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2022-02-25由 歷史小翰林 發表于 漁業

滸這字怎麼讀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是山東人,他出生的時候北宋已經滅亡,家鄉收到金人的統治。他跟隨祖父辛贊長大。宋廷南渡時,辛贊因為無法放棄全族老少,只能留在北方,並且擔任了金朝的開封府知府等職。但辛贊從未忘記自己流著漢人的血脈,他常帶領子孫們登高望遠,放眼山河,希圖恢復中原。他對辛棄疾寄予的期望尤其殷切,曾兩次讓辛棄疾去金都燕京參加科舉考試,乘機偵察、瞭解金人的形勢。

在祖父的培養下,辛棄疾文能比肩蘇軾,詩詞造詣如火純情,又劍術高超,而且內心有堅定抗金志向。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1、初露鋒芒、戰力開掛

公元1161年,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率兵大舉南下,妄想一舉滅宋。因為完顏亮不得民心,在金兵主力南下後,中原大地義軍四起。二十二歲的辛棄疾,毅然組織起一直千餘人的起義隊伍。

後來他帶領起義軍,加入了在山東影響最大的起義軍領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讓他掌管全軍的檔案和大印。這時發生了一件事,辛棄疾的同伴義端和尚拿著列印投降金軍,辛棄疾一人一馬殺入金軍大營,三天後拿著大印回來了。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1162年,金世宗完顏雍即位後,對各地起義軍採取了分化、勸降和重兵鎮壓相結合的政策。辛棄疾所在的起義軍,是他們重點鎮壓的目標。

面對艱難的形勢,辛棄疾力勸耿必須與南宋朝廷聯合起來,得到宋軍的支援。耿京即派辛棄疾等人聯絡南宋朝廷 。辛棄疾等人受到了宋高宗的親自接見,耿京被任命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掌書記。

辛棄疾等人返回山東,半路卻聽到了一個壞訊息:起義軍將領張安國投降金軍,殺死了耿京,起義軍土崩瓦解。辛棄疾聽到訊息後,氣血上湧,帶了五十名精銳人馬直奔濟州,率眾出其不意地闖進有五萬金兵的大營,活捉了張安國。同時,他還將一萬餘人的耿京舊部拉到麾下,然後投靠南宋朝廷。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2、歸附朝廷,再立奇攻

在宋孝宗淳熙二年,南宋內部出現了一次動亂,專心準備著如何對金作戰的辛棄疾,卻陰差陽地將自己的軍事才華用在了平亂上。

叛亂的原因比較複雜。簡單說就是南宋對販茶的商人們盤剝、壓榨過度,從而造成官逼民反。

茶和鹽是南宋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朝廷對茶貿易的管理十分嚴格,茶商要向採購茶葉的話,必須先得到官府發的“茶引”,而且這個茶引是要花錢買的。宋孝宗因為準備對金開戰,所以軍費額支出就增加了很多,而這筆錢最終必然是出在百姓身上,當時販茶的商人如果要買茶引,每買100斤的茶葉就要花費40緡,這個價格對於販茶的商人來講,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幾乎是無利可圖。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生意無法做下去,眾茶商一商量,你這樣收稅就是官逼民反,斷了我們的生路,那就不買茶引了,於是他們就組團進行武裝販運,碰到官府檢查,就用武力闖卡,就這樣逐漸成為了南宋政府眼中的茶寇。

到了宋孝宗淳熙二年,茶寇賴文正的勢力逐漸變大,他帶領起義軍從湖北殺入了湖南和江西,並在江西建立了根據地。宋孝宗派了近萬人去圍剿,

仗打了兩個月

不但沒有什麼成果,反倒是越鬧越兇。皇帝就很不高興了,就想著:這些軍隊都是吃乾飯的嗎,一個小小的販茶商人都搞不定?

這時,新任宰相葉衡向孝宗皇帝推薦了一個人,說只要他領兵出戰,肯定消滅這些茶寇。這個人就是當時閒賦在家的辛棄疾。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辛棄疾到了江西以後,立刻改變官軍大規模作戰的策略,因為他深知大部隊在山裡面根本就無法展開,後勤供應也很難。他組織了一批精兵,與茶寇展開了游擊戰。在辛棄疾這樣目標明確,虛實結合,機動靈活的戰術打擊下,茶商軍的活動範圍是越來越小,最後逐漸堅持不住。

辛棄疾從抓來的俘虜中瞭解了起義軍情況後,就趁機派人到茶商軍的軍營裡面去招降,謊稱只要投降朝廷就赦免他們。賴文正眼看已經走投無路,就只好向辛棄疾投降。就這樣,這一支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引起了很大騷動的叛亂,僅僅三個月就被辛棄疾徹底平定了。

3、滿腔熱血,終是意難平

辛棄疾到了南宋後,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做過官,不過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不受當權主和派的喜歡。另外,北歸人員的身份也不利於仕途的發展。他的官職最高為也只是個四品的閒官,棄疾的抱負和才能根本無法施展。

儘管如此,辛棄疾仍向宋孝宗上奏了他的著名的《美芹十論》和《九議》。尤其是《美芹十論》可以說辛棄疾軍事理論的代表作,在文中,他分析了當時宋金雙方的形勢,從而提出了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統一天下的大計和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但他的主張、條呈都沒引起皇帝的重視,這使他感到了極大的悲憤和苦悶。只能靠詩詞抒發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不平和委屈。

嘉泰三年,主戰派韓侂冑任丞相,重新啟用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他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

“仗劍走天下,執筆論英豪”的辛棄疾,終是“意難平”!

辛棄疾在任內地方治理地井井有條,可始終無法軍前效力,展現自己的軍事天賦,也就是這時候,因為壯志難酬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開禧三年,辛棄疾病重臥床不起,最終仙逝,享年六十八歲。

辛棄疾文武全才,但一生中也未實現北伐的抱負,或許《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最能體現他“意難平”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