛,與足少陰腎經為表裡。在中風傷寒之感人,從太陽而入營衛,若表氣壯則營衛之氣固密,邪無由入;表氣虛者,則營衛之氣不能御外,風寒得而乘之。營為表陰,衛為表陽。寒為陰邪,風為陽邪,邪之感人,各從其類。故風中衛而寒傷營也。然太陽經乃膀胱寒水之腑,其本寒,其標陽。與足少陰腎為表裡,一髒一腑。同主寒水。而太陽之衛陽,根於少陰之真陽。若少陰之真陽素虛,則太陽之衛陽亦弱。病在太陽,過汗則衛陽隨汗洩而更虛,而從本化為寒,成桂枝加附子湯症。太陽之陽素盛,病在太陽,過汗則標氣而化熱,則轉屬陽明,以太陽與明明逐相傳也,為白虎湯症。其餘諸多變治,因風因寒,表虛表實,諸多不同,皆緣人體虛實有別,汗吐下三法失宜,病機錯雜,宜深思熟慮,臨症運用。

陽明職能與病變

足陽明胃為陽土,與足太陰脾為表裡,與手經大腸並稱陽明。大腸為庚金而主燥,所以陽明陽土與燥金而同氣化。內候胃中,外候肌肉。其病有經病腑病之別。經病亦有表虛表實之不同。腑病有燥化溼化之各異。經病多由太陽經傳來,腑病多由太陽發汗利小便傷其津液以致胃燥而轉屬。經病則身熱惡寒鼻幹目痛,或兼太陽未乏之邪而頭痛身痛之太陽症者;或陽明經邪正盛而涉及少陽,兼見寒熱往來,口苦目眩,胸脅滿痛之少陽症者。此皆謂之合病。所以經病,有麻黃桂枝,葛根等湯。及其表解化熱,有白虎加人參湯,等等。腑病多由人之胃陽素盛及發汗利小便亡其津液,久病化熱而歸併。在傷寒一症,他經手足同病者少,唯陽明腑病化燥,則手足同病者多。故三承氣湯,麻仁丸,蜜煎,豬膽汁,土瓜根等導法,因病有輕重緩急虛實之別。亦每有胃陽素虛之人,而同太陰溼土之化者。《內經》所言“陽明同中見太陰溼土之化”,故《傷寒論》中有食谷欲嘔之吳茱萸湯,及發黃與慎下諸藥。其法散見各篇,當遵循而取治。

足少陽經病機變化概說

少陽有手足二經之別(六經各有手足二經,人體手足經絡共十二經;另有奇經八脈等),足經屬膽而手經屬三焦。主風木而司相火,同本氣之化。其經行向之側,居表裡之界。外出於陽而內入於陰。故《內經》言“小陽主樞”。其性主升發,惡抑鬱而喜條達,病則寒熱往來;外邪傳入其經,悉從熱化。胸脅為外邪入裡之關隘,屬少陽經循行之部位,又是心肺之宮城,邪入其經,則胸脅之氣化不利,因而苦滿喜嘔,為必有之證,餘唯或悸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咳,則因其旁處之素因而涉及。

少陽經的正病,不涉及他經者,非汗吐下三法可解治,治法宜逐其本性之升發,宣鬱透邪,清瀉其熱,及和中安胃,以利樞機,令邪分消而病已(小柴胡湯症)。若誤汗,則徒傷心胃之液以增熱,心液傷則心之功用“任性”,胃液傷則胃熱助膽熱上蒸而病人出現譫語症狀;誤下則傷其中氣(脾胃的氣化功能),中無所主而為悸;誤吐則損其胸中之氣液,則膽熱益甚而為驚。故〈傷寒論〉中有汗吐下三法之戒。

然少陽之邪,多由太陽與陽明二經傳來,若太陽之邪未罷由陽明而涉及少陽,謂之合病;有平時胃燥之人,邪在陽明經腑同病,而經邪已傳少陽,陽明腑實已成,故仲聖有柴胡桂枝湯,太柴胡湯,小柴胡加芒硝等湯之治法。此是少陽經之邪亦借(汗吐下)三法為出路也。另有少陽之邪入於太陰,木病而刑土,又屬經氣相傳而成黃連湯症者。

本頭條號有很多內容只對粉絲開放,如有需要,請加關注[謝謝]

版權宣告:

我們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