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2022-01-20由 中國翡翠雜誌 發表于 漁業

珠寶師傅是幹什麼的

在何峰老師這裡,工作氛圍可以輕鬆愉悅,但幹起活兒來絕不能馬虎。如果工藝上達不到要求,改上十遍、百遍也要改,直到讓他滿意為止。

——何平珠寶老員工

11:24

初見何峰是在鏡頭前。面對攝像機的他著實緊張,因為總念不對一句拗口的詞,急紅了臉,急出了滿頭汗。第二次見面,特意收起了攝像機。果然在日常聊天的氛圍中,何峰打開了話匣子,從“不善言說”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何平珠寶設計工作室位於昆明市中心繁華熱鬧的景星花鳥玉石市場內。何峰和妹妹何平在這裡一待就是二十年,和街面上的熙熙攘攘不同,這裡獨有一份清靜。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佛系珠寶(一)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佛系珠寶(二)

採訪時,何峰穿了一件印有英文的T恤,上面寫著“I am really not good with words”。說到這件衣服,他笑了。原來,今年7月的珠寶文化藝術週期間,來自德國和義大利的金匠大師曾到訪工作室與何峰交流工藝心得。當時他穿的也是這件T恤,卻從沒在意過其中含義。而國外金匠大師一見他衣服上的文字便笑了,在溝通中何峰才瞭解到這行英文的意思——我不善言說。他感到有些驚訝。不善言說,不正是自己性格特點的真實寫照嗎?這件無意中買來穿的衣服,竟然向國際友人傳達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路。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佛系珠寶(三)

回首 | 靜默歲月

何峰記憶中自己屬於自小就不怎麼會說話、只悶頭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小時候喜歡在家裡自己做小凳子。父親傳給他一些做木工的工具,他就用這些鋸子、刨子、錘子,再找兩塊木頭,自己寫寫畫畫、敲敲打打,最後還真的整出了一張小凳子。雖然凳腳一隻高一隻低。回看那些靜默專注的歲月,何峰與手工藝之間的緣分似乎是早已註定的。

1987年,剛滿18歲的何峰進入國營單位工作,捧起了當時令人羨慕的“鐵飯碗”,這一干就是八年。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名普通工人做到了小班長,並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員,獲得了單位和組織的認可,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自由》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自由的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表達的是一種內心的嚮往。

“鐵飯碗”的動搖源於一次特殊的參觀。何峰經妹妹何平的介紹,認識了一位來自臺灣的金工師傅。初次參觀臺灣師傅的工廠,何峰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一張桌子就是一方自在的小天地,各種剷刀、銼刀和工具,彷彿把他帶回了小時候做手工的日子。從那以後,他幾乎每天下班都跑到師傅工廠裡去幫忙、打雜,或者自己動手做一些感興趣的小物件。對珠寶工藝的興趣悄悄萌芽、潛滋暗長。1995年,在妹妹的支援下何峰力排父母的反對意見,辭掉了國營單位穩定的工作,開始跟隨臺灣師傅學習金工手藝,一學便又是四年時間。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初見》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萌萌的多肉植物惹人憐愛,初見時便讓人想要把它帶回家。

然而這四年,過得並不稱心如意。臺灣師傅的嚴苛要求和高壓管理,壓得何峰喘不過氣來。每天除了做工還是做工,即便工藝做得再精細、再優秀,也從未得到師傅半個字的誇獎,反而常常遭到師傅不留情面的責罵,甚至要捱打。

在這種高壓環境中,何峰的精神狀態十分壓抑,幾近崩潰,曾經三度“逃跑”,打算放棄這門手藝。那時母親和妹妹總給他打氣:“昆明有句老話叫‘天干餓不死手藝人’,只要學好手藝,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能有出路。”考慮到一家老小的生計、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人生道路,何峰又重新鼓起勇氣回頭去找師傅繼續學習。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擁抱》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情侶間的擁抱,是幸福甜蜜的;夫妻間的擁抱,是寬容理解的;朋友間的擁抱,是貼心信任的;吵架後的擁抱,代表妥協與原諒;相逢後的擁抱,代表思念與激動;離別前的擁抱,代表不捨與期待。

時光在沉默不語的工作中靜靜流淌。當回望那段往事,雖然對師傅的嚴厲仍感到心有餘悸,但何峰也漸漸理解並感激師傅的良苦用心。如果不是在這樣嚴苛的環境下學習,便不能將工藝做到極致。而極致,正是一個匠人畢生之所求。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鑄就 | 精“藝”求精

1999年,妹妹何平有感於珠寶的美麗動人,決定辭職下海經商,正式開啟這份與美相伴的珠寶事業。掌握了珠寶加工工藝的何峰,自然而然地成為這項事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自此,兄妹二人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默契配合。

起初,他們在景星老街看中了一間店面。一年三萬元的租金成為了擺在兄妹倆面前的頭一道難題。在90年代的物質條件下,三萬元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何峰、何平的父母也都是普通工薪階層。最後幾經籌措,才湊齊了店租。為了籌集原材料,他們的母親甚至拿出自己所有的首飾支援兄妹倆創業。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翡翠牙》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牙象徵著勇敢、勇猛以及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信念!

剛開業的時候,店裡條件簡陋,陳列櫃裡的樣品只有何平的一對耳環和一隻戒指是真金打造,其餘的全都是銅版模型,用於製作的工具更是何峰向師兄弟們從各處借來的。僱不起工人,何峰便夜以繼日地工作,吃、住幾乎都在店裡。每天連軸轉,工作到清晨六點,睡兩、三小個時,九點又準時開門營業。實在應接不暇,便請之前一起做學徒的師兄弟下班後來幫忙製作。

提到當時創業的艱難,妹妹何平回憶道:“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下大雪,整條街上都堆滿了厚厚的雪。但是有位客人要做一個戒指。平常我們的手工費是收150塊,但是客人說‘要過春節了,能不能幫忙趕工做出來?我給你們400塊’。就為了多賺250塊錢,我們大雪天整夜加班,手都磨起了泡。”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網》

材質:翡翠、18K金、鑽石

“網”和“望”諧音。“網”的含義很豐富,你想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在設計師眼中,它是一個圈子,在那裡,你可以飛翔;在那裡,你的努力和付出會發光。網,代表著你心裡的千般願望。祝你願望成真,和“網”一同成長。

靠著精湛的手藝和實實在在的做事風格,兄妹倆的生意漸漸有了起色,訂單也越來越多。於是他們開始帶學徒、招工匠,走上了運營的正軌。

如今的何平珠寶首飾設計工作室,已經發展為二十餘人的團隊,集設計與加工於一體。在這個團隊裡,從未被放鬆的,是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在加工廠的牆上,貼著“精‘藝’求精”四個醒目的紅字。之所以把“精益求精”的“益”改為工藝的“藝”,也體現出何峰對於工藝的重視和執著。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很多老員工心裡都明白:在何峰老師這裡工作,氛圍可以輕鬆愉悅,但幹起活兒來絕不能馬虎。如果工藝上達不到要求,改上十遍、百遍也要改,直到讓他滿意為止。

同行 | 潤物無聲

今年,何平珠寶迎來了第二十個年頭。這一路上,何峰、何平二人分工配合、彼此支援——何平天生具有與人溝通的才能,為人爽朗大方,並且在審美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此負責材料採購、設計和銷售。而不善言辭的何峰就專門負責工藝部分。何峰常說:“我這個妹子眼光好,我完全相信她,所以從來不干涉她做什麼、怎麼做。她也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有我這個哥挺她。”二十年來,兩人無論在經營上還是經濟上,從來都不分彼此、不爭高下。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珊瑚手鐲》

也正是憑著這份信任,何峰、何平兄妹一起扛過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坎兒。2004年前後,何平珠寶在經營中不幸被騙,多年奮鬥積攢下的全部身家瞬間打了水漂,甚至還有負債。何峰深思熟慮了一個月之後,決定破釜沉舟,放手一搏。他讓妹妹相信,有哥哥的手藝和支援在,無論什麼困難都能度過。於是他們變賣了所有房產和貨物,湊錢在翠湖畔開設了珠寶會所。當時適逢翡翠市場環境大好,此舉成為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他們不僅逐漸清償了債務,還贏得了更大的市場和成功。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南紅手鐲》

說起二人的關係,何平說:“我們兄妹兩個的感覺就是,從來嘴巴上都不說什麼,但我們的心意相通。我永遠有一句話‘他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他的,沒有分彼此、你我,特別是在財富面前。所以才有今天的結果。”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南紅馬頭墜》

何峰、何平兄妹這份不需要過多解釋的信任和理解,也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了整個團隊—— “嘴上從不多說什麼,卻透過日常言行彼此關懷”,成為了何平珠寶所有團隊成員身上共有的特色。或許是有感於自己的學徒經歷,也或許是天性使然,何峰對待團隊裡的每一個員工,都保持著輕鬆、寬容的態度。他不願把工作氛圍搞得過於嚴肅和凝重,而是鼓勵大家自由創作,累的時候就休息,養精蓄銳後再投入到工作中來。有員工的家人生病了,他和何平第一時間幫忙聯絡醫院。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儘可能地給予和支援。

也正是有感於何峰兄妹的關懷和信任,員工們在無形中也對團隊充滿信任和熱愛。在流動性較大的珠寶首飾加工行業裡,很多員工跟隨何峰已經十數年。寒來暑往,初心不改,彼此之間如家人一般和諧、溫暖。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馬牙墜》

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何峰自己也慢慢意識到,他已不僅僅是一個匠人,更需要成為一個團隊的管理者。因此他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改變,常向優秀的同行討教管理經驗,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課程,然後和團隊的夥伴們分享。

曾經那個“一和人說話就臉紅”的何峰,沉浸在自己熱愛的珠寶事業中,並透過這份事業,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開闊與開朗。

何峰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與珠寶工藝同行的“峰”雲二十年

1995年師從於臺灣師傅開始從事首飾鑲嵌加工從青澀的首飾技藝到爐火純青,每一件首飾都親力親為。精進自己的技術,研發新的工藝,從自己一個人的打拼到帶領整個團隊在風雨中航行。保障著每一份貨品的質量和工藝技術。每一分汗水的付出,最終將換來成功的明天。

圖片來源:何平珠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