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獲《science》子刊封面推薦 為腫瘤長期緩解帶來曙光

2022-01-26由 健康界 發表于 漁業

囊泡能自然消失嗎

作者:趙廣娜

中國首創癌症治療技術,破解了胸腔積液治療難題

中國已經是癌症高發大國。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資料,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相當於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而幾乎所有的惡性腫瘤均可出現胸水。肺癌是最常見的病因,約佔1/3,乳腺癌、淋巴瘤次之。惡性胸腔積液的預後較差,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7 個月。

胸腔積液是常見的臨床問題,是許多疾病的主要表現或併發症。惡性胸腔積液(malignantpleural effusion,MPE)也叫胸水,是指原發於胸膜的惡性腫瘤或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胸膜引起的胸腔積液。但是關於胸腔積液疾病負擔的研究,國內外都非常匱乏,而且目前治療惡性胸腔積液並無具體的金標準方法,也無有效的治療手段。

武漢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金陽教授指出,各大指南中均提到治療的統一目標是以最小的創傷減輕或消除胸腔積液引起的呼吸困難症狀,即均是針對症狀的姑息治療。針對這種臨床上的困局,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出現給了患者更多希望。早在幾年前,金陽教授團隊將這一全新技術應用於胸腔積液的治療,開展了一項單臂臨床試驗。

這一臨床轉化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專業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並獲得了當期雜誌的封面推薦,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在國內50家腫瘤治療醫院實施。據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論文成果資料顯示,在臨床研究中,11例MPE患者接受了“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治療,研究結果顯示,4例患者完全緩解,6例患者部分緩解,1例患者無反應。客觀臨床緩解率為90。91%。平均達到胸膜黏連時間為7天,其中4例患者僅5天即達到完全緩解,11例患者中位生存期為240天。

安全性方面,這11例患者整個研究期間僅記錄了6起輕微不良反應事件。包括頭暈,發熱,噁心及嘔吐等,整體安全性表現良好。

同時,該臨床試驗專案還詳細描述了一例48歲肺腺癌伴胸腔積液患者,其已患肺腺癌8個多月,曾在多家醫院接受了各種腫瘤免疫治療,但治療後胸水控制欠佳,仍然需要定期抽水,並不時伴隨著胸悶胸痛、咳嗽、咯血。在獲得“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臨床試驗治療後,患者的胸水得到明顯控制,生活質量大大提高,肺部CT及胸水彩超證明該技術具有抗腫瘤及促進胸膜粘連效應。目前該患者生存期已有800多天,大大超過MPE的生存時間。

“載藥囊泡腫瘤治療技術”形象來講,就是將腫瘤細胞的外衣——囊泡“扒下”後,在外衣裡“裹”上“炸藥”——微量的化療藥物,再將載藥囊泡輸送至患者體內。包裹了化療藥物的腫瘤囊泡可以精準靶向至“敵人的堡壘”-腫瘤部位,如同“特洛伊木馬”,經過“偽裝”後可快速跨過城門“腫瘤細胞膜”,並在“堡壘大本營”-細胞核附近釋放“炸藥”-化療藥物,高效殺死“敵軍”-腫瘤細胞。載藥囊泡的治療技術的最大優勢是可有效殺傷腫瘤細胞,改善胸腔免疫微環境,從而控制惡性胸腔積液。

第四代腫瘤治療技術,學術價值深遠並獲落地啟動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是一項國際創新的理論和技術,也是一種新型的靶向一體化腫瘤治療模式,”金陽教授指出,它有機結合了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和化療技術,利用靶向的精準效應結合化療短期內殺死腫瘤細胞以獲得迅速緩解;同時生物免疫治療啟用特異性抗腫瘤免疫,產生持久的腫瘤監視以防止腫瘤復發,為腫瘤的長期緩解帶來曙光。

所謂囊泡是由單層膜所包裹的膜性結構,從幾十奈米到數百奈米不等,主要是指細胞內不同膜性細胞器之間的物質運輸。正是因為發現證明了細胞內部囊泡運輸體系的存在,三位美德科學家因此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獎。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應用範圍並未侷限在惡性胸腔積液,在惡性腹腔積液、膽管癌、肺癌等更多癌種及其併發症領域,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也已成為中國第四代腫瘤治療方法代表之一,在臨床界開始逐步推廣應用。

據介紹,除金陽教授團隊外,國內針對載藥囊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也已開展大樣本臨床研究試驗。目前,該技術已在安徽、湖北、深圳和天津4省市獲得新增醫療服務專案價格批示,並已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啟動技術的應用,率先用於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

至今,該技術已取得中國、中國香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授權,成為已搭建全球專利體系的中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治療技術典型代表之一。

首度亮相CTS年會 中國首創癌症治療技術受熱捧

9月7日,由中國專家全球首創的“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首度亮相行業最高水平學術峰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CTS-2019)。作為“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主要研究者之一金陽教授在大會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宣講了他的團隊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的關於“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臨床轉化研究成果。金陽教授的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參會嘉賓們的廣泛興趣與關注。

金陽團隊的論文為《Autologous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based targeted chemotherapy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影響因子高達 IF:16。710。這一臨床轉化研究成果的釋出,為中國攻克癌症引起的胸腔積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有望改變當前這一病症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難點,成為一種突破性治療技術。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獲《science》子刊封面推薦 為腫瘤長期緩解帶來曙光

該文章還獲《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編輯部封面點評,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的學術價值進一步得到彰顯。

相信,這一技術廣泛應用後,將填補國內惡性胸水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臨床空白,推動中國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診療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絡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