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2022-03-20由 晚安忙忙噠 發表于 漁業

康大叔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筆下的人物貼近生活。

寫作手法時常被調侃,敢寫出病句“孔乙己大約應該是死了”,也敢寫出廢話“一棵是紅棗樹,另一棵也是紅棗樹”。

然一點毋庸置疑,就是其對社會的批判,及對各類人物的諷刺,真實而詼諧。

尤其是人物的塑造,每一個都栩栩如生、有例可循,彷佛近在眼前。

偶爾接觸過幾篇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和我一樣,大多數人對文中的人物,僅哈哈一笑看個樂呵,並沒有細想太多。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魯迅筆下的一員。

年輕時,總覺得可笑離我們太遠,習慣性選擇自我麻痺,來換取虛假的充實;

不惑之年,屢屢碰壁後再次回憶魯迅,猛地驚醒,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放不下面子的孔乙己

孔乙己,一位落魄卻放不下面子的讀書人。

幻想給自己標榜出特定身份,並自認為優越於旁人。迷惑自我並把幻想當作現實,藉此逃避眼前的苟且。

這樣的人分兩類:心高氣傲的大學生,年過半百的打工者。

前者剛剛畢業初臨社會,仗著一紙文憑,不管是大專還是本科甚至985名牌學校,難免會有與自身極其不匹配的優越感。

獅子大開口動輒月入幾萬的工資,要求五天八小時工作制,整天坐在辦公室品茶聊天,儼然一位光鮮體面的人上人。

而忽略了自身短板,並無太多能力與積蓄,大腦仍停留在“讀書人很特殊”的表層思想,不思進取藐視一切。

看不上工廠打工,鄙視外賣快遞,不甘心當一名小職員。。。

待到自尊心與優越感全無,才明白唯有面子是最應該放下的。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後者自認為活得通透灑脫,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公,卻只能怨天尤人不做改變。

狠狠打臉暴發戶,靠運氣偶然逆襲,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內容,也是內心的真實寫照。

年紀大了,凡事看開了,也不瞎闖蕩,安於現狀為生活奔波。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閒聊,卻總喜歡攀比,吹噓自己過得多好。

這一點,老了也沒變。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站著喝酒彰顯身份高貴,穿長衫則表面光鮮靚麗,孔乙己好面子;喝酒從來都賒賬,哪怕生活拮据也不去工作,長衫永遠不洗,因為只有一件無法換洗,孔乙己懶惰。

但孔乙己也善良,也懂得分享,會給小孩子吃茴香豆。

像極了普通人的一生,有放不下的面子,也有窮苦的純真善良,日復一日。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事事抱怨的祥林嫂

“幸與不幸,都有盡頭。”

搶婚、丈夫病逝、孩子被狼叼走、被東家拋棄,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難免會抱怨。樸實真誠、勤奮刻苦的祥林嫂也不例外,但人家也努力過,卻終究沒能改變命運。

一再受到命運捉弄與時代壓迫,知天命不可違,最終變成了跟誰都訴苦的怨婦。

起初,人們還同情她,時常安慰兩句;後來,人們習慣了,敬而遠之;最後,人們心生怨恨,留她一人,孤身凍死在雪地裡。

提起祥林嫂,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她愛抱怨,事事都抱怨,好像抱怨成了本職工作。

但我們不是嗎?

不公與委屈如孤魂野鬼,隱藏在各個角落,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措不及防、悄無聲息。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分手、失業、破產、離婚、至親消失、身患絕症。。。

當厄運反覆砸在一個人身上,不要說尋求改變,或許連抱怨的力氣都沒有,很可能走上絕路。

折磨反覆抽打著我們,不留餘地。做夢時輾轉反側,吃飯時耿耿於懷,呆坐時萎靡頹喪,心死時抑鬱癲狂。

於是乎,我們選擇無止境的抱怨。

一遍一遍碎碎念,無端重複,雖然無法改變現狀,但得以排遣心中的苦悶。長此以往,希望的陽光不再,熟悉的身影重返。

“我好可憐,經歷過這麼多痛苦。。。”

“切!無聊。”

猛然驚呼,祥林嫂不應該被笑話,因為我們不知不覺成為了她,就連抱怨的姿態與口氣都極其相似。

感受痛苦才能瞭解痛苦。從厭惡別人抱怨到自己抱怨,從尋常人到祥林嫂,只隔著一點點不幸的距離。

可惜,這個距離沒有盡頭。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人血饅頭的買賣仍在進行

“人血饅頭”舊指正義之士的鮮血製作的饅頭,後指當今社會的種種焦慮與欺騙。

養生藥物,成功學秘籍,保險信貸,甚至是虛假的賣慘,一系列華而不實的“血漬”,精美地包裝在饅頭上。

各大平臺、媒體、社交軟體、小廣告上均有銷售。

銷售者一邊高喊“拿好,熱乎的”,一邊瘋狂誇大其商品功效,引發社會爭相購買。

數萬萬人民,要麼被割韭菜,要麼當韭菜刀,諮詢推廣轉賬輕車熟路,樂此不疲。

甚至吃瓜群眾也不能倖免,“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讓他們傻眼,讓他們焦慮。

最終每個人都加入其中,明裡暗裡都是推手。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這場買賣越做越大,可笑的是,人們早已不關心”饅頭“是否貨真價實,而在乎它是否“新鮮熱乎”。

越新鮮,代表謊言騙術越先進,代表無數真金白銀的入賬。

賣家拿著鞭子驅趕人們,說幾句漂亮話,給點小甜頭,後者便心甘情願地跟著走。

至此,買饅頭的華老栓滿意而歸,賣饅頭的康大叔賺得盆滿缽滿。而對於受害者華老栓的兒子,僅吃下一口烤糊的白麵饅頭,並無任何作用。

種種浮躁吸引人們的眼球,只為牟利:“網友各個都是年薪百萬”,“那個渣男毀了很多好女孩”,“某某掌握投資理財內幕”,“這款藥包治百病”。

以上,便是至今還熱乎的饅頭,我們知道大多資訊是假,但還忍不住去相信。

就像當初看這篇文章,誰都知道華老栓買”人血饅頭“沒用,但主人公換成自己後,不還是無法辨認真偽?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人人都懂魯迅,卻又不懂魯迅。

他所想所寫,都基於他那個時代。用後來人的眼光審判分外清晰,因為我們是上帝視角,早已跳出舊時代。

但同時又被新時代所困,魯迅就不會,不僅一針見血地點明人性的缺陷,道理也耐人尋味,不受種種限制。

有人說:“想讀懂魯迅的文章得細品,越讀越有味道。”

或許,只有親身經歷,方能領會其中的真諦。

這下,不用再強求讀懂魯迅了,因為我們已經成為了他筆下的人物。

魯迅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把死後的人物寫清楚了。

不惑之年,我終於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