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2022-03-18由 龍山大先生 發表于 漁業

燕北地區在今天的哪裡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雁北地區

雁門關外,內外長城之間的大同盆地,居群山環繞之中,桑乾河由西南向東北蜿蜓曲折東流,盆地四周徑殺虎口、得勝口、陽方口、雁門關、桑乾河河谷、洋河河谷可與外界相通,因而進可攻,退可守,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就在這塊土地上的通川之道和要害之處,古城星羅棋佈,其中高柳(陽高城),新城(朔縣沙河村)是雁北地區最早的兩個城邑。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平城(大同)

秦統一全國後,始建馬邑(今朔州市朔城區和四周古城)、善無古城(右玉境內)、平城(今大同市)、班氏四城。因此馬邑、平城等取代了高柳、新城,由盆地邊緣向內進展了一步。漢代又在治水(今桑乾河)流域、山口附近和流往盆地的河谷開闊處築武州(左雲)、中陵、平邑(大同)、道人、平舒(廣靈)、參合、靈丘、陰館、汪陶、劇陽、崞縣、繁畤。這是歷代在雁北地區設治最多的一個朝代,並且大部分在盆地之內。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平城(大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述古城有的曇花一現,有的日趨衰退,有的儲存了下來,其中以平城、馬邑、高柳歷史最為悠久。

平城為秦代古城,它地處大同盆地西北隅,介御河、十里河之間,四周的得勝口、洋河河谷、桑於河河谷分別與內蒙古、河北相通。因而如果控制這個地方就可以兵出大漠,東攻幽燕所以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漢初的白登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儘管如此,但它在北魏前一直為縣治。平城的興盛還是從北魏由盛樂(和林格爾)遷部平城開始的。遷都於此的原因也正是同民族大融合期間它所處的前沿地理位置有關。遼、金平城為五京之一的西京,對大同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馬邑(朔州)

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元稱大都),大同為京師之西部門戶,因而仍很重要。總的來說,過去的大同是由軍事原因興起的軍事重鎮。然而它的鉅變還是由煤炭引起的,京包,同蒲兩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和大同煤礦的新建擴建,使大同煤炭工業迅猛發展,因而由煤炭引起電力,而又由煤炭電力帶動起機械製造、化工及其他輔助性和服務型的工業,從而使一個建國之初不到十萬人的手工業城市,發展成為一個近一百二十萬人口的(指城區)全國重點能源城市。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馬邑(朔州)

古馬邑城同平城一樣同為秦代古城,北魏前的馬邑甚至比同期的平城還重要。它地處盆地南部中央,治水(今桑乾河)之北,其南雁門關、寧武關為晉地要塞,其北的劉家口、臘壑口可通匈奴賴以生存的地方——河套平原。因而進可攻,退可守“壯雁門之藩衛,為雲中之唇齒,是全晉之區防也”。

秦始皇32年(公元前215年)蒙恬為養馬築馬邑城,同時也是秦時築長城的物資集散地。從城的規模(9裡13步)和當時馬邑在軍事上的作用,可看出秦漢時的馬邑確實重要的很。韓王信叛漢、馬邑之謀、拓跋氏的興起、白登山之戰的起因,以至於後來的劉武周起義,皆發生在這裡。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北齊天保八年(557年)徙朔州治(原在盛樂)馬邑。唐開元五年(717年)建今馬邑城(朔州市神頭馬邑),從此朔州同馬邑就不是一個地方了。現在的朔州市朔城區就是由清朝的府屬州治改為縣治的。

北宋前的朔州同恆州、雲州(恆、雲二州均為今大同市)一樣重要,它是由遼金以後,特別是元定都以後才落到大同之後的。1989年1月,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原雁北地區撤銷,其所轄的應縣、右玉縣和懷仁縣劃歸朔州市。現在的朔州市是有京津地區避暑休閒“後花園”之美譽。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高柳故址附近(大同陽高縣)

高柳古城為戰國時所築,居大同盆地東北端,附近有南洋河流經,東可經洋河河谷出幽燕,北可經得勝口出內蒙古高原,因而歷代在此建制。曾為高柳縣、代郡、高柳郡一直到現在的陽高縣。高柳古城的遺址,大致位置就在李官屯村北半部,村北最後整個城址長約1000米,寬620米,分佈面積62萬平方米,從其規模看,當時的高柳城裡至少居住著三萬多居民,足見當時其城的繁華。

二十年代初京綏鐵路經於此,這樣陽高居張家口至大同之間,聯絡河北、內蒙,使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但是總的來說,陽高的發展是緩慢的,其緩慢發展客觀上受到了大同的影響,這個影響今後仍將起一定作用。

雁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三座古城,最後一座已經成為一片農田

高柳古城遺址(大同陽高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龍山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