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2022-03-05由 小鄺說事 發表于 漁業

李過日記是真的嗎

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鬥爭最尖銳,對後世影響也最深遠的農民起義。其中,闖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最接近成功了。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打進北京。也就在這一天,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在景山上上吊自殺,明朝政權宣告滅亡。而後,明朝中央官員盡皆開城投降。這意味著李自成已經接手了國家政權,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42天,正式宣佈登基,坐上皇帝寶座的時間更是不到一天,就倉皇出逃了。之後一路兵敗,直到九宮山,最終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蹤跡。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為什麼會這樣?國家政權都已經到手了,為什麼僅僅42天就迅速走向了崩潰呢?這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按照通常的說法,這是因為吳三桂,他本來已經投降了大順政權。可是,聽到愛妾陳圓圓被霸佔,自己家產被抄。因為個人的憤怒,開啟山海關,把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放進了關內。結果大順軍寡不敵眾,因此兵敗。

可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要知道當時吳三桂手上有3萬關寧鐵騎。多爾袞帶來的清軍,也不過就是幾萬。也就是說他們加起來兵力不過十來萬,而李自成百萬之眾。當時圍攻北京城的時候,就已經有這麼多人了。李自成的兵力多了將近十倍,可是最後敗了,敗得極為徹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究竟發生了什麼?

1644年的春節,古都西安,人們放鞭炮放煙花,一派熱鬧的景象。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景象在別的地方絕對沒有。明朝著名的學者顧炎武先生曾經算過一筆賬。明末的時候,一畝好地一年的產值大概是七八兩銀子,可是朝廷要求農民每畝上交的稅卻高達10兩。在當時,老百姓根本就無法生存,更別說過年什麼的。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西北是什麼情況?西北民間流行一句話,叫做“開啟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當時在西北,因為李自成所到之處,百姓不用納糧交稅,李自成由此受到了“萬民擁戴”。也正因為如此,1644年的新年第一天。李自成在西安宣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而後他順應形勢,於正月初八率領百萬大軍揮師東進,目標直指北京城。

在東進過程當中發生了一些故事,在發兵北京之初,大順軍一路挺順的,幾乎沒有遭到過像樣的抵抗。比如像平陽府,山西太原這些重鎮,迅速被大順軍拿下。小地方的明軍更是紛紛投降,當時連李自成都不敢相信,形勢是出奇的好。但是他沒想到,當打到山西寧武關的時候,情況卻突然起了變化。

寧武關守軍不僅不投降,還拼死抵抗。雙方打著相當的慘烈,以致於攻下寧武關的時候,李自成手下四員猛將戰死,士兵陣亡1萬多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這讓李自成一時難以接受。這個意料之外的情況,不僅讓李自成的情緒當時有點失控。更關鍵的是,在當時他跟軍師宋獻策。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李自成當時竟然打了退堂鼓,闖王是一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遭遇了一場小小的挫折,居然就打退堂鼓了。為什麼會這樣?李自成在幼年的時候,因為家貧,他不得不到廟裡去出家。人家稱他為“黃來僧”,又稱之為“黃來兒”。他們家裡世代養馬,是專業的養馬戶。後來他大了一點,覺得在廟裡混飯吃也不是個事。於是輾轉求人,在當地的驛站找了一份養馬的工作,算是當上了半個公務員了。

李自成這個公務員沒有當多久,很快就下崗了。因為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而在當時,明朝政府的財政出現了危機,入不敷出。崇禎皇帝上臺之後,便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人員。結果李自成失業了。是不是失業就直接導致了李自成投身農民起義呢?並不是這樣。

失業之後,李自成只是回了老家。卻不料在落魄之時,他又遇到兩樁事情。一樁是被人逼債,另一樁是他的妻子與人私通,結果這就出了大事了。他一怒之下,殺死了債主和妻子。按說債臺高築,又有兩條人命在身,李自成是不是就此走上了造反之路?李自成這個時候,還沒有想反抗官府,他想找一條自己也從軍當官的道路。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他欠了兩條人命,從米脂逃出來,逃到甘肅找了一個關係投軍了。一開始,李自成壓根就沒有想到要造反,不僅沒想過,他其實還很想為朝廷效力。因為在明軍裡,李自成憑藉著自己的才幹,很快就幹到了把總小頭目。在明朝軍隊裡,已經幹得不錯了,他又為什麼最終走上了造反這條路?

如果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李自成很可能成為明末明軍鎮壓農民起義軍的一名干將。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突變。為什麼呢?他部隊的參將王國,給他提拔了這個人剋扣軍餉。明朝的部隊到明末非常地腐敗,吃空餉剋扣軍餉已經成了慣例,真是亂世慣見的一個現象。一下子起來以後兵變,把王國殺了,把當地的知縣也殺了。

殺了上司殺了知縣,這一次李自成走投無路了,再也沒有另外第二條路可以選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這才不得不投身農民起義。自從崇禎二年加入農民起義軍,頭幾年李自成混得並不怎麼好小打小鬧。直到崇禎六年,他投奔了舅舅高迎祥,也就是前闖王。在高迎祥的支援之下,李自成迅速壯大。之後高迎祥死了,他接手闖王稱號,成為了一時之間赫赫有名的人物。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這是李自成投身農民起義,成為起義軍領袖的大概過程。從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看出,李自成的骨子裡並沒有徹底的革命意識,他並沒有想過要推翻明朝,這是沒辦法的事。這也就是大順軍在寧武關受挫之後,李自成打了退堂鼓的原因。為什麼最終的史實還是他帶著百萬義軍圍攻了北京城呢?以至於明朝滅亡了。

這要說到其中的變故,寧武關大戰結束之後那天晚上,是進是退?李自成舉棋不定。不料,正當他迷迷糊糊要睡著的時候,軍師宋獻策急匆匆地衝進了他的軍帳,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訊息。這個好訊息就是,大同、宣化這些明朝軍事重鎮的總兵派人送投降書來了,他們要向大順軍投降。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這就是變故,降書晚來一天,李自成可能就真的回西安去了。但是,當兵不血刃就能直達北京,那就不一樣了。因為去北京,李自成其實有他自己的想法。1644年2月,李自成一路揮師北上,沿途明軍盡皆投降,大順軍很快就抵達了北京城下。當時李自成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命人送了一封信給崇禎,說什麼呢?說皇上,我並不想推翻你的皇位,也不想攻城,只要你封我為西北王,把西北那片地方封給我。再給我幾百萬兩的軍餉,我立馬撤軍回西安。

這就是李自成的想法,從一開始,他就沒想過當皇帝,要推翻明朝。他只想著西北,自己家鄉那片土地歸我,再弄點錢,當我的西北王就可以了。從現在看來,他這是典型的小農意識,也正是因為這種小農意識,導致了大順軍進京僅僅42天就土崩瓦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因為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北京城被大順軍圍得水洩不通。城裡無兵可守,外面無軍可援。在這樣的生死關頭,李自成提出這樣的條件,其實想幹什麼?其實是在給崇禎臺階下,給他解圍。只要大順軍攻城,崇禎立馬就得從皇位上被趕下來。可如今只要給李自成封個西北王,再給點錢就可以沒事了,這不是天大的便宜嗎?

李自成認為,他的這個要求崇禎一定會答應的,而這也是李自成早就做好了的打算。可是結果怎麼樣呢?崇禎最終選擇了自殺,沒有答應李自成的條件。這完全出乎了李自成意料,他怎麼也想不通。給你的臺階,你卻不下來。結果怎麼樣?結果北京城九門大開,明朝官員盡皆投降。李自成由此只好很尷尬地進京了。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李自成進北京城,其實是毫無準備的。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推翻明朝,沒有想做皇帝,你讓他怎麼做嗎?他不會。最後進京,那都是形勢所逼。而這就為他最後兵敗埋下了伏筆。在進京的時候,他下了一道命令。就在那一天,李自成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他標誌性的那個氈帽。就在進城之前,他扭身拿出弓箭來,朝著中後軍朝後面射了一箭,說了句非常有名的話:說部隊入城,如果傷一個人,要軍令處置。

《平寇志》一書裡對於李自成的這道命令也有記載,他要求大順軍進城之後,對民眾要秋毫無犯。如果大順軍真的能夠按照李自成說的去做,那麼整個中國的歷史可能真的還要改寫。但事實上,李自成的要求根本就辦不到。剛剛進城的時候,因為懾於命令,大順軍的確保持了嚴格的軍紀。可是五六天之後,紀律開始敗壞。為什麼呢?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責任首先還在李自成本人,李自成原本沒有打算要推翻明朝,更沒有想過要進北京城。農民軍進城該怎麼管理?他沒有任何思想上的準備,這是其一。其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軍餉。當時他提出一個口號:“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個口號後來響徹了很多年。但是某種意義上,它也種下了後來失敗的根源。

不納糧吃什麼?任何一個政權建立之後,你想穩固自己的統治,必須建立正常的稅收制度。沒有稅收制度的話,就是打大戶,開倉放糧,倉庫糧食它不是永遠取之不竭的,很快就分光了。吃光了怎麼辦?那就只有一個辦法搶。就這樣,進城之後的大順軍,很快就變成了十惡不赦的流賊。他們在北京城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時之間讓人深惡痛絕。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被搶的不光是貧民,他們很快又把搶掠的物件,瞄準了被崇禎怒斥為個個該殺的明朝官員們。由於沒有進北京城的心理準備,也沒有軍餉的來源,於是出現瞭如此紛亂的局面。當然了,也有法不責眾的原因在裡面。另外還有一個原因。1644年2月,李自成在起兵北上的時候,曾經發布過一篇檄文。文中就說:崇禎皇帝並不是昏君,但是他被身邊的那些貪官給矇蔽了,那些貪官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卻從來不為民辦事,個個該殺。

既然闖王曾經都說了,這些官員個個該殺。他們的家財大多數也都是不義之財,那起義軍當然就理直氣壯地,有理由讓他們把財富都吐出來。事實上,進城的第四天,李自成對這些明朝官員也就下手了。他對於明朝的官員下了一道詔書。規定他們必須按照級別上繳銀兩數目,如果識相的交齊銀兩可以獲得自由。如果不交,那就通通地施以夾棍之酷刑。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就這樣,對於明朝官員,不加良莠一律打倒。對於普通老百姓,則任由士兵肆意搶劫。這就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在北京很快就失去了人心。然而在這個時候,李自成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他默認了大將劉宗敏對吳三桂府邸的搶劫,以及對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的霸佔。為什麼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呢?

關外,多爾袞率領的數萬清軍,對關內正是虎視眈眈。李自成剛進北京城,局勢不穩,這就需要山海關有一道穩固的防線。而當時鎮守山海關的正是吳三桂,統領的3萬關寧鐵騎。這一點李自成是非常清楚,所以在圍攻北京之前,他和吳三桂是有溝通的,他賞了吳三桂4萬兩銀子的軍餉答應。只要吳三桂歸順大順政權,對他的一切都給予保障。對此,吳三桂考慮再三答應了李自成的要求。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李自成既然跟吳三桂已經有了協議,為什麼又對劉宗敏搶掠吳府,霸佔陳圓圓的行為予以預設?其實,起初李自成並沒有預設,而是準備跟劉宗敏談一次。他沒有親自出面,而是讓軍師宋獻策代為出面。當時因為考慮到劉宗敏的行為可能會誤事,李自成不接受他這種做法。對劉宗敏有過規勸,只是劉宗敏並不買賬,最後他只好咬著牙齒默認了。為什麼?

如果瞭解當年農民起義軍的特點,就能明白了。崇禎8年的時候,當時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軍,曾經在河南滎陽召開過一個大會,共同商討怎麼對付官軍。13家72營的起義軍,在滎陽召開了個滎陽大會,就相當於武林大會一樣的。所有的起義軍的首領,都到滎陽來開會,商討怎麼對付官軍。農民起義軍有個特點,第一誰都不服誰,沒有誰說了算,吵得不可開交。第二,沒什麼組織紀律,作戰方案遲遲討論不下來。這就是當時農民起義軍的特點,誰都不服誰。雖說後來李自成憑藉自己的威望,把起義軍強行地攏到了一起。但是這個特點並沒有消除,這個隱患沒有消除。

其中尤其是劉宗敏,李自成沒有辦法,為什麼呢?第一,因為劉宗敏能征善戰,在起義軍當中的地位僅次於李自成。二來呢,劉宗敏的實力也擺在那。他當時差不多掌握了起義軍一半的兵力,這就是為什麼李自成拿他沒辦法的原因。他不願意因為這件事情,跟自己共同奮鬥了十多年的兄弟,同時也有著相當實力的這麼一個人翻臉。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李自成還有一個僥倖的想法,那就是雖然吳府被抄了,陳圓圓給霸佔了。但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在自己手裡。他認為憑藉這個籌碼,吳三桂也只能乖乖地歸順了。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他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了。當在往歸順的路上趕來的吳三桂,聽到家裡被抄,老婆被霸佔的時候。他頓時就惱羞成怒,二話沒說,立馬回師山海關,把守關的2萬大順軍隊殺了個片甲不留。不僅如此,按照民間所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吳三桂還開啟山海關,放後金軍隊入關,這才有後來的歷史。

當時在山海關,吳三桂3萬人,加上多爾袞的清軍,總共不過十來萬人。李自成100多萬,雙方力量懸殊如此之大,為什麼最終輸的是李自成?而且還輸的那麼徹底,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話說當時吳三桂回到山海關,殺了留守的2萬大順軍,並沒有馬上跟多爾袞達成協議。而就在這個時候,李自成派出使者對他繼續進行安撫,並告訴吳三桂,吳襄你爸爸還在我手裡。但是這個時候,李自成犯了一個錯誤,既然以吳襄為籌碼,你至少應該跟將領們溝通一下,把吳襄保護起來好好款待,以表達談判的誠意。

可是李自成並沒有這麼做,當時的吳襄依然關在牢獄裡。可能李自成認為,只要吳襄活著,那就是籌碼。沒想到這個舉動再一次激怒了吳三桂。吳三桂不僅殺了李自成的使者,還派人送來與父親的訣別信,這樣一來,李自成也被激怒了。吳三桂不給面子,決定出兵征討。李自成手下有著百萬之軍,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他決定怎麼出兵,派誰出兵的時候,他才猛然發現部隊已經不受他控制了。

李自成對自己的侄子李過還有劉宗敏說,你們倆跟我去出征,那兩人說不幹。到這個程度了,這個李闖王當年的他的威望,他的理想,他的組織才能各方面,在這個時候已經蕩然無存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要知道李自成在北京,總共才待了42天,其中還包括東征山海關的十幾天。在發兵東征的時候,大軍進京不到一個月,為什麼不到一個月時間,李自成的部隊就亂了套呢?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當時有一些文人寫很多日記,就記述李自成這個部隊計程車兵的情況。這些士兵也都搶了很多耳環,其它的那些東西,比如綾羅綢緞都纏在身上,鼓鼓囊囊的。搶了一些耳環一些戒指,把這些戒指和什麼亂七八糟都塞到信裡。想辦法能找個驛站給我陝西、河南家裡寄回去。人到了這一步的話,它基層都如此。怎麼還能打仗?

據說,李自成東拼西湊,總算湊了十來萬人,跟他前去山海關。可是這些士兵身上,不僅揣滿了搶來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甚至隨軍前行的,還有很多搶來的婦女,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當兩軍在山海關一照面,在關寧鐵騎,明朝最精銳的騎兵之下。再加上八旗鐵騎的聯合衝擊,大順軍立馬就損失了一大半。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結果後來據清朝記載,屍橫遍野的剩下少數人跑回北京。清軍獲勝的時候,八旗那些騎著馬從屍體上跑過的時候,怎麼發現馬蹄子丁零當啷,在屍體上出現這種聲音了。下了一看,結果把屍體一翻,原來這些屍體上都裹著金銀金屬器件。一個部隊到了這個程度,怎麼能打仗?這就是當時真實的情況。

這事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在山海關兵敗,也幸虧著大順軍士兵帶去的這些金銀綢緞。讓八旗兵因為爭搶,而耽誤了追擊時間,李自成這才得以逃回北京。一日一夜跑500裡逃回到北京,到北京幹嘛呢?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舉行了一個登基典禮。第二件事情,燒了紫禁城撤退。這樣的話,在北京確實就只待了42天。

大順政權瞬間覆滅,是因為吳三桂“衝冠一怒”嗎?

既然李自成已經逃回北京了,為什麼不以北京成為依託與清軍和吳三桂再作周旋呢?說實話,李自成不敢。因為他深知在北京的這幾十天裡,大順軍已經是天怒人怨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北京被圍,他們將內外受敵,所以最終只能是倉皇而逃。

從深層次講,李自成沒有遠大的理想,這是他的歷史侷限性,也帶有必然性。但是給後人也是留下了眾多的經驗教訓。那就是一個軍隊一個政黨,想保持興旺一定要有遠大的理想。一定不能夠走向腐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