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川楝子

2022-03-14由 世界因利而精彩 發表于 漁業

川榛子川楝子一樣嗎

味苦寒。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名醫》曰:生荊山。

案《說文》雲:楝木也。《中山經》雲:其實如楝。郭璞雲:楝,木名,子如指頭,白而粘,可以浣衣也。《淮南子》時則訓雲:七月其樹楝。高誘雲:楝實,鳳凰所食,今雒城旁有楝樹,實,秋熟。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川楝子

川楝子又名金鈴子味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能疏肝洩熱、行氣止痛、殺蟲。主要治療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頭癬。

中醫講肝腎陰虛,容易肝陽化風,在五行對應五臟當中,人體的肝藏對應外界的木,樹木怕什麼?它們怕風吹,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樹不停地被風吹著,樹葉都會吹得捲起來,整棵樹都焉了吧唧的,失去水分。我們的老祖宗看到樹葉不停地被風吹著,聯絡到人體要是不停地被“風”吹,也會像樹一樣,肝主筋,肝藏失去了濡潤的陰液,輕微的就是屈伸不利,嚴重的眩暈顛仆,不省人事。

川楝子味苦,性寒,能疏肝洩熱。所以著名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裡的鎮肝熄風湯就運用到了川楝子。鎮肝熄風湯由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組成。主要能鎮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治療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等證。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川楝子

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髒,體陰而用陽,肝腎陰虛,肝陽偏亢,陽亢化風,風陽上擾,所以會有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如果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肝火盛,人就會心中煩熱;肝陽偏亢,熱盛就會血流薄急,氣血隨之逆亂,遂致卒中。輕則風中經絡,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重則風中臟腑,眩暈顛仆,不省人事等。在《黃帝內經·調經論》上講:“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鎮肝熄風湯中懷牛膝歸肝腎經,入血分,性善下行,並有補益肝腎之效;代赭石質重沉降,鎮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氣血下行;龍骨、牡蠣、龜板、白芍益陰潛陽,鎮肝熄風;玄參、天冬下走腎經,滋陰清熱,合龜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陰以柔肝;肝為剛髒,性喜條達而惡抑鬱,過用重鎮之品,勢必影響肝木的條達之性,再配合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洩肝熱,疏肝理氣。甘草調和諸藥。

在《醫方簡義》裡有個導氣湯治寒疝,以及偏墜: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

川楝子,苦寒性降,能導溼熱往下走,很多人都知道它有治疝的功效,但是知道它能洩熱止痛的人較少。《本經》講川楝子主溫疾煩狂,取以引火毒下洩,而煩亂自除。其殺三蟲利水道,總取以苦化熱之義。古方金鈴子散,治療心包火鬱作痛,以金鈴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結血,功勝失笑散,而無腥穢傷中之患。

禁忌:胃虛寒者禁之。

沿著神農氏的足跡之川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