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2022-02-24由 秀容小夥 發表于 漁業

寶冠螺能吃嗎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我知道,在廣大的天地間,人是多麼微渺的存在。我知道,那些看似亙古不變的山河,只需稍作歷色,就足以讓人死無葬身之所。但我還是一次次背上行囊,向著未知的山地和原野出發。因為我相信,許多緣分都是冥冥之中註定了的。當我走在路上,它們就會奇蹟般地,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幾年前,偶然看到一位旅友分享的一組照片。照片裡是一處唐代的摩崖石窟造像,精緻而富有神韻。其中有一位托塔天王恍若真神一般,氣宇軒昂,威武不凡。從看到照片那一刻起,我心裡就生出無端的嚮往。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個摩崖石像就在系舟山裡,位於一個叫做佛爺溝的地方,但具體的位置,誰也說不清楚。那以後,一直沒機會去探尋,心裡就總是惦記著,頗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之感。

快到元旦的時候,旅友偉生邀我假期一起出去玩,我欣然應允。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出發的這天早晨,我開車接上偉生,臨時決定去一個叫鋪巖溝的地方,探尋另一條通往小五臺山(系舟山第二高峰,位於石嶺關正東)的路徑。

沿楊興河谷,一路向北,經過十年前工作過的地方,經過一個個熟悉的小村莊,到了楊莊附近,找到一條不起眼的沙土路,向西拐進綿延起伏的黃土丘陵地帶。

越往裡走,道路越崎嶇。背陰的上坡路上鋪滿厚厚的積雪,車輪在雪地上不斷打滑,漸漸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只好棄車於野,背起揹包徒步前行。

兩側地形由丘陵向山地緩緩過渡,林木漸漸繁盛。腳下的路和一條幹涸的溪溝並行,在時而幽暗時而明朗的松谷裡蜿蜒。不時看到路邊樹上掛著的紅布帶,是夏天驢友們留下的。四周很靜,只能聽到鞋子踩雪發出的咯吱聲,心裡卻很安寧,向西是回家的方向。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道路悠長而又寂寥,沿途經過兩處廢棄的遺蹟。一處名叫清泉寺,一排佈滿佛龕的破土窯,讓人忍不住去追逝它舊日的時光;另一處是鋪巖村,幾孔孤寂的石窯,早已淪為羊群棲身之所。人們曾經習慣了艱苦的環境,而今,卻放棄山野,擁向了城市,再回來,已變成木訥而笨拙的過客。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離開鋪巖村,越過一個小松崗,抵達一片開闊的凹地,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幽深的峽谷,從北方遠山延伸下來,橫越我們腳下的道路,塌陷成一條壕溝,向西南山嶺逶迤而去。峽谷一側的石壁異常陡峭,遠遠望去,刀切斧劈一般。

塌陷下去的壕溝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鋪巖溝。已是正午,我們決定就在這裡埋鍋造飯。

不知為什麼,每次尋訪古蹟,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指引我去到恰好的地方。大概是看得多了,自然有了一點兒“望氣之術”。此刻也是這樣,莫名地,我被北面峽谷的石壁深深地吸引,心中惦記著它,一刻也不能停頓。

“你先煮麵吃好嗎?我想去那邊看看。”我放下揹包,有些迫不及待地說。

偉生忙著支弄鍋灶,頭也不抬地答應一聲。走了半個上午,他一定餓了。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茂密的樹叢中,隱約有一條蜿蜒的小徑,通往北面的峽谷。我輕快地尋著小徑,在谷底的雜樹裡穿行。透過頭頂的枝幹空隙,隱隱看到石壁上有兩個洞穴,彷彿有人工開鑿的痕跡,心越發的熱切,砰砰地躍動起來。正午的陽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我急切地想要攀上石壁,渾身發熱,氣喘吁吁。站在石壁下方的半坡上,隔著樹叢望了一眼,心裡就再也按捺不住了,大聲地向偉生喊:“我找到了,我找到它了!”手套掉在了山坡下面,荊棘劃傷了我的面頰,我顧不上它們,連滾帶爬地躥到石壁面前。

沒錯,就是那讓人魂牽夢縈的摩崖石像,那偉岸的托塔天王,就衣冠楚楚地矗立在石壁上,漠然地,遙望西嶺蒼茫。

直到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就是“佛爺溝”。誰曾想,探訪鋪巖溝,竟歪打誤撞,意外地找到夢寐以求的地方。

深呼吸,讓心臟跳得慢一點兒,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輕撫石像,仔細端詳。這片摩崖石刻高二米有餘,寬約四米。中間的石窟離地一米高,就像一個尋常的小窗。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視窗”一米見方,裡面擴充進去,呈弧形內壁、穹窿頂。石窟裡有五尊造像,全都採用半圓雕技法,雕出人物正面和側面部分。正中是釋迦,趺坐在須彌座式蓮臺上,左手呈託缽狀,右手結降魔觸地印,身後的背光像火焰一樣,一直延伸到穹頂。釋迦兩旁分立著阿難迦葉。阿難居右,雙手交於小腹,持一串念珠;迦葉居左,十指交扣胸前。兩位尊者外側又分站兩個脅侍菩薩。石窟裡的這些雕像都被鑿去了頭面,像是戴了模糊的面具,沒有絲毫的情緒。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石窟外部上沿鐫出一道月牙形的石券,“月牙”上浮雕著兩個飛舞著的飛天。“月牙”裡面的半圓形石面上,依稀刻著“功德佛龕”四個字。石券左右兩邊,分設兩塊石碣,碣上題刻斑駁。

兩尊天王立像位於石碣下面、石窟兩側的地方,採用精湛的高浮雕手法,表現出唐代雕塑生動活潑的鮮明特色,是整組摩崖石刻的精華所在。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左面是增長天王,身材魁梧,甲冑分明,兩足外撇,雙手拄著一根金剛杵,一幅豪氣沖霄的範兒。可惜頭部業已不存,和那刑天一樣,只留個手持兵器的英姿在那廂。

右面的就是那尊氣勢非凡的托塔天王,佛家又稱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天王。唐代末期,人們把本朝開國大將衛國公李靖和多聞天王聯絡在一起,到後來,李靖和哪吒三太子的故事更是遍傳天下,婦孺皆知。但見李天王怒目圓睜,雙唇緊閉;右手握拳,叉在腰際;左手託著蓮花座玲瓏寶塔,微微舉過肩膀;他頭戴寶冠,身披鎧甲,寶冠上的金翅高高翹起,一股凶煞之氣撲面,凜然不可一世。

按理說,賊人偷盜,定然先挑好的下手。托塔天王已是如此風采,被盜毀的其他六尊,當初豈不更加精彩絕倫?這樣的猜度,讓人充滿遐想。

卻感嘆,這些石像,本來只是極普通的頑石,被唐朝的能工巧匠用精湛的技藝賦予人格性情,儘管堅如磐石,又有佛法加持、萬眾敬仰,卻也還是不能逃過被損毀的命運。石像表面塗了硃砂,像幹了的血跡,用手去觸控,心裡說不出的蒼涼。

距離石窟只有七八步遠,另有一個幽黑的洞穴。洞穴像一個巨大的海螺,開口寬綽,越往裡面越狹小。洞口有石塊砌成的圍牆,地上還留有一個石臼,大概是舊時的廊門柱礎。古代,這裡一定有一座玲瓏精緻的廟宇。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太原是李唐龍興之地,而系舟山則是其最重要的龍脈。“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元遺山詩中描寫的,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扳倒系舟山“龍角”,洩太原龍氣的舊事。據陽曲縣志記載:“系舟山,南起鋪巖溝,北接糜嶺梁……”此處剛剛過了鋪巖溝北,是系舟山“龍脈”崛起之地。唐代,特意選在這裡修建佛寺,開鑿佛窟,一定包涵著護佑太原龍脈,祈禱國運昌隆的深意。

正在洞前徘徊,遙遙聽到偉生在下面呼喊,我趕忙轉身答應一聲。

下到鋪巖溝頭,匆匆吃了午飯。二度來到石窟前,陪偉生瞻仰佛跡,又拍了許多照片。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拍細圖的時候,在託塔李天王石像旁邊和石窟側壁發現了三條整齊的切痕。看樣子,是有什麼人企圖用切割機,把整個天王雕像挖下來,只是沒能得逞。切痕觸目驚心,一幅很新的樣子,彷彿那令人憎惡的盜竊依舊在進行中,令人深感憂慮。

這憂慮的心情伴隨著餘下的行程,越來越沉重,如影隨形。

傍晚回到忻州,心裡怎麼也放不下。從網上查到陽曲縣文旅局的電話,打了一通,簡單彙報了情況。

過了兩天,我正在心神不定中,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電話那頭是陽曲縣文旅局的一位女士。她先核實了我的身份,然後向我介紹了文管員對唐代摩崖石刻的管理情況。她說,接到我的電話後,他們立刻派人去佛爺溝進行檢視,經檢查,我所說的那三處切痕是以前就損壞了的,而非近期剛剛出現。

聽她這麼說,我不禁大囧:“哎呀!對不起,我這算是謊報軍情了呀。”

“哪裡?這樣多好,我們歡迎還來不及,大家都來參加文物保護工作,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援。”她的聲音溫和,讓人備感親切。電話最後,她委婉地表達了謝意,並禮節性地邀請我有空去陽曲做客。

我心裡萬分高興,如釋重負一般,終於放下一樁心事。

昨天整理照片的時候,看到“託塔李天王”,又不覺感慨,這次“偶遇”真是太神奇了。就好像那佛爺溝原本就是熟悉的地方,一時忘記了,卻還能憑著直覺,鬼使神差般地找過去。也許,冥冥之中,我與那裡的緣分早已註定。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裡又來到佛爺溝,站在尚未完工的摩崖石刻前,叮叮噹噹地雕鑿佛像。突然,山谷間風雲突變,電閃雷鳴,巨大的山體劇烈地晃動起來。系舟山蘇醒了,是一條巨大的蒼龍,它睜開燦若星辰的雙眼,奮力騰空飛起。天空中,閃電劃過長空,照亮整個天際,雲端站著託塔李天王、菩薩、佛陀,個個仙氣飄飄,寶相莊嚴。蒼龍向他們飛去,在雲中快速遊弋。我站在那裡,看著眼前奇幻的景象,呆呆的,悵然若失,悠然神往……

系舟山訪古遇見託塔李天王

【作者簡介】齊桂山,筆名藍之音,男44歲,山西忻州人,國企員工。喜歡戶外人文旅行,愛好古玩收藏,經常寫一些散文形式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