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2022-03-05由 匣課堂 發表于 漁業

石膏用量多少克為宜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十六、大病必須大藥(1)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前賢說,“讀醫不如讀案”。學醫猶學弈,醫案猶弈譜;學醫猶學書,醫案猶古帖;學醫猶演兵,陣圖無一不當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個道理也適於讀案與行醫。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吳佩孚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陸仲安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粳米

北洋軍閥吳佩孚,因暴怒而致上門牙劇烈疼痛,名醫換了3人,治療一週,均告無效。陸仲安診脈後驚曰:“此特大之燥症,獨秉陽賦,異於常人,真斯人而有斯症。然而非常之燥,非非常之劑量不能制,否則杯水車薪,徒增病勢耳!”陸氏詳審先前所服3張藥方,對其中一方頗感興趣:“此方用的是白虎湯,乃對症之藥。”言罷,陸提筆開藥4味: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仍為白虎湯,只是將方中石膏劑量由八錢增至八兩,服後牙痛竟止。第2年,吳佩孚牙痛復發。陸仲安仍用此方治之,但石膏用量翻番,由八兩加至一斤。吳服之,牙痛又止。

按:陸仲安以擅用黃芪著稱,豈知用起石膏來竟也極具膽識,非常醫可及。一般而論,平常之症可用輕劑,無須重劑,否則藥重病輕,誅罰無過,可能僨事;但當大病重症之際,則非尋常藥劑所敵,需要重劑方能奏效,否則藥輕病重,可能誤事,“大病必須大藥”,而這需要膽識。

清·王孟英雲“急病重症,非大劑無以拯其危。”王清任說:“藥味要緊,分量更要緊”(《醫林改錯》),誠為至理。吳佩衡認為:“病至危篤之時,處方用藥非大劑不能奏效。若病重藥輕,猶兵不勝敵,不能克服。……古有‘病大藥大,病毒藥毒’之說,故面臨危重證候勿需畏懼藥毒而改投以輕劑。否則,杯水車薪,敷衍塞責,貽誤病機,則危殆難挽矣。”陳伯壇也說,“古人謂藥不瞑眩,厥疾弗療。用藥如用兵,兵少致敗,藥輕失機,按證下藥,應重不重,反受其害。”李可先生則稱,“在急危重症這塊,用小劑量的話,只能是隔靴搔癢”。各家均表明了“大病必須大藥”的道理,下面舉例證明之。

1。 陰寒大症須大藥

蕭琢如曾治餘某之妻,年近四十,得陰寒大症已一年矣。左邊少腹內有塊,常結不散,痛時則塊膨脹如拳,手足痺軟,遍身冷汗,不醒人事,或二三日一發,或五六日一發,醫藥訖無寸效。閱所服方厚積數寸,令人捧腹。脈之沉緊,舌苔白厚而溼滑,面色暗晦,即與通脈四逆湯,烏附用八錢,連進三劑,痛止。

嗣因止藥又發,另延他醫治之,逾二旬痛如故,仍來求診。餘曰:“症本不易治,豈可付毫無學識之輩,而以搔不著癢之藥圖治乎?”閱方果皆庸俗不經,復以通脈四逆加吳茱萸,烏附每劑一兩,續加至二兩,服十餘劑,痛已不作而內塊未散。因念《金匱》“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惟烏頭不可得,即用生附片一兩,照方煎服。至四帖,脈緊稍減,內塊漸小,食量增,精神益振。

病者性頗慧,謂藥與症對當多服圖效,求增加附片至二兩,又服數劑,內塊遞減。陸續增加附片至四兩,已服兩帖,續盡三帖,病者體氣日健,喜出望外,即取餘藥一帖,濃煎大碗,一飲而盡。頃之面熱如醉,手足拘攣,舌尖麻,已而嘔吐汗出,即平復如初。嘗謂大病必須大藥,非特醫生必有確定之見,又必病家信用之堅,兩者相須為用,方能奏迴天手段。(《遯園醫案》)

按:蕭琢如認為“大病必須大藥”,本案寒疝乃陰寒大症,附子出手即用八錢,陸續增至一兩,二兩,四兩,終於愈此“大病”,令人歎服。

2。藥量減半折半壽

明代太醫吳球善用附子,人稱“吳附子”。一富室患中寒陰證,名醫盈座皆束手無策。後來吳御醫至,診之曰:非附子莫救。令人揀極重者三枚,生切為一劑,計重三兩投之。眾醫咋舌,私自減其半量,以一兩半為劑進之,病遂已。吳氏複診曰:“為何減吾藥量?吾投三枚,將令其活三年,今止活一年半耳。”後一年半果病發而卒。(《名醫類案》)

陸仲安:石膏用量翻倍,大病還需大藥!

按:吳球對此證辨治,膽識兼備,尤其是附子劑量的拿揑相當準確,“吾投三枚,將令其活三年”,因眾醫私減半量,斷言“止活一年半耳”,竟果如其言,至時而卒。屢用達藥,真把附子藥性掌握到極致了。

⊙版權宣告: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文章來源於張存悌老師、卓同年老師《拍案稱奇》,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懸壺醫案】徵文恢復啦,如果您覺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覺得您的方藥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個厚德濟生不吝醫術的好中醫,歡迎投稿到【懸壺醫案】欄目!

⊙本文編輯:清半夏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