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鉤織精緻素雅輕柔

2022-03-15由 東方財富網 發表于 漁業

用手鉤怎樣裝門窗邊線步步高

潮汕抽紗以圖案紋樣獨特,品種豐富多彩,工種針法繁多,技藝製作精巧而聞名於世,素有“南國名花”之稱,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抽紗大致分為繡、抽通、編織、補布、拼接等四大類,其工種、針法多達二百多種,鉤針通花是編織類技藝中的一種,俗稱為鉤花,是以一種特製鋼鉤針繞引白紗線或色線織出花邊。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鉤花的女子幾乎遍佈潮汕九個市、縣,不論在農村古舊民居的花巷頭、外埕口、門樓、田園邊,還是在城市大街小巷的路燈下,總可見有鉤花的姑娘們聚在一起,她們一邊說著話,或哼著曲子,一邊不停地晃動手中亮閃閃的鉤針,一朵朵的花米,一幅幅的通花,就在纖指輕拈之間慢慢地出現了。然而如今再難見到此情此景,可謂時過境遷,這隻能成為上了年紀的人腦海裡的美好回憶。

鉤針編結工藝它與風格粗獷瀟灑的棒針編結不同,具有雋秀怡美的韻味,姑娘們用絨線或絲線為原料,運用尖而帶鉤的鋼製小鉤針,鉤織出各種圖案的小通花,然後拼接成各種日用工藝品,供人們家庭的床、櫃、椅、沙發、茶几、門窗等裝飾之用。今所欣賞的是人絲鉤針通花衣,眼前這件女莊短袖衣,以白色人造絲線為原料,經手工鉤織的192個直徑6釐米的通花塊、18個通花畔,透過“花塊拼結”的技法,運用蚌殼針、冇粟粒等一些針法,完整地拼成一件稱心如意的上衣,將實用與藝術糅合為一體,既有時代感,也有無限美感,一直被有關單位收藏著。

1970年汕頭市劇裝工藝廠在潮汕地區率先創出人絲鉤針通花衣,蜚聲藝壇,年產量最高時達21萬多件,遠銷歐美、中東及東南亞各國,成為風靡一時的服飾,榮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獎。1986年9月時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的黃楚明工藝美術師設計的“人絲鉤針連衣裙”“人絲鉤針蝴蝶套衫”,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審中,分別榮獲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同年11月她出席了廣東省第三屆工藝美術創作設計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其新作品又獲“創作設計獎”,1989年9月又一“人絲鉤針龍鳳衫裙套裝”被選送北京參加40週年國慶大展,為潮汕地區的鉤針編結工藝贏得了榮譽。

潮汕地區的鉤針工藝製品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花樣新穎,款式多樣,圖案典雅,玲瓏美觀,產品有方、圓形檯布、餐套,圓、橢圓、方、長方形盤墊、床罩、提包、披巾、靠墊、沙發茶几套、琴套和門簾等。人絲鉤針通花衣以人造絲線為原料,顏色以白為主,兼有黑、棗紅、淺黃、淺綠、橙黃、桔紅等,圖案設計以通為虛、花為實,虛實互為對比,又彼此照應的藝術表現手法,注重點、線、面的構成,周密考慮圖案與針法的結合,從整體到區域性都和針法製作巧妙搭配,透過區域性的花形,組成一件完整的上衣或衫裙,使之既是穿著舒適的服裝,又是賞心悅目的手工藝術品。鉤針編結針法主要運用辮仔目、魚鱗、盤腳短針、狗牙鎖針、迭針、交叉長針、十字形長針、斧頭粒、蚌殼針、扇針、冇粟粒等11種。透過勾織顯現菊花、芍藥、牡丹花等誇張變形的花卉圖案通花塊,主要有圓、正方、六角、三角、扇形等造型;從創作初期的96個八釐米正方形的通花塊,經不斷創新增加到338個通花塊、68個通花畔及16粒紐扣,工藝顯得更為精細,通花的花形圖案也達到幾千種。各種花塊勾織後根據需要分別採用“一線起”“花塊拼結”“橫直拼接”等多種技法,構成一件完整的披風、背心、蝙蝠衫、連衣裙、套裙、長袖、短袖、中袖等通花衣,同時還在通花衣上點綴各種玻璃圓珠、管珠、鏡片等,使其色彩更加豐富,絢麗多姿,光潔明亮,藏結密實,質地柔軟,著身舒適等特點而稱著,成為汕頭工藝美術園地一朵奇葩。

說起人絲鉤針通花衣,就得介紹一下已故女工藝美術師藍銘霞(1920~2008),她是澄海區樟林人,自七歲開始便學會鉤“通花”,1965年底進汕頭市劇裝工藝廠,負責設計創花稿及培訓工作。她繼承傳統技法,不斷創作出具有民族風格和自我特色的優秀稿件,僅1970年至1979年創作的通花稿就達三百餘個,其中“龍銀”、貨號191008的人絲通花衣,被稱為“王牌”稿,十多年一直暢銷東南亞以及義大利、加拿大等國家,作品被選送參加全省、全國工藝美術展覽,1978年獲廣東省優質產品,後又獲汕頭市名牌產品。1979年她光榮的出席廣東省第二屆工藝美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同年被授予工藝美術師職稱。

(作者系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副院長)

(文章來源:揭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