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鄭 風、鄭 聲、鄭 舞

2022-02-19由 世界鄭氏網 發表于 漁業

鄭的組片語什麼

《詩經•鄭風•子衿》

鄭 風

鄭 風、鄭 聲、鄭 舞

《國風·鄭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二十一篇。《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中國文學燦爛輝煌,世所公認,它是東方文明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而它的兩大源頭就是《詩經》和《楚辭》。《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而《詩經》則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兩大源頭,滔滔滾滾,千年如歌,不絕如縷。不讀《詩經》,就談不上中國文學;而但凡研讀過《詩經》的人們,提起《詩經》中的《鄭風》,無不感嘆它是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

《鄭風》—《詩經》中最動人的篇章,因為她是現實主義文學中最浪漫的華美樂章,體現了人性中最真摯而奇妙的感情——愛情。如果把她歸類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殿堂,她又是深深地根植在現實主義的土壤,她不是憑空而生的天外之物,也不是詩人神思無羈天馬行空的構造,她是當時鄭國少男少女們的愛情在內心深處自然的流露,不是語言上的詞藻鋪陳,是愛戀、是幽怨,只是任憑情感的河流自由自在地流淌,這勝過了一切語言上的技巧和文筆上的刻意勾描。

鄭 風、鄭 聲、鄭 舞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反映西周至春秋時期社會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被儒家尊為《五經》(《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之一。全書共305篇,包括風、雅、頌三大類,其中十五國風160篇,是中原各地的民間詩歌,是《詩經》中文學價值最高的部分。古人所謂的“風”就是指聲調而言,《鄭風》就是鄭國的調兒,是用地方樂調歌唱的詩歌。

《鄭風》有21篇,其中19篇都是愛情詩歌,佔《國風》中愛情詩的1/3,這是《鄭風》最鮮明的特色,也是後世對《鄭風》品評爭議分歧最大的地方,推崇者認為它是天籟之音,表達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樸而自然,貶斥者認為它有傷風化,易於導致人們墮落,沉淪於肉慾之中而不能自拔。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千年已逝,而當時的鄭國少男少女們早已成為我們的先人,當時雄偉壯觀的鄭國東門,也只剩下幾段長滿野草的土城牆,任憑後人憑弔吟唱,而他們當年手拉著手歌唱過的溱水河和洧水河還一如往昔嘩嘩東去,“方渙渙兮”,他們的後人也一如兩千多年前一樣,每年三月三的時候,草長鶯飛,雜花生樹,在河邊追逐嬉笑,將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拋落在茂密的蘆葦蕩中……

品評《鄭風》——水火兩重天,對《鄭風》的品評,自古以來就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讚賞者推崇得五體投地,而在“存天理,滅人慾”的時代,貶斥者則直欲將其貶入十八層地獄而不得翻身。

《禮·樂記》中魏文侯對子夏說:“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所謂“古樂”,就是相當於現在比較嚴肅的美聲唱法等音樂,而所謂的“鄭衛之音”,則好比現在流行的通俗歌曲一樣,而尤其以鄭衛兩國歌曲最為流行。所以吳國公子札聽了鄭音後嘆道:“多麼美妙啊!只是樂章瑣碎得太過分了,隱隱然有抑抑不得志之聲,好像是不堪忍受了,這或許是鄭國要先滅亡的原因吧!”

而孔子卻對鄭音深惡痛絕,視若洪水猛獸,認為“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是“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朱熹攻擊《鄭風》可謂不遺餘力,說:“鄭衛之音,皆為淫奔。”

幾千年來,對《鄭風》的品評褒貶不一,然而都不能否認一點的是,《鄭風》以她獨特的魅力,已經走過了兩千多年,潛移默化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田,成為中華文學中不可置疑的經典之作。無數文人墨客被《鄭風》那動人的韻律所吸引,當他們來溱洧河邊時,又都被她那迷人的風光所陶醉。

《鄭風》繪盡世間男女情態,古人云:詩言志。即詩為心聲,是人們對生活的感受,或喜或悲或怒或樂。自古至今,生活是豐富多彩,民俗風情更絢麗多姿,而作為文學藝術作品,自然也宜描之繪之,美之歌之。譬如男女歡愛、風花雪月等等,所以才有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恆的描寫主題一類的千古名言,也才有流傳千古的愛情傑作,鄭國詩歌就屬於這一種。

兩千多年前的鄭國,轄區雖小,然區位居中,四通八達,且在各諸侯國中率先崛起,少有齊、晉、宋、楚、秦等老牌諸侯之國的妄自尊大和因循守舊,由於東西南北不同文化多融匯於此,又有始祖黃帝文化的孕育,鄭國民眾觀念少受束縛,思想活躍,熱愛生活,勇於創新。這種創新不僅僅見著於當時的生產生活工具,而且表現在鄭國音樂和民歌裡。鄭國音樂可說是風靡諸侯各國,與當時的衛音一併稱雄華夏。

鄭風是伴隨鄭國音樂繁榮而起的民歌,同樣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僅如此,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也十分強烈而精妙。

現存鄭詩共21首,有對統治者和王公貴族驕奢淫逸生活、因戰火連年導致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的不滿和憤懣,更有描寫青年男女情戀、生離死別及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而其中19首歌頌愛情的鄭國民歌,在各諸侯國中廣泛傳唱,被譽為東方最美的愛情詩。現在就讓我們在漫步鄭韓故城,徜徉溱洧之濱,遙聽水琴蛙鼓、細品曲柳荷花中,盡情享受鄭風詩歌那火辣辣的愛情、生離死別的親情!

鄭 風、鄭 聲、鄭 舞

《國風·鄭風》

緇衣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叔于田

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大叔于田

大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叔在藪,火烈具舉。袒裼暴虎,獻於公所。將叔勿狃,戒其傷女。

大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大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清人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遵大路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祛去。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兮,不寁好也!

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蘀兮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衣錦褧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東門之墠

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慄,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風雨

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鄭 風、鄭 聲、鄭 舞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揚之水

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維予與女。無信人之言,人實誑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鄭 風、鄭 聲、鄭 舞

鄭 (音) 聲

春秋戰國時鄭國音樂。《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劉寶楠正義:“《五經異義·魯論》說鄭國之俗,有溱、 洧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故云鄭聲淫。”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韶》響難追,鄭聲易啟。”

明楊慎《升庵經說·淫聲》:“鄭聲淫者,鄭國作樂之聲過於淫,非謂鄭詩皆淫也。”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此《關雎》所以不作也,此鄭聲所以盈天下也。”

鄭聲之“淫”一是指過分,不節制,不合中和之美,二是指鄭聲有黃色音樂,引人入邪的意思。《樂記》中說,“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其特點是“怨以怒”。

司馬遷說“鄭衛之曲動而心淫”(《史記·樂書》),子夏也批評說,“鄭音好濫淫志……淫於色而害於德”。(《禮記·樂記》)淫靡之音,是鄭音的一大特點,這種輕飄飄的靡靡之音,其聲調與寬緩舒徐的雅樂似是而非,特別具有誘惑力,因此負作用也就極大。

清代胡寅《明明子論語集解義疏》中也說,“春秋時列國皆好鄭音,至以歌伎視為賂遣之物,襄公十一年鄭賂晉以師悝、師觸、師伐,襄公十五年鄭賂宋以師蠲、師慧。魏文侯好聽鄭衛之音,趙烈侯獨愛鄭之歌者。”

鄭 舞

鄭舞亦作“ 鄭儛 ”。 春秋戰國時鄭國的舞蹈。《楚辭·招魂》:“二八齊容,起鄭舞些。”王逸注“鄭舞,鄭國之舞也。或曰:鄭舞,鄭重屈折而舞也:“於是齊童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