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讀書筆記《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00266-阿赫馬託娃

2022-01-18由 對瀟瀟雨幕 發表于 漁業

吖啶結構穩定嗎

阿赫馬託娃 Akhmatova, Anna Andreyevna (1889-06-23~1966-03-05)

讀書筆記《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00266-阿赫馬託娃

蘇聯女詩人。生於敖德薩。父親姓戈連科,是一名海軍工程師。阿赫馬托夫為母親家的姓氏,她是用母家姓發表自己的作品。童年在聖彼得堡的皇村度過。1907年,到基輔學習法理學,後轉入彼得堡大學語文系。她酷愛文學,尤其是詩歌。1910年,與丈夫N。S。古米廖夫及O。E。曼德爾施塔姆、S。M。戈羅傑茨基、納爾布特等創辦“詩人車間”,成為阿克梅派的核心人物之一。1912年,出版詩集《黃昏》,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詩集《念珠》(1914)曾引起轟動,在十月革命前重版11次。她這一時期的作品具有“室內抒情詩”的特點,善於運用一些細節性的場景,來描寫自己內心隱秘的感受,基本主題是苦戀、憂愁、背叛、憤怒、悲哀、絕望等。而後又有詩集《白色的鳥群》(1917)、《車前草》(1921)、《耶穌紀元1921》(1922)相繼出版。由於當時正處於社會轉折時期,這幾部詩集未引起太大的反響。此後,將近15年未發表新作。20年代中期,轉入對A。S。普希金詩歌的研究;同時,從事詩歌翻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組詩《安魂曲》,寫於1935~1940年間,直到1987年才得以在《十月》雜誌上全文發表。作品主要以個人的苦難來折射民族的災難和不幸,在譴責法制破壞者的同時,歌頌了受難者的崇高與尊嚴。衛國戰爭期間,阿赫馬託娃創作了一批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愛國主義詩篇,如《起誓》(1941)、《勇敢》(1942)、《祖國土》等。1946年,與M。M。左琴科一起成為“極端不公正和粗暴的非難”(A。T。特瓦爾多夫斯基語)的犧牲品,受到當時蘇聯領導人A。A。日丹諾夫的點名批評,認為她的作品散發的“時而是修女,時而是蕩婦”的氣息,被開除出蘇聯作協。50年代後期,恢復名譽。晚期的主要作品是《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1940~1962),它以日記和回憶錄的形式,從1913年鬼魂的假面舞會開始,一直敘述到1942年德國法西斯圍困列寧格勒,對20世紀初的思想狂歡作了深刻反思,辨析了文明與暴力的關係,指出包括自己在內的同時代人對世紀悲劇應該承擔的責任。長詩充滿了時代感和歷史感,具有“抒情的歷史主義”風格。另外還有詩集《光陰的飛逝》(1909~1965)等存世。

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第1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