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大黃牡丹湯證的辨治要點(治療急性前列腺炎、睪丸附睪炎、尿道炎

2021-06-13由 雷濤醫師 發表于 漁業

甜瓜子中藥又叫什麼名字

大黃牡丹湯證的辨治要點(治療急性前列腺炎、睪丸附睪炎、尿道炎

【方藥】大黃四兩(12克)牡丹一兩(3克)桃仁五十個(9克)瓜子半升(12克)芒硝三合(6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現代用法:水煎取汁,加入芒硝溶化,溫服)。

【原文】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心,2E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解說】本方主治急性腸癰證。本證由熱毒內聚,營血瘀結於腸中,經脈氣血不通所致。以少腹腫塊(右下腹),疼痛拒按,發熱惡寒為臨床特徵,相當於西醫所稱的“急性闌尾炎”,全身症狀常可見口渴,汗出,面赤,便幹,舌紅苔黃,脈弦數或遲緊等熱毒熾盛之候。脈遲緊,為熱毒內伏之象,非陽虛寒盛也。本證病機關鍵是熱毒加瘀血,故治療當清熱解毒,逐瘀攻下之法。大黃牡丹湯用大黃、芒硝盪滌實熱,攻下瘀滯;用丹皮、桃仁涼血逐瘀;瓜子,當是甜瓜子,後世多用冬瓜子或栝蔞子,其作用排膿散癰。關於本方適用範圍,《金匱》原文雖有‘‘膿已成,不可]÷也,,之說,但方後又云“有膿當下”,臨床實踐證實,本方用於腸癰,不論是膿成與蠆,凡屬熱毒瘀結者,均可使用。但膿已成者,應刻刻防其

[類方比較]

本方與大承氣湯、大陷胸湯三方,均用大黃、芒硝苦寒瀉下,同屬寒下方劑,均有瀉下熱結之功,用於治療裡熱積滯實證。其中大承氣湯,以大黃、芒硝配 伍厚朴、枳實,瀉下與行氣同用,功專峻下熱結,適用於陽明腑實,大便秘結,腹脹滿硬痛拒按,苔黃,脈實者。大陷胸湯以寒性瀉下藥大黃、芒硝與逐水藥甘遂配伍,其意在於盪滌邪熱水結,功能瀉熱逐水,適用於邪熱與痰水互結之結胸證。大黃牡丹湯以寒性瀉下藥大黃、芒硝與涼血活血藥丹皮、桃仁相配,擅於瀉熱破瘀,適用於溼熱內結,氣血凝聚所致的腸癰初起,膿未成者。

【運用】

一、腸癰(急性闌尾炎)

鄧鐵濤醫案:張某,男,30歲。病者腹痛2天,乃就診於博濟醫院,欲得注射止痛針。但經診斷後,斷為盲腸炎,要立刻住院開刀,下午便不擔保,病人無款交手術費,亦怕開刀,邀為診治。查右下腹發熱,細按內有球形物,右足動則痛劇,乃出大黃牡丹湯予之。生大黃12克(後下),粉丹皮12克,桃仁6克,冬瓜仁24克,芒硝9克(沖服)。服湯後,是晚痛仍劇,且覺球狀物微隆起。

翌日再診時,大黃改為15克,芒硝12克,其他各味略增,服後3小時乃下黑黃稀糞不少,是晚痛略減。三診藥量略減,大黃12克,芒硝9克,服後又下黑穢之糞,痛再減。四診至七診均依方加減,其痛漸減,球狀物亦漸細,然身體疲倦無力。

第8日乃將各藥減至:大黃9克,芒硝6克,丹皮9克,桃仁3克,冬瓜仁15克,另加以厚朴3克。、9日晨10時不見訊息,心中不安,豈知彼昨夜痛大減,能安睡,是日晨起,腹飢思食,食粥後再來。是日九診乃將大黃減為6克,芒硝6克,各藥亦減其量。是日大便乃成條狀。

十診乃不用大黃、芒硝。十一診停藥,進高麗參9克,細按右腹角仍有條狀如筆桿者。12日再服輕量大黃牡丹湯1劑,13、14日再服高麗參9克,15日愈。

按語:闌尾,中醫謂之闌門。,為“七衝門”之一,在大、小腸交界處,故闌尾發炎,中醫稱為“腸癰”,腸屬腑,以通為順,尤在大小腸交接之處,更應刻刻顧護通降。故腸癰之治,宜早用通下,失治誤治,禍不旋踵。

二、痔瘡(血栓性外痔)

劉芳貴醫案:何某,男,25歲,幹部。1989年9月15日診。患便秘病史3年餘。近日來肛周有異物感,燒灼樣疼痛,行走艱難,坐臥不安。大便秘結,小便如常,舌淡紅,舌邊有瘀點,脈弦澀。肛查:肛門緣皮下截石位3、9點處,有約0.8×o.4平方釐米的紫暗色痔核、稍硬,壓痛明顯。診為溼熱蘊結,氣血凝滯之血栓性外痔。擬瀉熱破瘀,涼血散結消腫之法。予大黃牡丹皮湯加甲珠、白芷、赤芍、皂刺。3劑疼痛減輕,6劑痔核消散。

按語:本病主要見症:疼痛、墜脹、有異物感。其痛乃溼熱聚阻,氣機不暢,通降失常,“不通則痛”。墜脹、異物感乃痔核形成所致。取大黃牡丹皮湯瀉熱解毒,涼血化瘀消腫,益用甲珠、白芷、赤芍、皂刺以增涼血散結止痛之功。

三、髒毒(慢性增生性結腸炎)

李盛甫醫案:辛某某,男,18歲。1982年7月22日診。患腹痛,大便膿血一年多,某醫院診為“慢性增生性結腸炎,,。近日來日瀉10餘次,呈膿血便,伴見腹痛拒按,裡急後重,面色晦暗,形體贏弱,語聲低微,呼吸短促,氣不接續,口不渴,喜熱飲,惡寒怕冷,食慾尚可,脈滑而數。查大便見:膿細胞(++++),紅細胞(++++)。辨證為溼熱瘀滯,腸道壅結。治宜活血化瘀,通腑散結。

處方:丹皮、桃仁各9’克,冬瓜仁30克,大黃、芒硝(衝入)各6克,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服3劑後,大便已減為日瀉5~6次,仍有膿血,腹痛下墜已減。原方加枳實、桔梗各9克,赤芍12克。又服3劑,日瀉減為3~5次,食慾增加,脈象弦滑,黃苔已去。此熱邪瘀滯漸解,寒溼顯露。仍用上方赤芍易為白芍,加乾薑6克。服3劑後,大便日瀉又減為2~3次,僅有少量粘液,腹痛已除,食慾大增,面帶紅潤,舌苔薄微黃,脈沉略數。囑仍用上方服用,鞏固療效。共服藥11劑,大便化驗正常,隨訪二年餘未見覆發。

按語:大黃牡丹湯系治療腸癰的方劑,該患者雖非腸癰,但病在大腸,為溼熱壅聚蒸腐腸道氣血成膿成血,其病機與腸癰相同,故用以治之。溼熱膿血已去,腸道升清別濁運化水谷之功能自然得以恢復,是以能奏佳效。

四、赤黃帶(急性盆腔炎)

劉昭坤醫案:龔某,28歲,農民,於1993年8月15日初診。主訴:高燒寒戰,腹痛心煩,溺赤便幹2天。伴噁心不眠,口渴咽乾,腹痛拒按,帶下色黃臭穢雜有血液,舌質紅,苔黃燥,脈數。測T39.8℃。婦科檢查:外陰經產式,陰道紅腫而熱,宮頸充血觸痛,子宮體軟脹大觸痛。血檢:}tbgog/I。,RBC30×10他L,wBCl2.2×10。/L。門診醫生以急性子宮內膜炎收入住院。中醫辨證為熱毒內蘊,氣血瘀滯。治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通腑瀉濁。方以大黃牡丹皮湯加味:大黃(後下)10g,牡丹皮12g,桃仁10g,冬瓜仁30g,芒硝(溶化)6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水煎分3次服,日1劑;同時靜滴青黴素800萬u/日。

服藥2劑體溫降至39。C,3劑後大便得下,質稀臭穢,高燒退(T37.5rC),腹痛輕微,帶下黃白間雜、臭穢帶血,無口渴、咽於、噁心,欲進稀粥,舌質紅,苔薄黃,脈沉細弦。效不更方,繼用8劑,體溫正常,無腹痛,少量白帶、無臭穢,舌質淡,苔薄微黃,脈沉細。為善其後,上方去芒硝,加黃芪、當歸,2日1劑。共用青黴素6天,住院25天,痊癒出院。經隨訪1年無復發。

按語:脈證所現,熱瘀為患,化瘀清熱,大黃牡丹。

五、症瘕

劉芳貴醫案:李某,女,36歲,幹部。1991年9月8日初診。主訴:小腹疼痛半年,左下腹腫塊3月餘。患者小腹刺痛且脹,月經40~50天一潮,血量中等,小血塊較多。3月前發現左側有核桃大腫塊,區域性有輕微壓痛。伴見:帶下量多,色黃白相兼,質粘稠,有臭味。陰部時有瘙癢,腰部刺痛且脹,身熱口渴,尿少色黃,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婦檢:左側輸卵管處可觸及3×3平方釐米的腫塊,質稍硬,壓痛明顯。B超檢查:見左側輸卵管處有3×4平方釐米的囊性腫塊,中間有液平面,診為:“左側包塊型附件炎”。證屬:溼熱蘊結,氣血瘀滯之瘢瘕。治以清熱利溼,破瘀消瘢。方用大黃牡丹皮湯加味。處方:炒大黃lO克,丹皮20克,桃仁15克,冬瓜仁20克,芒硝12克(沖服),敗醬草30克,苡仁30克,甲珠10克,莪術10克。守方加減1月病瘥。

按語:本例患者乃溼熱蘊結胞宮,熱瘀互結,瘕瘕由生。藥取大黃牡丹皮湯清熱利溼,破瘀消瘕。加用大劑敗醬草、苡仁以清熱除溼消腫。配以莪術、甲珠以破瘀消瘢,軟堅散結。

六、不孕(輸卵管阻塞)

李玉有醫案:吳某,32歲,1989年5月20日初診。患者婚後9年不育,輾轉求醫,均不效。應他人之薦,延吾診視。訴因婚久不孕,又多治無望,遭受家人歧視虐待,曾幾尋短見未成。懇求醫治。曾診為雙側輸卵管阻塞不通、慢性附件炎。詢之,素體壯實,14歲月經初潮,週期略前,經量較多,色紫黯夾有瘀塊’,雙側少腹疼痛,時煩,便秘,帶下色黃。查:少腹兩側可觸及條索狀物。,壓痛明顯,舌紫黯、邊有瘀點、苔黃,脈沉澀有力。辨為熱瘀蘊結,胞脈閉塞。擬清熱逐瘀,疏通卵甬之法。方用大黃牡丹湯加敗醬草,香附、穿山甲(芒硝每服5劑用1次)。值經期易養血活血之劑。調治2月半,諸恙得平。再作輸卵管通氣複查,為雙側輸卵管暢通。斯時停藥,試觀如何。是年臘月,患者偕家人前來道謝,欣謂已懷孕3月矣。

按語:脈證所現,為熱與血結之候。瘀熱蘊阻胞脈,用大黃牡丹湯以盪滌瘀熱,加香附、山甲以助行氣化瘀之功。藥中病機,終得熱清瘀去,陰陽相合,珠胎孕結。

七、產後高熱

李玉有醫案:徐某,26歲,1988年8月12日初診。患者新產1周,發熱不退,醫者疑為產後失血正虛所致,以參芪類補之,不意服後竟熱勢更高,頭痛如劈,煩躁不安,兩目脹痛,邀餘急診。症見面紅氣粗,高熱汗出,體溫39.8℃,時而神昏譫語,且大便3日未解,尿少色黃,捫之小腹脹滿疼痛拒按,惡露量少,氣味臭穢,色紫黯有塊,舌黯紅、苔黃燥,脈數而有力。診為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治擬清熱解毒,瀉下逐瘀。方用大黃牡丹湯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囑服1劑,以觀動靜。翌日晨,其夫來告,謂頭煎服後,大便得通,脹痛隨緩,熱勢漸降,神志清醒,譫語未作,頭痛有歇。隨服2煎大效,熱退痛減,惡露下多,唯小腹稍有不舒,惡露氣味仍臭,慮其產後之殊,中病即止,以五味消毒飲加敗醬草、益母草,制其小劑,調之而愈。

按語:此案屬熱毒與瘀血互結胞中所致,其邪勢鴟張,故選大黃牡丹湯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滌熱逐瘀,清熱解毒而獲效。作者銘記前賢“勿拘於產後,亦勿忘乎產後”之明訓,立投大黃牡丹湯,適時瀉下,中病即止,使產後高熱之重證瞬息回春。

八、產後缺乳

李玉有醫案:朱某,24歲,1990年6月28日初診。患者產後半月,乳汁泌少,曾服下乳湧泉散、通乳丹等皆無效。其婆母誤為營養不足,特購排骨、鯽魚、豬蹄配西茴燉煮,令其姿意食之,然乳汁卻日益遞減,繼而點滴不下,後求治於餘。症見:焦躁失眠,心中懊儂,兩乳飽滿,觸之硬而發熱,胸脘痞滿,口粘而苦,納谷不馨,尤厭油食,便幹尿黃,舌紫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此為溼熱瘀三邪互結阻滯乳絡。治宜清熱利溼,祛瘀通絡。方用大黃牡丹湯加通草、穿山甲。2劑,水煎服。方中取芒硝外用,與蒲公英搗敷兩乳。

複診:藥後焦躁除,食慾增,乳硬消,汁泌出,諸症向安。既獲效機,且恐損傷胃氣,大黃用熟,繼進1劑,以臻全功。嗣後嬰食之而有餘。

按語:此案屬溼與熱搏,熱與瘀結,滯塞乳絡,是以乳汁不下。辨證為實,故用大黃牡丹湯加通草、穿山甲,清熱利溼,祛瘀通絡而愈。視產後之病,虛者固然較多,然實者亦不少見。張景岳雲:“產後氣血俱去,誠多虛證。然有虛者,有不虛者,有全實者。凡此三者,但當隨證隨人辨其虛實,以常法治療,不得執有誡心,概行大補,以致助邪”。此論頗為中肯,實為產後診治要領。

九、腑實證(粘連性腸梗阻)

劉昭坤醫案:崔某,男,31歲,工人,1991年5月8日上午10時以粘連性腸梗阻收入住院。患者半年前因罹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而行闌尾切除術治癒。今腹脹腹痛4小時,曾嘔吐1次,為胃內容物,無矢氣,大便24小時未下,腹部腸型,腸鳴音亢進,舌質紅,苔黃厚而燥,脈弦滑。X線腹透:腸腔大量積氣。測T37.5℃,P80次/分,R20次/分,BPl6/10.8kPa。血檢:Hbllog/I_,,RBC42×10地/L,WBCll.3×10。/L。當即給予腹部熱敷、胃腸減壓、補液、灌腸諸法治療,5小時病情無轉機。在嚴密觀察下給予中藥治療。中醫辨證為腸腑不通,氣血瘀阻,熱毒內結。治宜通腑開結,行氣化瘀,清熱解毒,方以大黃牡丹皮湯加味:大黃(後入)20g,牡丹皮15g,桃仁12g,冬瓜仁30g,芒硝(溶化)10g,枳實15g,萊菔子30g。水煎250ml,經胃管1次注入。40分鐘轉矢氣,稍後大便排出,頭幹,後為臭水稀便,諸症悉除。取出胃管,中藥略有出入,繼進2劑,每日1劑,觀察4天,痊癒出院,隨訪2年無復發。

按語:本案與腸癰病機相同,故與大黃牡丹湯治療。

十、嘔血

史獻章醫案:李某某,男,60歲,社員。1963年春,因嘔吐紫血一痰盂半,抬來就診,神識模糊,面黃暗晦,鼻尖涼,手足不溫,心下痞硬拒按,大便不通。舌暗紫,苔黃厚;脈沉細澀。綜觀脈症,屬陽極似陰之候。大量嘔血為熱損傷陽絡所致,“吐血脈以微細為順”。速擬釜底抽薪法,用大黃牡丹湯加味,冀其化險為夷。大黃10克,丹皮10克,桃仁9克,冬瓜仁9克,芒硝6克(衝化),三七末10克(分二次衝),童子便一茶杯(兌服)。

複診,病人走來,自訴服藥1劑後,胃脘豁然,大便暢行,未再嘔血。繼以六君子湯調理善後。

按語:大黃牡丹湯原為《金匱要略》主治腸癰方。用其加味醫治瘀熱型大嘔血,有較好療效。方以大黃,盪滌瘀熱,芒硝瀉火散結,丹皮涼血散瘀,桃仁破血祛瘀,冬瓜仁清熱消瘀,三七化瘀止血,童子便瀉火散瘀,共奏祛瘀清熱止血之效。

十一、中風(腦血栓形成)

謝新陽醫案:王某某,男,57歲,1988年5月7日初診。頭痛6天伴肢麻未經治療,今晨突然頭暈,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有力。西醫診斷為腦血栓形成。此為瘀阻脈絡,腦失所養。治宜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酒大黃(後下)、丹皮、桃仁各15克,芒硝(衝)、秦艽各10克,川牛膝25克。服藥3劑後,頭暈減輕,口喁改善,上肢能動。續服原方3劑,能流利對話,上肢活動自如,下肢可扶杖行走。後加減服12劑而愈。

按語:此證乃內傷所致。凡瘀血在頭,可按《內經》“病在上取之下”之意以引血下行,故用大黃牡丹皮湯勇貫始末。方中黃、硝、丹、桃活血化瘀通下,伍以秦艽、川牛膝驅風引血下行,共奏化瘀絡通之功。

十二、頭痛(顱內血腫)

謝新陽醫案:向某,男,6歲,1988年12月26日初診。嘔吐、發熱、陣發性頭痛兩天,經某醫院作腦掃描檢查,見右側腦半球巨形病灶,診斷為“右額葉血腫”,治療5日症不減。現發熱(39.5℃),頭陣痛劇,日嘔吐3至5次,舌苔薄黃,脈弦數。詢問病史,患兒於發病前幾天有頭部外傷史。此因外傷瘀血內停,阻塞脈絡,瘀滯熱伏所致。治擬活血破瘀,清熱涼血。投大黃牡丹皮湯加減:酒大黃(後下)、丹皮、桃仁、芒硝(衝)、紅花(泡)、三七粉(衝)各9克,3劑。外貼麝香追風膏。

複診時,頭痛減輕,體溫降至37.8lC,日嘔吐1至2次,原方加刺蝟皮30克。續服16劑後,又在上方的基礎上加服腦復新調治月餘,服訖經腦掃描複查未見任何異常,至今情況良好。

按語:此證乃外傷所致。《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血實宜決之”,故用大黃特丹皮湯以清上攻下,破瘀瀉熱。伍三七、紅花、刺蝟皮以增活血鎮痛之功。

十三、頭部皰疹(過敏性頭皮脈管炎)

謝新陽醫案:楊某某,男71歲,1986年7月2日初診。頭痛發熱、頭皮左側瘀紫並有小膿泡疹4天而入某醫院診斷為“過敏性頭皮脈管炎”,經西醫治療13天,效果不顯。證見:左側頭皮呈瘀紫色且有小膿泡疹,發熱(38.6℃),頭痛頭暈,大便三四日一行,小便黃,舌苔黃膩,脈滑數。此係腑氣不通,溼毒蘊蒸,熱伏血瘀。治當通裡攻下,瀉熱解毒,涼血化瘀。擬大黃牡丹皮湯化裁:酒大黃(後下)、丹皮、桃仁、銀花各12克,冬瓜仁15克,芒硝10克,黃連9克。藥進4劑,小膿泡疹消退,頭皮轉為淡紅色,體溫降至37.5lC,頭痛頭暈緩解,大小便恢復正常;原方又續服5劑,諸恙悉除。隨訪三年未見覆發。

按語:此證乃熱壅血瘀於下,營衛阻滯不通,瘀熱上擾頭皮所致。故其治遵“上病下取”之原則,以大黃牡丹湯通下瘀熱收功。

大黃牡丹湯證的辨治要點

導讀:大黃

牡丹湯的臨床應用一是憑寒熱的特殊證型,即安老師總結的“乍熱還寒”,再一個就是從脈象上判斷,即遲緊者可用,洪數者不可用。這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掌握不好,實在是愧對先人。

今天先透過一則醫案複習一下前些天學過的內容:

一人,患病月餘,各種病狀逐漸好轉,惟口渴時嘔,小便不禁,有時而遺。舌絳而苔淡白,脈浮大而數,特來求診。

有群友回答竹葉石膏湯。對!《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7味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斤(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 粳米半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

此陽明餘熱未淨,故口渴而嘔,熱氣上灼肺金,治節無權,不能收攝津液,小溲所以不禁而遺也。與竹葉石膏湯三帖,遂霍然而已。

閒話少敘,現在轉入正題:

李姓男,50歲,近半個月來,腹中隱隱而痛。脹滿不堪,身體乍熱還寒,口渴,脈沉滑。他醫按風寒、風熱服發散藥治反轉劇。

有人認為是大柴胡湯證,安老師認為好像從症狀上還看不出柴胡證來,還得再斟酌一下。病人腹中隱隱而痛,脹滿不堪為裡實證,身體乍熱還寒,口渴,脈沉滑為裡有熱也,寒熱交作可能為化膿。傷寒金匱每一篇的標題都是“辨××病脈證並治”,我們今天這個案,辨的正是“病”——腸癰,此案正是大黃牡丹湯證。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第4條:“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本案患者身體乍熱還寒,通常先發冷發熱,繼而高熱,自然就不再惡寒了,然後持續性高熱,腹中大痛;忽然熱沒有原來高了,腹中也不大痛了,又重新一輪的惡寒發熱似感冒,這不是好現象,是身體某處要化膿了。這就是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所掌握的身體某處化膿的規律,有仲景的條文為證,這個規律掌握得多好!真的令人歎服,也著實令我們汗顏。

“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你看古人的經驗:一脈遲緊者,一脈洪數者,兩種情況,可能都已化膿了。但鑑於古時人們對膿的認識水平,將大黃牡丹湯分成脈遲緊者,認為膿尚未成,可用;脈洪數者,被認為膿已成,禁用。無論認識的對與不對,但按脈遲緊的適應證應用大黃牡丹皮湯,準錯不了!別以為化膿了,脈就該數了,那叫推理。經方辨證最講客觀,絕不是靠瞎推理。(注:大承氣湯證往往是脈沉遲,不一定是數脈。)

《傷寒論》、《金匱要略》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任憑是誰也得說張仲景是中國人,可我們對大黃牡丹皮湯的理解和掌握卻遠不如日本人!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已經相當純熟,並積累了豐厚的經驗,想想我們真的是愧對自己的祖先啊!

大黃牡丹湯

[組成用法]

大黃10~15g、丹皮10~15g、桃仁10~12g、芒硝6~10g、冬瓜子20~30g。

四味藥水煎後,取汁,放入芒硝,沸騰融盡芒硝,一次服下。

[方證]

1.下腹腫痞疼痛,按之更甚。

2.便秘,煩躁,身熱有汗。

3.舌質紅而堅老,苔黃、脈緊、滑或遲。

[現代應用]

1.以炎性包塊為特徵的盆腔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闌尾炎、髂窩膿腫、附件炎、慢性增生性結腸炎、粘連性腸梗阻、急性盆腔炎等。

2.用於其他膿瘍性疾病如皮下膿瘍、肺膿瘍、肝膿瘍、腎膿瘍等。

3,其他如血栓性外痔、細菌性痢疾、腎盂腎炎、輸卵管阻塞、過敏性頭皮脈管炎、腦血栓、顱內血腫、乳腺炎、結膜炎、骨髓炎、痛經、閉經、產後諸病、腹部與下肢癰癤、急性前列腺炎、精索炎、附睪炎、前列腺增生、嘔血、痔瘡、溼疹、男子結紮後傷口感染腫脹等。

[經驗參考]

本方為治腸癰的代表方,是一張對病專方。腸癰相當於現代的“急性闌尾炎”全身症狀表現為發熱惡寒、汗出、面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弦緊或遲,屬於“熱毒熾盛”之候。《太平聖惠方》的赤茯苓散即以本方加赤茯苓,治腸癰小腹牽脹,按之痛,小便不利,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此方雖主治腸癰,然而並非為專治腸癰而設,實為諸證而立,凡實證有便秘傾向者,以下半身,特別是下腹部的各種炎症,見到符合此方證者,皆在使用範圍內。吉益東洞將本方定義為治療臍下結毒,按之即痛以及便膿血者,也就是說臍下部有凝塊或堅塊,按之痛。而湯本求真卻發現上述情況比較少見,在盲腸或闌尾部以及與之相對稱的左側腹部各有一個凝塊或堅塊,按之即痛者反而多見。因此兩種說法合併可作本方之腹證,只要有此腹證,不淪是盲腸炎還是其他疾病,都應當使用本方。

推而廣之,可以認為本方是治療盆腔乃至腹腔炎性包塊或膿腫的良方。但本方的主治又不止這些,如《類聚方廣義》載“治諸癰疽、疔毒、下疳、便毒、淋疾、痔疾、髒毒、瘰癧、流注、陳久疥癬、結毒、瘻皰、無名惡瘡、膿血不盡,腹中凝閉或有塊,二便不利者”。尾臺榕堂治療一婦人,經水閉止五個月,醫師和產婆均以為妊娠,甚至用了孕婦帶,至十一個月仍未生產。經診似妊娠但未妊娠,乃閉經症。據此,與大黃牡丹皮湯,日四服,服用叫至五日,下大量紫血混有凝血塊,持續二十餘日血方止。腹狀如常,翌月月經至,於該月妊娠.次年生一子。此乃瘀血巳排除之故(《方伎雜誌》)。劉渡舟治療徐某,男,44歲。自訴因作痔瘡手術後.遺有腹痛。曾進行灌腸治療,檢查左側降結腸處有一條索狀物,上抵於脅,脹痛不堪,不能飲食,且大便下痢膿液、爛肉樣物。每日大便五、六次,裡急後重。脈弦而滑,舌苔黃膩。辨證為肝膽熱邪,迫及於腸.傷及氣血,挾有瘀滯,……投大黃牡丹湯加味。藥後瀉下臭穢糞便甚多,服至三劑而墓本痊瘳(《金匱要略詮解》劉渡舟治驗)。

應用本方要注意下列情況。

一、本方適合急性闌尾炎的未成膿期,處於充血水腫的病理階段而全身感染症狀明顯者,且不可用於闌尾壞疽、闌尾周圍膿腫及闌尾穿孔,也不可用於合併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者。若已化膿則下之有引起腹膜炎之危險。是否成膿除了結合脈象外還可進行B型超聲等相關檢查。

二、本方和薏苡附子敗醬散都主治腸癰,但後者所主為慢性化和已化膿的型別,臨床宜注意。

三、使用本方時若出現腹痛腹脹加重,伴有反跳痛,則提示闌尾穿孔可能,不可再用本方,應及時轉外科治療以免誤事。若服後大便呈灰黑色泥糊樣,則為熱毒外瀉,說明病有轉機。

四、大黃牡丹湯方中瓜子有冬瓜子和栝樓子兩種,都可使用。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經方中的瓜子當為栝樓子而非冬瓜子(柴中元,孫森康,對經方中“瓜子”的認識,河南中醫,1983;5:18)。其加味藥多為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紅藤、敗醬草等清熱解毒藥,以及川楝、枳實、厚朴、乳香、沒藥、丹參、赤芍等行氣活血藥;合方使用則與大柴胡湯合用的機會較多。

[原文點睛]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金匱要略》第十八篇第四條)

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注論精選]

丹波元堅:按癰腫之病,不淪內外諸證,初起也,乘其未潰而奪之;其既成也,扶正氣以外託。故葶藶大棗瀉肺湯,肺癰逐毒之治也,桔梗湯,肺癰排膿之治也;大黃牡丹湯,腸癰逐毒之治也,薏苡附子敗醬散,腸癰排膿之治也。蓋瘍醫之方,皆莫不自此二端變化也,亦即仲景之法則也(《金匱要略述義》)。

吳謙等:腸癰者,其證則少腹腫硬,按之即痛,可知癰在內也;溺時如淋,尿色自調.可知腫礙之也。時時發熱,汗出惡寒,似有表病.而實非表病也。其脈遲緊,則陰盛血未化,其膿未成,可下之,大便當有血也。若其脈洪數,則陽盛血已腐,其膿已成,不可下也。下之以大黃牡丹湯,消瘀瀉熱也(《醫宗金鑑》)。

尤在涇:腫癰,疑即腸癰之在下者,蓋前之癰在小腸,而此之癰在大腸也。大腸居小腸之下,逼處膀胱,致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而實非膀胱之害,故乃小便自調也。小腸為心之合,而氣通於血脈,大腸為肺之合,而氣通於皮毛,故彼脈數身無熱,而此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也。脈遲緊者,邪暴遏而榮未變。雲可下者,謂可下之令其消散也。脈洪數者,毒已聚而榮氣腐。雲不可下者,謂雖下之而亦不能消之也。大黃牡丹湯,腸癰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膿當下,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心典》)。

程雲來:則形於外,痞則著於內。少腹既已痞腫,則腸癰已成,故按之即痛也。如淋者,以小腹為厥陰經脈所過,厥陰脈循陰器,故按少腹而痛引陰莖,有如淋狀,而小便則自調也。靈樞經曰:有所結氣歸之。內既有癰,則榮衛稽留於內,而不衛外,故令有發熱汗出惡寒也。脈遲緊者,則熱未聚,而肉未腐,故宜大黃牡丹湯下之,以消其腫瘍。若脈洪數,則膿已成,將成潰瘍,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在當有血句下,以古人為文法所拘,故綴於條末,傷寒論中多有之。按上證癰在小腸,以小腸在上,癰近於腹,則位深,但腹皮急而按之有如腫形,故用前湯,導其毒從小便而出。此證癰在大腸,以大腸在下,癰隱少腹,其位淺則有痞腫之形,其跡易見,其按即痛,故用大黃牡丹湯,排其膿血從大便而下也(《金匱要略直解》)。

高學山:可下不可下,非謂下文之大黃牡丹湯,當指大承氣及桃核承氣或抵當九而言。蓋初起癰勢未成,大承氣下之,則實去、熱消,而癰故可散,即癰成而未膿者,猶可以桃核、抵當血內潰而何?癰脈火熾,非熱毒外搏而何?內潰之勢已欲外搏,服知膿已成矣。膿已成者,不特大承氣之徒下實熱不可任,凡桃核、抵當之單下瘀血,勸;不可任,故曰不可下。猶言此不得以尋常之例下之耳,主大黃牡丹湯者……則實熱膿血俱去矣。……李氏舊注,為本方在膿未成可下之之下,誤。如果為下未膿之方,則成膿者,將死不治乎,抑別有方未傳,或傳而殘缺耶,且後不得曰有膿當下矣(《高注金匱要略》)。

案例

張某,男,21歲。患者凌晨4時出現右下腹疼痛,於北京民航醫院查體:發熱不明顯,二便調。腹部平軟,麥氏點壓痛(+)。輔助檢查: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17。9×109/L。尿常規鏡下可見白細胞2個。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闌尾可見一2。5cm×1。8cm欠均勻偏低迴聲,外形欠規則,邊界欠清,可見點狀血流訊號,闌尾炎可能性大。醫生建議住院手術治療。刻下右下腹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腹部平軟。口乾,汗多,納可。脈細,舌淡紅,苔根薄黃膩。證屬瘀熱阻滯,張廣中主任治以大黃牡丹湯原方:大黃9g,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3劑,水煎服。

2010年5月7日診:患者訴服藥一煎後即疼痛減輕,1劑藥物服完已基本無疼痛,服藥2劑後疼痛完全消失。

體會

大黃牡丹湯出自《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之。大黃牡丹湯主之。”原方為“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原煎服法為:“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大黃、芒硝瀉熱軟堅、宣通壅滯,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瓜子有甜瓜子、瓜蔞子、冬瓜子之爭,但功用總為排膿散壅消腫,甜瓜子擅於化痰、排膿,膿成者宜之;瓜蔞子擅於清肺、滑腸,肺熱便閉者宜之;冬瓜子擅於消癰、利水,膿未成者宜之。一般情況下三藥可通用,也可同用,本案中所用為冬瓜子。諸藥相合,共奏化瘀瀉熱消癰之功。因患者煎服不便,故此五味藥物同煎。

關於“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的爭議

患者身熱、汗自出,考慮有裡熱,且患者痛有定處,為瘀血之徵。病機為瘀血與熱毒阻滯,故予大黃牡丹湯很快治癒。原方後的“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歷來備受爭議。大多數醫家認為此方用於腸癰初起尚未成膿者。如《胡希恕講傷寒雜病論》中指出:“此時若脈遲緊,邪熱正蝕血肉,為正在釀膿之兆,其膿未成,可以大黃牡丹湯下之,當下出瘀血。其脈洪數,熱邪腐膿已成,熱勢復張於脈中……完全成膿者,方不可服。”亦有一些醫家認為此方既可用於無膿者,亦可用於膿已成者。方後註明言“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指膿已成者,服藥後下膿或瀉下;膿未成者,服藥後下瘀血。清代醫家尤怡與楊旭傑所著的《金匱要略心典》即曰:“大黃牡丹湯,腸癰已成未成,皆得主之,故曰:有膿當下,無膿當下血。”

關於便秘一症

大黃牡丹湯使用時多有便秘一症,發熱臨床觀察可有可無。筆者曾治一30歲女性高某,因面部色斑、痤瘡,與大劑量小青龍湯原方服用一個月後,面部出汗向正常轉變,色斑、痤瘡大減,卻出現大便幹,白帶帶血,右下腹疼痛劇烈的急性症狀,當地醫生考慮“急性闌尾炎”,欲治以大劑量抗生素,患者詢於餘,處以大黃牡丹湯原方(考慮膿未成用冬瓜子),芒硝劑量較大,囑咐逐次衝入湯藥中,未瀉則加,得瀉則止,疼痛消失則餘藥勿服。

患者複診時訴服藥一煎即得瀉,疼痛大減,服藥一劑半,疼痛消失,遂停藥。後繼續用辛溫藥物治療色斑、痤瘡,未再出現“大便幹,白帶帶血,右下腹疼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