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如何讓山區移民安居樂業?

2022-02-22由 九派觀天下 發表于 漁業

葛根粉一般多少錢一斤

霍山縣位於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源頭,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庫區、革命老區縣。“十三五”時期全縣累計投資近3億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55處,搬遷群眾1670戶5459人。面對大規模移民安置帶來的社群接納、土地整合、發展途徑、社會重塑等諸多經濟社會難題,如何讓這些“搬得出”的新移民都“穩得住、能致富”?

安居有家“搬得出”

49歲的羅運甫是霍山縣下符橋鎮三尖鋪村燕良山組的村民,2016年因殘致貧,家裡現有四口人,羅運甫和妻子、母親三人都“吃”村裡的B類低保,兒子在大學讀書。

2017年,羅運甫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進了渡口新村安置點,住上了鎮裡統一規劃的“一層半”新房。走進羅運甫的新家,上有閣樓,下有小院,電視機、洗衣機等擺放有序,簡單溫馨的小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家裡安裝了城鄉一體化供水,衛生又方便。門前都有整齊劃一的停車場,出門不遠就是專為易地搬遷戶設定的農貿市場。

“家裡水、電、網、路都通了,現在日子真好! ”看到有客人來訪,羅運甫連忙擦桌子搬椅子端茶倒水,“我母親75歲了,以前想來鎮上看場電影都不方便。現在附近的文化廣場經常播放公益電影,母親自己就能帶個小板凳去看了。 ”

因為羅運甫身體殘疾,鎮上特地給他安排了道路養護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500元工資,他還是鎮上的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員,每個月也有200元補助。羅運甫把家裡7畝田裡都搞起了稻蝦養殖。和以前日子相比,按老羅的話說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了。

2016年至2018年,下符橋鎮以脫貧致富和改善民生為目標,以改變生存環境和發展條件為主線,加大政府投入,將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圓滿完成了符橋新區、渡口新村和楊家榜三處的易地搬遷工程。

2021年,下符橋鎮再次投入資金40萬元,按照“五化”標準對安置點路燈、路面、綠化等配套設施進行了升級,徹底解決了脫貧戶許多生產生活難題,搬遷群眾打心眼裡滿意。

下符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候選人蘇小雙表示:“只有抓管理強服務,抓文化促融入,抓就業穩增收,高質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增強搬遷群眾的社會歸屬感和認同感,才能促進安置區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就業有門“穩得住”

“老周,你家今年是雙喜臨門啊!”霍山縣黑石渡鎮戴家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上,58歲的周啟彪樂呵呵地帶著鄉鄰到新加蓋的二層樓房上參觀,鄉親們一邊詢問竣工的工期,一邊七嘴八舌地向老周道賀。

周啟彪原來是村裡的貧困戶,獨門獨戶地住在幾公里遠的金雞嶺半山腰上,“以前摩托車都騎不上去。 ”老周說。政府推動易地扶貧搬遷時,老周想自家的土地山場茶園竹園都在山裡邊,擔心下山後沒有生活出路,不想搬出來,他以前靠在外面打零工謀生,2017年因交通事故進行了脾臟切除手術,從此不能外出務工。

為徹底打消搬遷戶的顧慮,該鎮志智雙扶,在安置點分別成立了管理委員會,因戶施策建立“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幫扶臺賬,引導搬遷戶奮發向上、自主脫貧致富,力爭做到戶有產業、人有就業,收入穩定,安居樂業。

黑石渡鎮交通便利,2021年初,該鎮黨委政府立足“仙蔬小鎮”定位,在柳樹店村、杜家衝村、戴家河村、黃家畈村、社群等5個村(社群)相繼流轉近萬畝土地建設綠色蔬菜基地,採用“龍頭企業+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透過股份、合資、聯營、租賃、承包、務工等多種形式解決創業增收。

蔬菜種植基地建設使當地村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土地流轉拓寬了農民增收路。周啟彪家裡原有的5畝多田地,都按6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村裡高山蔬菜基地,老兩口都在蔬菜基地裡就近務工,每年還有近5萬元收入。

有了就業門路,周啟彪吃下了“定心丸”。今年自己花錢在原來的安置房上再加蓋一層,樓上多了兩個臥室,外面再蓋一間廚房,年前就能搬進新房。 “過年時,兩個兒子都能帶女朋友回家了。”周啟彪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

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對於周啟彪來說,過去的窮日子終於翻篇了。

發展有路“能致富”

“100斤葛根,要經過8道工序才能打出8斤葛粉。 ”冬日晴好,磨子潭鎮龍井衝村的漁香新村安置點,49歲的楊林和妻子正在門外場地上打葛粉。一根根從大山裡挖來的野生葛根,經過清洗、粉碎、過濾、沉澱、漂洗、晾曬,變成了雪白乾淨、美味可口的葛根粉。

“原來在山裡住著,20塊錢一斤也沒人買。現在好了,鎮上的鄉村旅遊火了,純野生的葛粉100元錢一斤也搶手。不光葛粉,就連我們醃菜泡菜都被一撥一撥的客人買走了。 ”楊林說。

磨子潭鎮共搬遷303戶1000餘人,楊林是磨子潭鎮上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戶。 “原先住在那個叫黑虎尖的山頭上,買袋米都要跑半天。 ”楊林感慨地說,以前在外地打零工,父母年紀大了就不能出門。政府鼓勵搬遷戶辦農家樂,他也跟著開了這家“楊家漁館”,上下三層,一樓能同時接待五桌客人,二三層有五個標準間。

龍井衝村緊挨著佛子嶺和磨子潭兩大水庫,周邊還有白馬尖、銅鑼寨、宋家河、屋脊山等旅遊景點,地理位置優越。磨子潭鎮圍繞鄉村振興和旅遊富民工程,傾力打造“大別山風情民宿小鎮”,鼓勵有經營才能的人開農家樂,大力支援搬遷戶靈活就業,在鎮村兩級的聯合監管下,現在龍井衝村有96家農家樂。整村走上了旅遊路,還成立了鄉村旅遊互助協會,有15家易地扶貧搬遷戶積極參與其中。

“現在短途週末遊的客人很多,每到週五下午就開始忙了。客人都愛吃我們自家種的菜,養的雞。 ”楊林說週末和小長假都很忙,白天的客人多,經常翻檯,晚上做燒烤要做到十一點多鐘。除了自家的農家樂每年能收入15萬元左右,楊林還養了20箱蜜蜂、30多隻山羊,冬季上山挖葛根等其他加一起也能有幾萬塊錢的收入。

“鎮里正在想方設法利用電商平臺推動本地農特產品上線,未來這裡將變成全縣的景區輻射中心和農特產品集散地,讓搬遷戶都能搭上旅遊快車,早日跟上共同致富的大部隊。 ”磨子潭鎮鎮長吳義雲說。

在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後,霍山縣努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 “後半篇文章”,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拓寬思路,探索產業路徑,提高覆蓋範圍,讓全縣5000餘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都能挪窮窩、安新家、興產業、邁新路,緊緊跟上脫貧致富齊奔小康的時代步伐。 題圖:霍山縣磨子潭鎮宋家河村鄉村旅遊紅紅火火。(通訊員 陳波 記者 張荷香 文/圖)

【來源:中安線上】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