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怎麼判斷池塘底質已經變差?

2022-02-17由 康派水產人 發表于 漁業

什麼是分解底改

怎麼判斷池塘底質已經變差?

池塘底泥沉積物是池塘生態系統的一個部分,主要由飼料殘餌、魚類糞便、死亡藻類、泥土和微生物等組成。池塘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池塘底泥中積累了大量的氮、磷和有機物,大量有機物的積累會導致池塘底部泥水分界層形成厭氧環境,進一步導致微生物的有毒產物擴散到水體中。

池塘的底泥分為四個斷面

第一個面是底泥與水的接觸面;

第二個面是底泥、淤泥沉積面,也就是5~10cm的斷面;

第三個面是底最初堆積層表層土;

第四個面是深層、原始的土壤層。

在每個層次中有不同的生物,5~10cm主要是池底淤泥的沉積層,是池塘養殖過程中正常的深度,該深度內微生物活動頻繁,物化性質極為特殊,是決定底質好壞的最重要部分。底泥與水的交換面主要是自然營養元的流入池塘生物、消長殘體、投餵人工飼料的散失、養殖動物所排洩的廢物、養殖者額外新增的物質,這個層次也有大量的有機質和有害物質。

判斷池底是否惡化的方法

1。用竹竿、器具等取底泥觀察,若底泥發黑、發臭證明底質腐敗嚴重。

2。開動增氧機時,聞到臭味,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不易消失等表明底部惡化嚴重。

3。出現從底部向水面冒氣泡、水面有大量泡沫,或有“煙霧”上升,表明底部惡化。

4。水變得濃稠,感覺流動性差,嚴重的下風口有硫化氫(臭雞蛋)氣味等。

5。水體pH值早晚變化不大或者基本無變化。

6。如果在養魚的過程中,混養塘養了幾種品種的魚,但只有底層魚發病或者死亡,這個時候也要高度懷疑池塘底質惡化的問題。

底層淤泥的危害

1。增加耗氧量:有機物質的分解、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大大增加池底的耗氧量。有關資料顯示,養魚池塘的底泥耗氧量比未養魚的底泥耗氧量高。

2。 產生有害物質: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氨、甲烷、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同時降低水體 pH 值,為病菌、有害藻類提供營養物質,也給浮游生物和寄生蟲繁殖後代提供了很好的場所。

3。 池塘底質變差之後呢,特別是在養殖中後期,隨著養殖投餵量的增加,耗氧生物增加,池塘存塘量增加,塘口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會更加突出:比如說倒藻、水華、藍綠藻氾濫、泡沫油膜水、黑水醬油色水、氨氮和亞鹽超標難調、水體惡臭、酸敗、魚類疾病增加、難治癒、厭食、浮頭、泛塘等。

池塘底質惡化控制方法

1。 乾塘與曬塘:進入秋冬季,將魚賣出以後,將池塘中的水排幹,讓塘底曬至龜裂、發白,以龜裂縫隙至少插入一根手指為宜,但是也不易曬得過幹,保證微生物生長所需水分。曬塘後用推土機拖走上層淤泥,或者在排水時,用高壓水槍將底部淤泥邊衝邊排,但是底部要保留部分淤泥,之後用生石灰進行消毒。

2。合理使用增氧機:在養殖期間,要抓住每一個晴天,將上層富氧水透過增氧機的攪動傳到下層,提高底層水的含氧量,從而加速底泥中有機質的分解,近而改善底泥中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 嚴重積累狀況,從而提高魚類代謝功能。

3。提高飼料利用率,適當減少餌料發熱投餵,從源頭上解決排洩物對底質和水質的汙染,及時撈出過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爛變質。

4。定期用有益菌(EM菌乳酸菌或者藍光——光合細菌)和有益藻(多藻肥水寶——矽藻、小球藻)進行調水和肥水,經過調水和肥水可分解轉化池底以及對流翻湧上來的有機物並補充水體的基礎營養,防止水體過肥或過瘦使水體保持最佳狀態,為池塘減輕、減少最少傷害,給水產品製造一個優良的生態生長環境。

5。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最好化學底改和生物分解底改交叉使用。這裡給大家說一下底改哪種最好?

經常使用過硫底改的建議要配合生物底改交叉使用!

過硫底改建議不要一次過量使用,避免水產動物刺激和應激,同時不利於底部有益菌的繁殖,底質惡化嚴重的可連用兩次,間隔一天,效果較好。

日常改底建議多用生物型底改,定期使用,一旦有機物蓄積過量,底質嚴重惡化、發黑發臭,不要立刻使用生物型底改,因為此時底部厭氧有害菌佔優勢種群,並且底質呈酸化、不利於生物底改中的有益菌生長,建議先打一遍過硫底改,提高底部溶氧、處理掉部分有害菌,將大分子有機物氧化成易分解的小分子物質,然後間隔一天再使用生物型底改,才能充分發揮有益菌的優勢,徹底降解有機物。比如說:定期使用底如意+生物分解底改

這樣可以定期清理池底飼料殘餌、水產動物糞便、死亡藻類、動植物殘體等累積的有機質,除黑、除臭、除底熱;抑制池底致病菌有害藻類的繁殖生長,增加池底溶氧,從根本上改善塘口水體水質指標含量,建立一個穩定性比較強的養殖水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