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2022-01-18由 名特優品 發表于 漁業

牡蠣面線怎麼煮

在清晨的閩南街頭

熱鬧的早市上總是撲騰著一種熟悉的味道

在熱氣騰騰的高湯裡

放入稍捻碎了的手工面線

熬成糊後盛出來

倒在有滷蛋、蝦仁……香腸、蔥花等拌菜的碗上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一碗麵線糊

閃亮登場

味道鮮甜

入口綿軟爽滑

怪不得

你隨便找一個人問最愛福建的哪些小吃

裡面一定會有面線糊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我最喜歡蚵仔手工面線,新鮮生蠔還帶有海水鹹味,稍微汆燙後碼在剛出爐的面線上,撒點胡椒香菜,軟滑不爛的面線拌著鮮嫩滑的蠔肉,海味的鮮極和湯汁的香,又是一回吸溜,“哇,幸福哦。”(PS:蚵仔,就是生蠔/海蠣。)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為什麼一直強調手工面線?科技技術的進步,面線靠機器10分鐘便可完成製作。但還是遠遠不如手工製作歷經9道工序、經歷12小時,做出來的正宗,不如手工的細、有韌性和耐煮、味道自然也是相差甚遠。所以面線,還是買手工的好。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圖:魔都探索隊↑

①發酵

和麵時,需強大的外力使麵筋中的蛋白質分子互相糾纏,分子結構間產生了較大的內應力。這種力使麵糰緊張,彈性不足。發酵,讓麵糰醒一下,可以使分子結構得到鬆弛,麵糰也會變得光滑柔韌。

②反覆過面

一根面,從一層盤到兩層。剛剛發酵時卸掉的筋力,老黃需要給它重新擰上。100斤面,12個竹匾,全部過完,要將近兩個小時。面線Q彈的口感,正是來自這樣的重複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③橫杆繞面

四個竹匾,八條面,以極密的間距均勻繞上面杆。每杆六十下,分毫不差。面線在兩個細竹竿之間繞著8字,原先粗粗的麵條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低垂,經過兩三遍的拉伸,每根面線長可達32米,而細僅1毫米。抻拉,甩動,面線漸漸成型。

④曬面線

晾曬面線極為講究,面線既要曬乾,又不能斷。必須在合適的時機收進屋裡。每當有大風襲來,都需要及時把面線收進屋子,做面線的師傅已經追著這些面跑了好幾十年了。

⑤整束再曬

經過太陽曝曬的根根面線,還需最後的裝扮,老黃和老伴將面線分束盤成巴掌大小的面線團,整齊擺在竹排上,再放到院子裡晾曬。這時的面線,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會散發出清新的面香。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手工面線歷經多道工序,

揉、甩、拉、扯、拖、繞、彈

經歷7、8個小時純手工製作,

閩南手藝人得像一個武林高手

手法要巧、要妙

而手法熟練程度全靠經驗

至少幾年、十幾年方能練就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只有這樣

手工面線才會細膩如絲

拉好的面再放在陽光下晾曬

盡展一道美食的好“風景”

這樣的面線手工藝

在閩南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

今天,名特優品與富佳商面線攜手

滿足那些喜歡吃手工面線的

或者遠離閩南家鄉的朋友們的味蕾

傳承三代人的富佳商面線

吃貨們,你們有口福了

三代人以面線為伴,傳承閩南街頭“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