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35天后雞群不漲料的原因之真菌感染

2022-03-19由 獸藥100 發表于 漁業

結晶紫怎麼洗掉

關注上方【獸藥100】,每日一條養殖病例分享,更深度的瞭解病情,及時做出判斷,更科學的養殖。

文章主要從疾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防控要點幾個方面展開剖析,如果相關方面知識紮實的,可以直接跳過,也可以收藏,方便日後慢慢學習。

雞感染念珠菌病

本病是由一種白色念珠菌的酵母狀黴菌所引起的家禽上消化道黴菌病,又稱黴菌性口炎。其特徵是在禽上部消化道,如口腔、咽、食管和嗉囊的黏膜生成白色假膜和潰瘍。

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屬中致病力最強的一種,當酵母狀念珠發育為菌絲型即黴菌型時,對黏膜有較強的黏附能力,且能抵抗白細胞的吞噬;白色念珠菌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休克、致死作用,其還能產生一些水解酶,造成組織損傷,誘發病變。

35天后雞群不漲料的原因之真菌感染

病原菌對一般消毒藥有耐受力,碘製劑、甲醛、氫氧化鈉對其殺滅效果較好。

流行特點

本病可感染多種禽類,如雞、火雞、野雞、鴨、鵝、鴿、鵪鶉、孔雀、鸚鵡等,以雞和鴿最易感,哺乳動物及人也可感染。

該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病禽的糞便中含菌最多,病禽的嗉囊、腺胃、肌胃、膽囊及腸道中均可分離出病原菌。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當消化道黏膜有損傷時更有利於病原菌的侵入;此外,也可經由蛋殼傳染。幼禽的易感性比成禽高,在雞群中發病的多為2月齡以內的幼雞,4周齡以下的雞、火雞感染後死亡率很高。3周齡以上的家禽則多數可以康復。

飼料管理不善、衛生條件差以及其他疫病(如球蟲病)致使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促使本病的發生。當濫用抗生素而抑制了體內某些細菌生長時,可使平時存在消化道的念珠菌毒力增強而導致發病。

35天后雞群不漲料的原因之真菌感染

臨床症狀

病禽生長髮育不良,精神委頓、羽毛蓬鬆;眼瞼、口角有痂皮樣病變,舌面有潰瘍、壞死,可造成病禽吞嚥困難和嗉囊腫脹,觸診鬆軟有痛感,病禽常出現腹瀉,逐漸消瘦,死前可呈現痙攣等神經症狀。

幼鴿感染後症狀嚴重常伴有呼吸症狀,伴有咳嗽和撥出帶臭味的氣體。

病理變化

最常見的病變在嗉囊,黏膜增厚,表面形成灰白色,稍隆起的圓形潰瘍黏膜表面常見有白色或灰黃色假膜性斑塊和易剝落的壞死物;在口腔黏膜表面,常形成黃色、乾酪樣的典型的“鵝口瘡”病變,咽部、食管上段也可形成潰瘍性斑塊,有的病例可見到腺胃黏膜腫脹、出血、表面覆蓋有黏液性或膿性壞死物,有時壞死性病變可波及肌胃。

實驗室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和病禽口腔黏膜病變的較特徵性“鵝口瘡”症狀及病理剖檢變化進行綜合分析一般可做出診斷。確診需透過實驗室檢查,方法如下:

①取病變組織或滲出物,壓片鏡檢發現有酵母樣的孢子體和菌絲體,也可將病料接種於沙氏培養基經37℃培養24~48小時,形成白色乳脂狀高度隆起的菌落,菌落具有酒釀味。

②動物接種試驗 家兔對白色念珠菌最為敏感,取分離後的菌落稀釋成菌液皮下注射家兔,可引起家兔的腎臟及心臟的局部發生膿腫,再取受害的組織壓片鏡檢,可見到菌絲體和孢子體。

防控要點

①預防

應從改善飼養管理和禽舍的衛生條件做起,禽群應保持適當密度,不宜擁擠。種蛋在入孵前應嚴格消毒,以防種蛋帶菌傳染幼雛。平時不喂黴變飼料,對感染的禽舍和用具用0。4%的過氧乙酸進行帶雞噴霧消毒,每天1次,連用5~7天。

②治療

抗菌素對本病無效,而且還能加重病情發展。大群禽治療時,可選用如下方法:

制黴菌素

每千克飼料新增制黴菌素100~150毫克,連喂1~3周,可減輕病的發生與發展。

克黴唑

每羽雛禽10毫克量混飼,連用1~3周。

結晶紫

以0。01%的結晶紫溶液,全群飲服連飲5天;重病禽口腔滴服0。1%結晶紫溶液,每羽1毫升,每天2次,連用5天,療效顯著。

區域性治療可將病禽口腔黏膜的假膜或壞死乾酪樣物刮除後,潰瘍部位用碘甘油或5%的結晶紫塗擦。

配合藥物治療時可用1∶3000硫酸銅代替飲用水,有利於病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