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2022-02-24由 今日繁昌 發表于 漁業

銅魚掛件如何擺放

春秋青銅魚龍紋盤

春秋青銅魚龍紋盤。國家一級文物,1979年城東湯家山墓葬出土,造型大氣,紋飾精美,具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盤為古代盥洗禮器。《禮記·內則》:“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流行於西周至戰國時期,作用與現代的臉盆相近。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此盤通高18釐米、口徑41。6釐米、足徑28。5釐米,1979年出土於繁昌縣城東郊湯家山土墩墓。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附耳圓折,圈足。口沿飾兩週鱗紋,腹部及圈足頸部各飾一週夔龍紋,盤內底飾淺浮雕蛇龍紋盤踞於中,地襯兩條夔紋。內壁飾魚紋一週,共17條,首尾相連,頭向順時針,宛若遊動狀。該盤通體銅綠,古樸厚重,造型受中原影響,但生動寫實的紋飾風格具有江南吳國地方特色。

竊曲紋匜(yí)

商周時期貴族在祭祀宴饗時有淨收的儀式,古文獻稱之為沃盥之禮。行禮時一人在上澆水,一人在下端盤承接,一人在側拿手巾,行禮之人在盥洗完畢後用手巾將手擦乾。此種禮節在先秦十分盛行,對後世影響深遠。西周中期以前澆水用盉,西周晚期改用匜,所以,《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豐匜沃盥”、《國語·吳語》有“奉盤以隨諸御”之語。盤匜組合始於西周晚期,流行至戰國。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此匜出土於繁昌孫村鎮窯上,春秋時期。通高20釐米、通長38。8釐米、腹寬11。3釐米。口呈橢圓形,前部有一寬流,下部為鳥喙,後部有鋬,上部似鳥之寬尾,飾雷紋,使得整個造型似鳥覓食狀,簡單卻不失生動。圓腹,圜底,三蹄足。腹上部飾一週竊曲紋。

匜、青銅盤為青銅器盥洗“套裝”,

由匜[yí]和青銅盤兩部分組成,搭配使用稱為“沃盥禮”。其中匜[yí]為注水之器,造型古樸精巧,在古代常用於澆手,《左傳》中就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是澆水,盥即洗手洗臉,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禮儀。“套裝”裡青銅盤,古時則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洗臉所用。

繁昌瑰寶:看看古人的臉盆,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魚龍紋盤!

青銅魚紋龍紋盤需要搭配匜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沃盥禮,並非真的需要把手洗得多幹淨,而只需輕輕將手打溼,便可彰顯淨手之禮。

(來源:繁昌文博綜合央視一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