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詳解武則天的遷都算盤,難怪篡位後江山如此穩固

2022-03-11由 東海尋人 發表于 漁業

算盤怎麼用圖解

公元690年,經過將近20年的準備,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是為武周。但奇怪的是,武則天立即將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她在盤算著什麼?

盤算著怎麼使武周政權穩固!

詳解武則天的遷都算盤,難怪篡位後江山如此穩固

遷都的作用

縱觀封建歷史,很多王朝都發生過遷都事件。比如東漢末年董卓被關東聯軍擊敗,挾持漢獻帝從洛陽遷都長安;後面漢獻帝又被曹操抓走,遷都到許都;曹丕篡漢的時候,又從許都遷到洛陽;西晉的時候,又從洛陽遷到長安;隋煬帝的時候,又從長安遷到了洛陽;李淵建立唐朝的時候,都城又變成了長安;等武則天篡位的時候,又回到了洛陽;唐朝中後期更是在長安、洛陽之間遷來遷去。

在其他的朝代也很多次遷都的歷史事件,比如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本來想將都城從南京遷走,後面因為太子朱標病逝而擱淺;等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篡位成功,馬上又從南京遷都到北京。

為何統治者們那麼喜歡遷都呢?要知道遷都可是一件耗費巨大的工程,難道就是為了換個大點的地盤,滿足面子?

當然不是!

詳解武則天的遷都算盤,難怪篡位後江山如此穩固

遷都完全是為了政治服務

,從古至今都是,

最大的目的全部是為了打擊政敵或者舊勢力。

都城意味著

權力中樞

,遷都的話什麼人願意跟著遷走?自然是效忠於當權者的大臣與勢力。那什麼人不願意遷走,或者會有顧慮呢?當然是那些反對當權者的大臣與勢力,因為他們在舊都長期經營,勢力盤根錯節,不可能拖家帶口全部一起遷移過去。更別說當權者還會利用行政手段將反對他的人或勢力留在舊都,這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所以

遷都就意味著舊勢力以及敵對勢力要與權力中樞割裂,這可是打擊他們最有效的辦法。

所以從長安“遷”都到洛陽,對於武則天來說,是幹掉最後一批尾大不掉的反對勢力。她可以在新都城洛陽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甚至將整個權力中樞變成她自己的人。

詳解武則天的遷都算盤,難怪篡位後江山如此穩固

遷都代價最小

武則天“遷”都洛陽,在這麼多歷史上的遷都事件中,可以說是代價最小的,幾乎都不用耗費什麼資金。為什麼這樣說呢?這還得從隋煬帝說起。

大家都知道害得隋朝滅國兩個最大的事件,一是徵高麗,二是修京杭大運河。徵高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失敗,而京杭大運河雖然修好了,但也勞民傷財,引起民怨太大最終爆發農民起義,一發不可收拾。

京杭大運河雖然是隋朝亡國原因,但有句俗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它卻意外地給唐朝的統治者帶來了巨大好處。

京杭大運河修好後,不僅江南的糧食可以運到洛陽,可以很好地支撐這裡龐大的人口,而且水利便捷,大大提升了首都與江南之間的溝通聯絡。

要知道自打東吳將首都定在南京,江南地區發展迅猛;之後西晉滅亡的時候,北方又有大量人口流入江南,更是促進了江南的發展。所以隋煬帝定都洛陽、修京杭大運河,其實是很利好後代的事情。

詳解武則天的遷都算盤,難怪篡位後江山如此穩固

李唐政權建立後,洛陽託隋煬帝的福發展一直很好,是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城市。李世民與李建成爭權期間,處於下風的時候李世民曾一度想躲到洛陽避難,但被李建成硬生生阻撓了下來,這也說明了洛陽的重要性。

到了唐高宗時期,李治也多次往返長安與洛陽之間,甚至將洛陽定為“東都”,意為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都城。

洛陽的基礎這麼好,尤其是經濟、交通方面遠勝長安,實在太完美了,武則天遷過去幾乎不用花費什麼代價。

你看

遷都(其實定都準確點)既能非常有效地打擊政敵,又幾乎沒有代價,武則天何樂而不為呢?

也正是因為此舉,武則天能在執政的十五年時間裡,牢牢把握住權力,使得武周江山穩固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