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2022-01-25由 醫脈通神經科 發表于 漁業

補體受體能識別抗原嗎

導讀

利妥昔單抗(Ritu

xi

mab,RTX)的名字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尤其在血液科、風溼科患者中,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肉芽腫性血管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成為其有效適應證。免疫系統遍佈全身,神經系統也不除外,RTX在神經免疫性疾病中的應用也備受爭議。那麼,RTX在神經科的應用究竟如何?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釋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首先,我們用一句話來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RTX是針對在B細胞上表達的CD-20表面抗原的人-鼠單克隆嵌合抗體。這句話中出現了幾個關鍵詞:B細胞、CD-20、單克隆抗體。那麼,RTX究竟是如何作用於免疫系統的呢?那麼我們由淺入深,從B細胞開始介紹。

B細胞與免疫系統

骨髓生成的B細胞傳統上分為兩個亞組,B1和B2系。B1細胞是T細胞非依賴性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主要定居於腹腔和胸腔和腸道黏膜固有層中,是“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B2細胞為T細胞依賴性細胞,主要定居於外周淋巴器官,在抗原和Th細胞的輔助下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行使體液免疫功能,同時生成記憶B細胞,而特異性CD(分化簇)標記如CD20,CD19,CD138在其分化過程中產生重要作用。

CD20是一種細胞表面抗原(33-35kDa非糖基化蛋白),在前B細胞(pre-B)、成熟B細胞和記憶B細胞上表達,而在造血幹細胞和祖B細胞(pro-B)不表達,最終分化為漿細胞後丟失。CD20可能在Ca2+跨膜流入促進B細胞的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RTX的作用機制和歷史

RTX對拮抗CD20但不影響B細胞的再生,也不影響血漿基質細胞或漿細胞分化,且不影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因漿細胞中不存在CD20),不影響血液中其他保護性抗體的水平。此外,表達CD20細胞的組織水平受影響的程度可能小於迴圈中的CD20細胞;CD20 B細胞的迴圈充盈率和組織水平是可變。RTX主要透過補體啟用和膜攻複合物形成、CD20 B細胞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細胞凋亡三種主要機制引起幼稚B細胞和記憶B細胞的短期耗竭(給藥後1月後消耗明顯,6-8月後重新生成)。透過補體啟用溶解作用最快,與“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的出現有關。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圖1 RTX誘導B細胞死亡的機制

(1)RTX與B細胞表面CD20

結合

導致補體級聯啟用,產生膜攻擊複合物(MAC),可直接誘導B 細胞透過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進行細胞裂解。

(2)RTX的

結合

允許透過Fc受體(FcR)III與自然殺傷(NK)細胞相互作用,這導致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

(3)RTX的Fc部分和保藏的補體片段允許巨噬細胞上的FcR和補體受體識別,這導致吞噬作用和ADCC。

(4)脂筏中幾個RTX和CD20分子的交聯決定了這些複合物與涉及介導直接細胞凋亡的Src激酶的訊號通路元件的相互作用。FCR Fc受體,FCγRFcγ受體。

1997年,RTX是被FDA批准用於單藥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因B細胞在自身免疫中作用顯著,RTX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逐漸得到了進展,類風溼性關節炎最後被證明有效,其在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作用也逐漸得到了驗證。

RTX的“labeled”適應證與“Off-label ”適應證

目前經FDA批准的RTX的適應證歸納見表1。在臨床實際應用中,其他疾病也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因其不在FDA批准行列之內而稱其為“Off-label ”適應證,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歸納見表2(神經科疾病下文具體描述)。

表1 RTX的“labeled”適應證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表2 RTX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Off-label ”適應證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神經科“適應證”

目前RTX在神經科疾病的應用均屬於“Off-label ”適應證。目前研究發現,RTX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病、周圍神經病、重症肌無力、炎性肌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1. 多發性硬化(MS)

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大腦炎症組織內活化的星形膠質細胞可分泌腫瘤壞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員——增殖誘導配體(APRIL)和B細胞活化因子(BAFF),促進了B細胞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存活,使得其在靶組織中實現克隆擴增和保持原位永續性。此為RTX抗B細胞實現免疫抑制的理論基礎。

(1)復發緩解型(RRMS)

對16例RRMS患者進行了一項II期非盲臨床研究,以評估在已接受被FDA批准的疾病修飾藥物(β-干擾素1a、β-干擾素1b或醋酸格拉替

拉莫

)治療的MS患者中加用RTX的安全性——RTX每週375 mg/m2,持續1個月。治療後多數患者的EDSS保持穩定;且治療24周後,腦脊液B細胞和T細胞分別減少90%和50%以上。

另有研究發現,長期使用RTX治療,最長48個月,對兩名對免疫抑制反應遲鈍的RRMS活性患者安全有效;服用RTX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隨訪時腦部MRI病灶數量明顯減少,復發患者比例也降低。

(2)原發進展型(PPMS)

既往一項RTX在5例PPMS患者的治療研究發現(每週劑量375 mg/m2,持續1個月),4例患者在治療後1- 2個月內外周血CD19+ B細胞減少,但僅有1例患者腦脊液 CD19+B細胞計數明顯減少,可能因藥物濃度足夠高時不能進入腦脊液(血腦屏障完整時)、腦脊液中表達CD20分子的幼稚B細胞比例較低。

一項對439名PPMS患者的隨機、安慰劑對照的雙盲臨床試驗(OLYMPUS)以確定疾病進展時間(CDP)為主要終點,評估RTX在PPM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發現,RTX與安慰劑在CDP時間上無統計學差異,但亞組分析顯示,年齡在51歲以下且MRI上有增強病變的RTX佇列中CDP時間更長。

2.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

目前研究發現,25例對其他治療無反應的NMOSD患者接受RTX治療後病情有顯著改善;8名NMOSD患者對免疫調節療法有耐藥性的患者接受RTX治療隨訪12月後,6名患者在隨訪期內沒有復發;其他相關研究也證明,RTX有助於改善肌力和共濟失調症狀,可緩解復發症狀。

3. 周圍神經病

(1)多灶性運動神經病(MMN)

MMN是一種純運動性神經病變,具有多灶性傳導阻滯的特點,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遠端和近端無力。≥50%的患者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抗GM1抗體,對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VIg)治療有反應,但需要經常輸液以保持穩定。目前多項研究發現,RTX對MMN患者肌力有改善作用,同時降低抗GM1-IgM抗體的滴度。

(2)抗髓鞘相關糖蛋白(MAG)神經病

抗MAG神經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感覺運動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步態共濟失調明顯。該疾病對血漿置換、類固醇和IVIg無反應。在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籤II期臨床研究中,9例抗MAG多神經病患者每週接受375 mg/m2的RTX治療,療程為1個月——觀察12個月後,6例患者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改善,2例保持穩定,1例惡化;8例抗MAG抗體滴度降低至少52% 。另有多項研究表明,RTX可使62%的患者肌力改善、共濟失調減輕,15%病情穩定,23%病情惡化。

Dalakas等人首次進行了最大的使用RTX治療MAG神經病的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發現,1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步行情況有所改善,第8個月時IgM降低34%,抗MAG效價降低50%,foxp3陽性免疫調節T細胞數量顯著增加。因此,RTX可能透過降低致病抗體或誘導免疫調節T細胞發揮作用。

(3)不伴副蛋白血癥的亞急性共濟失調性神(節)經病

與具有抗MAG或其他糖脂抗體的副蛋白血癥、乾燥綜合徵或副腫瘤表現中見到的共濟失調相關神經病相同,當排除所有已知的原因後(包括退行性疾病),我們將這種神經病稱為慢性特發性共濟失調神經病,其對治療常無反應。目前研究發現,6例共濟失調性神經病患者中4人症狀明顯改善,1人治癒。

(4)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CIDP)

CIDP是常見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脫髓鞘性神經病,對類固醇、血漿置換和IVIg治療反應可,但需要頻繁注射IVIg(至少每6週一次或兩次)或高劑量類固醇療法來維持效果。目前RTX治療的經驗較少,僅有病例報告發現其有助於改善症狀。

4. 重症肌無力(MG)

MG是一種因神經肌肉接頭遞質傳遞功能障礙引起的,以骨骼肌無力和疲勞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醯膽鹼受體(AchR)抗體的合併率約為80%,酪氨酸激酶(MuSK)抗體的合併率約為10%。類固醇、血漿置換、IVIg、免疫抑制劑和胸腺切除術是治療的主要手段,而當一線治療無效時,RTX可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目前研究發現,RTX可有助於改善MG患者肌無力症狀,且可促使AchR-Ab滴度下降。

5. 眼球陣攣-肌陣攣綜合徵(opsoclonus- myoclonussyndrome,OMS)

OMS是一種副腫瘤綜合徵,在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約佔2-3%,當不合並腫瘤時考慮與自身免疫相關。多數患者對ACTH、皮質類固醇、IVIg或血漿置換有反應。一項對16名OMS患者的研究表明,在接受RTX治療後,患者的運動和行為表現有改善,同時ACTH劑量減少了51%,所有患者的腦脊液CD19+和CD20+的百分比均有所下降。

6. 炎性肌病

炎性肌病包括皮肌炎(DM)、多肌炎(PM)和包涵體肌炎(IBM)。DM由肌內毛細血管中補體的活化和沉積引起,隨後引起肌鬆解和肌肉缺血;PM和IBM因CD8陽性細胞毒性T細胞侵入表達MHC I類抗原的肌纖維,透過穿孔蛋白途徑導致纖維壞死。DM對免疫治療的反應比PM好,而IBM治療最為困難。常見的治療藥物包括潑尼松龍、黴酚酸酯、甲氨蝶呤、環孢黴素和IVIg。

小規模試點試驗和病例報告表明,對藥物難治或不耐受的PM和DM患者,RTX可能是一種替代療法。另有研究表明,>86%的DM患者報告有效。

7. 其他

目前有單獨的病案報道發現,2名乾燥綜合徵相關神經病患者和1名僵人綜合徵患者(SPS)對RTX反應良好。但缺乏具體研究。

耐受性和不良反應

最初RTX用於治療B細胞淋巴瘤的劑量為每週375 mg/m2,持續四周。基於淋巴瘤和類風溼關節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資料,目前推薦治療方案為:

表3 RTX的推薦給藥方式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RTX的耐受性良好,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見表4。此外,RTX因出現致命的輸液相關反應、致命的粘膜面板反應、乙型肝炎病毒再啟用和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受到FDA警告。多數與輸液有關的反應在第一次輸液後逐漸消失,而對一般情況不佳、既往存在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進行密切監測。

表4 RTX相關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

關於利妥昔單抗,神經科醫生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丨臨床“藥”點

總結

RTX在神經科雖是“無證駕駛”的藥物,但透過臨床研究已證實其在幾種自身免疫性神經疾病中的效果。鑑於其存在相對罕見卻致命的不良反應,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仍需謹慎,密切的生命體徵檢測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 Memon A B, Javed A, Caon C, et al。 Long-term safety of ritu

xi

mab induced peripheral B-cell depletion in autoimmune neurological d

is

eases[J]。 PloS one, 2018, 13(1): e0190425。

[2] Willemze R, Hodak E, Zinzani P L, et al。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

is

,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

2013

, 24(suppl_6): vi149-vi154。

[3] Kosmid

is

M L, Dalakas M C。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use of ritu

xi

mab in autoimmune neurological d

is

orders[J]。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

is

orders, 2010, 3(2): 93-105。

[4] Randall K L。 Ritu

xi

mab in autoimmune d

is

eases[J]。 Australian prescriber, 2016, 39(4): 131。

[5] https://

www

。drugbank。ca/drugs/DB00073

[6] Waubant E。 Spotlight on anti-CD20[J]。

The

International MS Journal, 2008, 15(1): 19-26。

[7] Dalakas M C。 Invited article: inhibition of B cell functions: 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y[J]。 Neurology, 2008, 70(23): 2252-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