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大連人為何吃不上大連鹽

2022-01-17由 愛無界行無疆 發表于 漁業

湖北吃什麼鹽

大連人為何吃不上大連鹽

張恆 記者李楠

近日,一位北京朋友來大連,說北京人吃的都是岩鹽井鹽,想買大連海鹽不容易。於是陪他逛了幾家超市,沒想到貨架上擺的也多是井鹽、湖鹽等,產地為安徽、湖北、山東、廣東……好不容易找到帶有產地來源的海鹽竟是澳大利亞的海鹽。朋友很吃驚:你們靠海的人也吃不上大連海鹽呀!

離開超市,我們驅車50多公里,在路邊看到一個醒目的廣告牌,上面寫著“中國海鹽之鄉·復州灣”,我國四大海鹽生產企業之一大連鹽化集團就坐落在此。這裡的海鹽文化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老輩大連人都是吃這裡的海鹽。近在咫尺,又如此優質,為什麼大連人吃不上大連鹽?

北京朋友的疑問引發了記者的深入思考。為弄明白這一問題,記者翻查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鹽業有關政策。原來,2017年以前,食鹽是國家統購統銷,限制鹽生產企業自由進入市場,什麼地方的人,吃什麼鹽,並不決定於距離遠近,質量高低,消費者愛好,品牌的差異,而是國家統一調配。2016年5月,國家印發關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從2017年1月1日起在堅持食鹽專營制度基礎上,實現鹽業資源有效配置,釋放市場活力。

2017年伊始,我國已全面放開所有鹽的產品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2017年年底,修訂後的《食鹽專營辦法》公佈並施行,取消了食鹽產、運、銷環節的計劃管理,打破區域限制,取消了食鹽的政府定價,規定食鹽價格由經營者自主確定。這一系列規定的出臺,預示著鹽業未來將進行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優勝劣汰。

針對政策的變化與調整,記者採訪了中國消費者報消費研究院院長孫玉琢,他這樣表示:“大連人吃不上大連鹽,實際上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傳統的食鹽專營制度,限制了食鹽市場的自由流動,也等於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他解釋說,此次政策放開,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作為未完全市場化的為數不多的行業之一的鹽業開始進入市場。生產型鹽企剛剛涉水市場,對於營銷隊伍如何搭建,品牌如何建設,渠道如何構建還是一頭霧水。這一市場還是未充分競爭市場,優秀的產品,響亮的品牌,還沒有在市場上脫穎而出,還處在市場競爭的初期。比如價格競爭,渠道競爭,品牌競爭可以說還沒正式開始。從地緣優勢上看,大連海鹽產於久負盛名的北緯39度海域,從生產工藝來說,這裡產出的部分海鹽使用的工藝是300多年前古人就用的“天日曬鹽法”,這個方法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復州灣產海鹽”已成功透過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稽核。對此,外省市人不知道,連大連本地人也知之不多。

海鹽無疑是大連的優質資源之一,如何讓其成為大連的一張名片,如何從大連起步走向全國市場?大連海事大學教授黃慶波一直關注著大連海洋產業,他說,大連人能不能吃上大連鹽,實際是如何盤活大連優質資源的大命題。除海鹽外,大連還有多少有待盤活的優質資源?啟用地方優勢資源,是搞活地方經濟的重要抓手。在這個課題下,企業該做什麼,產業鏈該做什麼,政府有關部門該有哪些作為,是我們都應認真思考的事情。發稿前記者再到市場檢視,看到已有本地海鹽剛剛上架,看來政策鬆動雖有效果,但是否能啟用大連海鹽產業,還有待觀察。

大連人為何吃不上大連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