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萬病從根治50--用陰陽升降,治療上實下虛、上熱下寒

2022-03-11由 全球資訊報道 發表于 漁業

金蕎麥根煮雞蛋吃幾天

萬病從根治50--用陰陽升降,治療上實下虛、上熱下寒

作 者: 餘浩 鄭黎

傳奇中醫師多年臨床經驗的感悟與總結

老師最常用的還是中醫陰陽升降的思路。比如說,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病人群,就是上實下虛、上熱下寒的。這類病人往往上面有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或食道炎、胃炎,而下面則出現腰痠、腿腳沉重、四肢冰涼的病症。

這時單清熱,單溫陽,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往往先從飲食上讓病人戒掉花椒、辣椒、雞蛋等,減輕上熱的現象;戒掉水果、冷飲、涼茶等,減輕下寒的現象。

然後再寒溫並用而選藥:寒熱久病療不愈,皆因氣血不周濟。散寒先將清陽升,除熱須把濁陰降。

人體的陽氣要從脾腎處往上循太陽膀胱經、督脈升發。

老師常用桂枝湯、四逆湯的思路升清陽,因為背部為人體陽氣向上升發的最大通道。透過撞牆,打通膀胱經督脈,以助清陽升發。

人體的濁陰需要從前面胃腸道膀胱往下降。

老師常選擇的藥對是苦參、艾葉,火麻仁、雞矢藤,金蕎麥、紅藤,降香、枇杷葉,竹茹、檳榔等降濁陰。因為陽明胃腸道為人體最大的降濁通道,病人跺腳、搓腳,或拍打足三里,引濁陰之氣下行。

寒熱的升降形成了,就要讓它氣血對流起來。很多疾病久治不愈,就是因為病人周身的氣血,不能對流迴圈,相互賙濟。運用升降的思路,讓氣血對流起來。

怎麼對流?

人體最大的儲藏氣血之處,就是胸中。用枳殼、桔梗、木香這三味藥,讓胸中乃至周身氣血對流起來,則其病不治而自愈。

這樣我們基本上就可以看到老師治病、把脈、用藥的思路,就是這兩個:

一是升清降濁。

二是讓寒熱、氣血對流起來。

當然還有第三個用方思路,就是老師既重視《傷寒論》經方,也重視後世時方、驗方、偏方,甚至治病的時候,還經常把經方跟驗方、偏方相結合,每有奇效。

比如治療頑固風溼痺症,除選用《傷寒論》經方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外,還加入鐘乳石、松節、老鸛草等特效藥。治療抽筋還會加入淫羊藿、小伸筋草,這些臨床上反覆應用都有效的藥對。

《黃帝內經》曰:“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讓人在日常瑣碎生活之中,隨手就用到醫理大道。

老師的溼毛巾故事。

老師說,早上洗臉,將溼毛巾掛晾起來,毛巾上的水容易往下流,這樣毛巾上半部分容易先幹,而下半部分卻始終很溼難化。這樣用來解釋溼濁趨下,令人腰腿沉重不利索,然後用治溼的思路,如腎著湯治療各類陳年腰腿痛。

還有,添燈油以點火的思路,要讓油燈燒起來耐久,一邊要點火,一邊要加燈油,沒油的燈燒不久,沒火的燈亮不起。

用附子點火,病人身體陰油不夠時,要加入酸棗仁、淮山藥以作添燈油之用。

老師很推崇止學,現代人大多數都過用了精血,止不住精血內耗外虧。

這時老師往往用龍骨、牡蠣把病人向上向外亢越浮躁的心神收攝止住。病人服藥後每每心安神定。

比如病人來時,有些會訴苦一大堆問題,連環病狀,似乎什麼病症他都有了。

直接調他氣機,讓他氣血該往左走的往左走,該往右走的往右走,該升的升,該降的降。規則一分明,身體自然會慢慢修復過來。

最常用的就是梔子、淡豆豉、枳殼、桔梗、木香這五味藥,我們稱之為“清理五虎將”,清鬱熱加理順氣機。

為啥這樣用呢?因為交通堵塞急躁煩。大凡病人過來煩惱一大堆,急躁得說個沒完沒了的,肯定是胸中鬱悶生火,交通堵塞了。但見這種狀況,隨手便用這五味藥去,例無虛發。

人食五穀雜糧而生百病,為何有人病重,而有人病輕,這都是因為濁氣在身體不能降順排出去。

老師又提到排病氣的道悟。《莊子》說:“道在屎尿。”

老師說,在洗手間裡一坨屎,臭氣熏天。你怎麼開排氣扇,也很難把它臭味排乾淨。可把這坨屎放到大自然中去,不用多久,臭味便被稀釋消化了。

所以人要放到大自然中去排病氣,而不是呆在鋼筋水泥屋裡。老師就經常帶患者去爬山,道法自然,山中就有大道,人入山而為神仙啊!爬山也體現升降的思路,我們跟老師去爬山都是赤腳的為主。

人穿鞋是一種文明,但這種文明卻遠離了自然,特別是長期穿鞋,卻沒有到自然中去釋放,剛開始就會腳痠腳臭,久了會得大病的。

放到我們當代眾多疾病人群來說,最大的病因不外乎這一條,就是人於自然越來越疏遠了,那些濁陰病氣都得不到大自然的稀釋化解,也得不得大自然清陽之氣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