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2022-03-07由 光明人家談人文 發表于 漁業

蟹鄉漁舍怎麼提貨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鰲江魚港:往昔“漁市”記憶

——漫談鰲江人與“魚”情節及八角亭漁市的歲月變遷

文:光明人家 2020-04-14

在中國古老的《山海經》中記載:“甌居海中”。早在遠古時期,浙江省溫州市鰲江沿海一帶還處於岐海水澤地帶。居住在鰲江先民們很早就在這裡進行漁獵活動,後來逐步發展為農耕。經過千百年的開發耕作,逐漸形成了富庶豐饒一方的“良田沃土”,成為浙南閩北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鰲江地方依江襟海,海岸線綿長。作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的鰲江入海口不遠處就是浙江省十大漁場之一“南麂漁場”,可以說,歷史上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為鰲江帶來了豐厚的財富,而漁業曾經是推動鰲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可是上世紀的分縣原因及一些政策因素及地方“人”的關係,鰲江作為一個沿海漁港卻遺憾地失去了“漁市”這個“金飯碗”,海鮮漁貨的進貨渠道卻要到地處山區的鄰縣縣城去“購買”,這真是叫所有的鰲江人民“扼腕興嘆”、“慚愧”而痛苦不已!!!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記憶中的鰲江漁市往昔

“走開嘞,走開荷,走開嘞,灰夾籠”的吆喊聲中,只見一群挑擔提桶挈籃,滿身塗泥,散發海腥味、油味,匆忙趕路的漁民們,大踏步直奔鰲江八角亭菜場口而去,還未等擔子放下,被邊上早已等候魚貨的人們團團圍上了。他們搶攤位、爭地盤,挑貨、看貨、驗貨,討價還價,叫買、吆喊、喝斥、唱價聲,象是一鍋咋開了的粥,沸騰著。這些二三十多年前這一幕幕情景在老鰲江人眼裡是最熟悉不過了,它每天都會在不斷重複著“昨天的故事”,這兒人們也見多不怪了。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在民國與解放初期,由於過去交通落後不發達,鰲江南北兩岸的人外出大多渡江先到鰲江鎮,特別是江南一帶人民,然後乘坐內河輪去平陽、瑞安,轉道溫州去上海,以至全國其他的地方,或搭乘大貨船直接出江下海,四海經商;外來的人、貨物也大多從外江、內河各埠頭上岸,再分散運往各地。南來北往,走東闖西的人選擇出外江進內河最近的交叉點作為他們中途歇腳點(老年人稱路亭),於是就有了鰲江八角亭。而歇的人多了,八角亭慢慢逐漸成了鰲江上下魚貨的中心集散點,這裡市場應運而生,有了魚行、魚市,鰲江商貿業逐漸繁榮。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過去鰲江兩岸都以淺海定置張網的舮艚作業為主,後鰲江因漁人聚整合市,故又有“艫艚頭”之俗名。在清代平陽詩人鮑臺(1761-1854)《一粟軒詩文集》的《募修海神廟序》一文中也提到鰲江,那時稱古鰲頭。“昆嶺以南,橫江之濱,為古鰲頭的。舊分上、中、下三埠,於中埠建海神廟一、聖姥宮一,居民估客,以時禱賽其中。廟貌巍峨,宮輿之垺,層欒浮柱,翎翔榱翬,粲與雲齊,洵鉅觀也,今則漸圮矣。加以颶風震盪,垣毀桷摧,鄉之人恐其遂墜壞也,將募而修葺之。……今鰲頭煙火萬家,舟車幅輳,外界大洋,拍天無岸,而蟹舍漁村,安堵無恙,官艚海舶,日蹴波蹈坎,出入澒洞而無虞者,惟神是恃。……吾知橫江百里之內,必將有好善樂施,起而勷斯役者。”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古鰲頭……舊分上中下三埠……”,三個埠大體指以沿江以貨物交易來分段,鰲江本地人至今還在沿用。上埠糧食、煤、鹽、油、布、等生活日用品碼頭為主(現第三碼頭以上);中埠是鰲江水產交易魚行、商號最集中之處,有北港埠、靈溪埠、永記碼頭、南幾下山碼頭,老菜場等;勝利亭至八角亭為界,以下(東)統稱下埠,有副食品、蔬菜果品等公司加工廠、水產公司、航運公司、船舶修理廠及南門街一帶,主要魚碼頭、水產品、食品加工為主。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老平陽沿海海洋資源及海陸(漁)水產品較為豐富,當時的鰲江地方完全可稱得上是“魚米之鄉”。但由於當時鰲江交通條件的不發達,除了公路與水運外,人們對在本地鮮銷多餘的水產品儲藏加工的方法只能是“一把刀,一把鹽,一張笪”(鹽醃、曬鯗)的簡單的加工處理辦法。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老平陽地處溫亞熱帶,四季分明,春未夏初梅雨時節,適逢水產品旺季時,這裡鰲江港口埠頭進魚行的各種水產品可用堆積如山來形容,儲存不了,變質的只能加工魚粉或倒掉。“五月爛,尾尾星,倒草坦”,鰲江岸邊灘塗草叢中到處都是漁民丟棄變質的魚貨,在江邊的南風中夾雜著薰人腥臭味,綠草地瞬間成了蒼蠅、老鼠的天下。為了讓辛苦勞動的收穫不白白流走,日久天長聰明好學的鰲江漁民們掌握了高超的水產品加工手藝,將水產品分門別類進行醃、曬、烘、焙、薰、滷後銷往了各地,讓外地的人也嚐到了鰲江的魚鮮。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開一趟,曬一風,賣一潮”,大漁船帶鹽(後來可帶冰了)出海,邊捕邊加工,歸港時,水貨、乾貨一起上。碼頭交易市場相應設立了水貨、乾貨、大貨、小貨行,漁民可按行賣貨,口袋裡收益也增加了。 鰲江人有句老話“寧可三日不食肉,不能一日無新腥鮮”、“潮漲吃鮮,潮落點鹽”,““一個潮水,一個鮮”,這在鰲江江口外作業的小漁船,捕大棄小,適可而止。潮落出海,潮漲歸。第一個潮頭洶湧進鰲江港,眾多“小馬艫”隨浪衝灘,急速爭先登岸,趕往市場,也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鰲江八角亭漁市小吃

早在清末民初鰲江八角亭魚市就已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西上老菜場及楊殿前,東下南門街與陡門頭,北通勝利亭(鰲江北岸現鰲江輪渡碼頭,現拆遷為甌南大橋),南連線河頭(原內河開往平陽坡南輪船埠頭)。不知道有多少南來北往的人們,他們在這裡帶走了鰲江的特產“魚貨”,同時也留下了各地人們的文化、習俗、生活理念、經商之道之足跡與事蹟。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八角亭的小吃是特別值得一提。大漁蝦蛄,石砰蠣溝,中墩炊蝦,金鄉七星油(醬油),炎亭江蟹,巴曹血蚶,蘆浦猷蠓、白沙蝦蟣, 新美洲白銀瓜;礬山明礬;馬站細白鹽,四季柚;靈溪蕃薯粉(以上今屬蒼南),東門垟蜻子,墨城泥螺,西灣銀蜻(小莢蟶);下山(南幾島)紅肚丁香,開膛天魚,花花沙蛤,墨綠辣螺,穿長褲的龜腳,灰灰曲嘴(藤壺),黑黑烏鉤(厚殼貽貝);水頭紅米曲,細粉幹,文旦柚;山門鮮索麵,圓圓長毛芋;昆陽米麵(粉);瑞安(馬嶼)甜甘蔗;溫州香菜乾;五板橋酸鹹菜,八月蜇魚(海蜇),紅白魚生蠣勾鹹,黑絲絲菜頭蔫,大頭的白河蝦……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各種各樣只要你能說得出想得到的,應得盡有。逢年過節辦酒宴,老平陽縣四里八鄉南北兩港的人們都要到此購物。人夾(擠)人,人推人,人抬人,你用不著走,只能隨人浪前行,那壯觀的情景猶如鰲江的潮水一般,鰲江人嬉笑稱這是“打人浪”。當時八角亭真可謂是龍泉風水寶地,你若在此擁有一間店鋪的話,呵呵,那麼下半輩子“腳爛”也有得吃呀。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如今,鰲江魚市的繁華已成了過去,八角亭已無亭可尋,但它的名字已經深深烙印在每一個老鰲江人的腦海。而這裡的人們與魚情結深深,沉積了濃厚的“漁文化”。鰲江人的一生離不開魚,魚和人息息相關。歷史上鰲江曾為魚為生,以魚而繁忙,更是因魚而繁榮。是個純正的漁港漁鄉,這裡原是個有美譽而號稱“甌閩小上海”“中國古鰲頭”名傳大江南北,揚名海內外。如今,甌南閩北最大的海鮮市場在地處山區鄰縣縣城,所有的鰲江人們深感失落,風光不再,但這一切卻已經不堪回首,鰲江的金飯碗丟了,誰之過?誰之誤?誰之錯?我們不得而知,而歷史時光的前進腳步匆匆忙忙略過,留給這裡人們的只有往昔的記憶……

鰲江漁港:往昔“漁市”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