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2022-01-22由 任我閒網路永萱 發表于 漁業

黃河魚是什麼魚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黃河被稱為“母親河”,是我國第二大河!黃河流域,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黃河的魚類,千百年來給予我們無私的給養。

然而,現在的“母親河”,黃河的漁業資源卻不容樂觀!

上個世紀80年代,黃河共有不同魚類191種,魚類種數雖不及長江多,但是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並且黃河流域中,還有很多特有珍惜魚種,比如黃河刀魚、花斑裸鯉、咽齒魚,以及以味美而聞名的黃河鯉魚。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然而,30年後的現如今,黃河的漁業資源縮減明顯。

2010年左右,在黃河流域實際採集到的魚類只有80多種,還有100多種沒有發現!這就說明:黃河現在的魚類品種,要比30年前減少60%左右!到如今黃河年捕撈量只有5萬噸左右,比80年代減少了近八成。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母親河”魚類銳減,“無魚之困”誰之過

短短30多年,“母親河”黃河中的魚類銳減,漁業資源出現近八成縮水!黃河“無魚之困”誰之過?

說到“無魚之困”,其實並不只是黃河,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同樣面臨著這種局面!

除長江、黃河,其它大大小小的水域,現在也都多多少少的面臨“無魚之困”!

造成水域普遍出現“無魚之困”的原因是什麼?這到底又是誰過?

其實造成水域普遍出現“無魚之困”的原因很簡單:水域汙染、過度捕撈、人為阻擋!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①水域汙染

工業發展勢必對環境造成一定汙染 ,而環境的汙染包括也影響水域的水質。

受環境影響,水質下降,水域中對水質要求較高的魚類失去了生存空間,便會逐漸減少甚至滅絕。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②過度捕撈

這在所有水域,幾乎都會有的現象!人口增多,生活提高,人們對魚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上一些人對野生魚的鼓吹,導致野生魚價格倍增。利益之下,也就導致魚類的過度捕撈!

“絕戶網”下,大小通吃,無論成魚,還是幼魚、籽魚,通通不放過。長期如此,魚類慢慢的失去了繁衍生息的機會,導致種群減小或滅絕。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③人為阻擋

社會在發展,建設亦不斷!無論是為了整治水域,還是為了開發能源,人們在水域中修建了一座座大壩、水電站。這些大壩、水電站,雖然利國利民,造福了社會,但是也產生了一些弊端——阻擋了魚類洄游產卵的路線。

大部分淡水魚類都有逆遊產卵的習慣,一些特殊魚類還有專屬的洄游線路及產卵地。當大壩對魚類逆遊或洄游造成阻擋,魚類因無法到達產卵地,沒有合適的產卵條件,從而逐漸減少或滅絕!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小浪底調水調沙,“流魚”現象頻發導致“黃河病”

說到對“母親河”黃河的人為阻擋,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小浪底水利樞紐!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工程於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是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①:小浪底調水調沙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黃河之所以稱為黃河,是因為它水中的含沙量很高,每年會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的黃沙!

在這16億噸沙中,有4億噸是不會流入渤海的,它們會在沿途河床沉澱,這也導致黃河多段出現“地上懸河”。

為了增加下游河道的過洪能力,減少小浪底水庫泥沙淤積,相關部門從2002年開始,利用小浪底水庫進行調水調沙。

雖然小浪底的調水調沙工程,更大程度上造福於民,給黃河下游的人民更高的安全保障!但是對於黃河下游的魚類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②:黃河“流魚”為什麼被稱為“黃河病”

每年小浪底調水調沙時,黃河主幹流的水流量、含沙量都會明顯增加。

因調水調沙期間,水中含沙量增加,黃河水質渾濁,水中的含氧量會出現明顯下降,甚至有時水溶氧量不足2mg/L!

由於水流加快,泥沙增加,水質渾濁,水溶氧量不足,導致調水調沙期,小浪底下游很多魚類因缺氧而浮出水面,並且隨水流被衝到岸邊,嚴重時引起窒息死亡!

以上就是黃河——“流魚”現象,也被一些人戲稱黃河魚病了,稱之為——“黃河病!”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調水調沙工程引起的“流魚”現象頻發,對於黃河的野生魚來說,無疑有著很大打擊,對漁業資源造成了很大影響。

特別是從風陵渡到三門峽水庫,調水調沙出現“流魚”後,魚類減少了90%,損失量估計3。6萬多公斤。

另外,調水調沙也對黃河魚的產卵繁衍地造成了很大影響!

調水調沙前的黃河聖天湖外灘,本來有很多黃河魚類到此覓食、產卵、孵化。不過在調水調沙過後,黃河聖天湖水位下降七八米,湖中生態變化過大,魚類失去了產卵繁衍的場地。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流魚”等原因形成的“黃河病”,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既然黃河的獨特水情,決定了小浪底調水調沙的重大意義,那麼在保證人民安全利益的同時,怎樣也能更好地保護黃河魚類,保護漁業資源呢?

①:是否可以錯峰調水調沙?

每年的5至7月,是黃河魚類進入產卵繁衍的高峰期。

這段時間內,黃河干支流的很多魚類、蝦蟹類及其它水生動物,大都會進入產卵繁殖階段。

如果在黃河魚類產卵繁衍的高峰期,進行生態排程,錯過調水調沙的高峰期,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態損失?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②:延長禁漁期,加大管理!

黃河從2018年起,每年實施90天的禁漁期。目的是保障黃河魚類的產卵繁衍,避免人為的過度捕撈。

然而,90天的禁漁期是否有點短呢?孵化後剛開始成長的幼魚,無論從自我保護,還是從覓食生存都比較困難!短暫的禁漁期保護,還不能讓它們順利成長。

黃河是否也可以像長江一樣,實施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十年禁漁期”呢?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③:人工增放,加大種群繁殖!

無論長江還是黃河,亦或是其它江河湖泊,面對野生魚資源的減少,為增加魚類種群的數量,人工增放魚苗,已經成了迫不得已的事情!

例如:2020年10月14日,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將210餘萬尾魚苗放流到黃河之中,用於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保護“母親河”!

另外,包括小浪底在內的黃河各段水域,每年都會有相關部門或民間人士,對其進行人工投放魚苗,從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用實際行動保護黃河。

小浪底導致“黃河病”頻繁的“流魚”現象,黃河魚該何去何從

關於小浪底調水調沙導致的“黃河病”——“流魚現象”,關於黃河魚資源該何去何從,就聊到此!歡迎大家留下您的寶貴見議。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影片,期待與您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