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2022-01-01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漁業

苦竹是什麼

今年有幸跟隨朋友來了一次雲南茶山深度遊,也帶著茶友群裡無數茶友的共同期待,計劃探訪普洱和臨滄茶區的幾個著名或非著名古茶園。在此作個流水賬記錄,簡單分享一下。(文中可能會對部分品牌茶企和一些做茶團隊的惡習造成攻擊傷害,請務必相信,我絕不是故意的)

《尋茶感遇》

狂奔千里路,只為數杯茶。

山深未辭苦,水冽沁舌頰。

跟朋友分別從各自所在地飛抵普洱市碰面(

D0

),次日(

D1

)在普洱租車啟程,正式開始茶山之旅。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一、行程簡述

D1:普洱市-玉起

(鳳凰山古茶園)

-景星

(宿景星)。重點參觀了朋友在鳳凰山的原生態古茶園和其親戚家的生態現代茶園,並親手炒了兩鍋茶,深度客串了一把炒茶師傅(當然,自己炒的茶流著淚也得帶回去自己喝)。

D2

景星村

-

米地

(迷帝貢茶園)-

灑次

(墨江鳳凰窩)-

景星村

(宿景星)。重點參觀了著名的“迷帝貢茶園”和“墨江鳳凰窩”古茶園,品嚐體驗了正宗的米地茶蘭花幽香和鳳凰窩茶的“馬漢清香”。

D3

景星村-景谷縣-苦竹山

(苦竹山藤條古茶園)

-坡腳

(宿坡腳)。重點參觀苦竹山古茶園,學習瞭解“藤條茶”的採摘方式,品飲體驗苦竹山古樹茶獨特而濃郁的“掛杯香”。

D4

坡腳

-

文山頂

(朋友的無名古茶園)-

秧塔

(大白茶貢茶園)-

昔歸

(忙麓山古茶園)-

臨滄

(宿臨滄)。重點參觀秧塔

大白茶貢茶園

和昔歸

忙麓山古茶園

,參觀了800年樹齡的大白茶始祖,品飲了500年樹齡的古樹生普和

古樹月光白

茶(然後被茶中異香深深震撼了一下)。

具體路上的行程和過程中的瑣碎細節就不具體描述了,總之一句話就是:

累並快樂著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二、重點古茶園簡介

1、迷帝貢茶園

迷帝茶,又稱“米地茶”,因被帝王(好像就是我們熟知的那位乾隆爺)迷戀並納入貢茶,又稱“迷帝”,迷帝貢茶園位於墨江新撫鄉。下面引用一下網上搜索得來的相關資料:

據史料記載,墨江新撫鄉一帶種茶始於明朝神宗時期,距今已400來年。到清代新撫鄉一帶茶葉生產與貿易已有較大發展,今鄉政府所在地當時叫“唐上街”,已是茶馬古道的驛站之一,商賈雲集。

迷帝茶原來稱“迷地”茶,清代將普洱茶列貢茶後,普洱府轄區內的很多優質茶也列為貢茶。據傳說米地茶因品質優良也列為清代貢茶,進貢清宮後受皇帝喜愛,賜“歲俸京師”匾一塊。此匾由一塊。此匾由界牌趙氏家族世傳儲存,在文革期間流失。米地茶因讓皇帝迷戀而被稱為“迷帝”茶,這個名字一直延用下來。

迷帝茶區的新撫鄉屬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態保護較好,在山中還有大量野茶山分佈。在趙氏老茶園中還立有一個石牌,上書“迷帝茶源”,以示其地位之尊。

迷帝茶以“蘭花幽香”著稱

,茶園生態極其優良,大中小葉種茶樹均有,樹齡300-600年的古樹不少,且茶園所在位置交通相對方便,驅車可直達,園內有修建步道,置身其中彷彿身在公園中。關於迷帝茶,以“米地”稱謂的才是迷帝貢茶,以“迷帝”稱謂的是外圍茶園茶。米地貢茶古樹(100年樹齡以上)約2260棵,春茶產量300公斤左右,老樹(70年左右樹齡)產量1噸左右。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2、墨江鳳凰窩

墨江景星鳳凰窩堪稱最神秘的古茶園之一,以特殊的“馬漢清香”聞名於世。提到鳳凰窩,多數茶友只知易武鳳凰窩,卻鮮有人知墨江鳳凰窩,只因產量少,價格高,不對外,故市場難覓芳蹤。下面是網上搜來的資訊,供參考:

古茶園位於新華村灑次組與涵德村半坡組交界處,屬亞熱帶氣候,海拔在1618~1783米之間。據墨江地方誌記載,景星鎮是墨江最早種植茶樹的地方,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鳳凰窩古茶由譚煥章於1860年種植,屬雲南大葉種茶,其品種較為單純,鮮葉外觀布有白色絨毛,葉底黃白純靜。現有茶園面積66畝,茶樹20196株。茶葉年總產量約600公斤。

鳳凰窩古茶園路遠難行(現在已經在修路了,預計明年會完成路面硬化,同時價格也勢必將再此高漲),生態絕佳,人跡罕至。整個鳳凰窩古茶園歸屬於灑次村幾十戶茶農共同所有,近些年被墨江當地ZF大力推廣,但因不便透露的原因,鳳凰窩核心古茶園(見下圖)的成品茶基本不在市場流通,因此市面所見“墨江鳳凰窩”基本都是周邊附近茶園的古樹茶或小樹茶,口感風格相近,但綜合品質較之尚有差距。當然價格也略低。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3、苦竹山古茶園

苦竹山茶近幾年名聲日隆,屬於小景谷地區最知名的三大“知名山頭茶”之一:秧塔、九臺坡、苦竹山。嚴格來講,苦竹山並非一座山,而是一個村民小組,屬於景谷鎮(小景谷)下屬的“文山村”,因在幾個小組中海拔最高(文山村實測海拔1850米左右),因此這片地區又被稱為“文山頂”。苦竹山的古茶園集中分佈在“苦竹山村”的房前屋後,其中最古老的一棵古茶樹據相關史料記載及民間傳說佐證,約有160年以上樹齡。小景谷地區種茶歷史始於咸豐年間,與清朝官員“紀襄廷”淵源極深,相關故事有興趣的茶友可諮詢度娘。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4、秧塔大白茶貢茶園

秧塔,是景谷地區三大古茶園之一,所產

“白龍鬚”茶曾被列入貢茶

。白龍鬚製法是以“二度漿”(分兩次輕揉捻)的加工工藝,目的是減低大葉種茶的苦澀度,再把將茶葉拉成直條,以紅絲線紮成穀穗狀,一紮一泡。

秧塔村是“景谷大白茶”的核心原產區,村中居住著30多戶農戶,全為彝族。村旁的坡地上長著連片的樹齡170~200年的大白茶荼樹。茶樹從外形上看與普通古茶樹無太大區別,但當茶樹春天發芽時,芽頭有成人食指的兩節長,而且茸毛特別多,製成幹毛茶以後,芽頭肥大,白毫顯露。如今大白茶苗都靠扦插繁殖,現在景谷、景東各地都在大範闈種植大白茶,市面上所見的“月光白”茶餅便是由大白茶的芽頭製作而成(基本均為“臺地茶”製成,古樹月光白極為稀有)。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5、昔歸忙麓山古茶園

昔歸芒麓山古茶園大名鼎鼎,地屬臨翔區邦東鄉邦東村昔歸村民小組,海拔約750-900米左右,是所有云南大葉種古茶園中海拔最低者,位於臨滄江畔的芒麓山上。關於芒麓山古茶園的介紹資料網上很多,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大家自行度娘搜尋即可。分享幾張實拍圖片。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三、幾點認知

通過幾天馬不停蹄的參觀學習,親眼觀察,親身體驗,跟茶區茶農的零距離交流溝通,有幾點認知想跟大家分享。

1、關於古樹茶園

以我個人近幾天目之所及,茶園總面積至少有十萬畝以上,但真正的百年以上古茶園累加一起也不超2000畝,這個比例大家可以自己想象。再加上“密植型現代生態茶園”(即俗稱臺地茶)畝產量(約200-600Kg幹毛茶)是“滿天星式”人工栽培古茶園(春茶約8kg,部分茶園會採秋茶,夏茶几乎不採)的數十倍,依此估算市場上流通的茶品中,古樹茶比例不會超過普洱茶總量的5%。

就目前所參觀到的古茶園來看,幾乎所有生態環境良好的古樹茶園,均位於海拔1500-2000米的深山密林中(昔歸忙麓山古茶園例外),因為數百年前的很多居民尤其少數民族居民,大多居住在深山裡,才能躲避戰亂。通往古茶園的道路大部分崎嶇難行,非越野車不能抵達,所以有幾處古茶園只能借用當地茶農自己家的皮卡車、越野車或五菱神車前往(如苦竹山、秧塔貢茶園),且還要經過陡峭的羊腸小路步行進入(如鳳凰窩、鳳凰山古茶園)。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2、關於市場流通的古樹茶

由於近十年來古樹茶、山頭茶概念的熱炒,放眼望去,幾乎每家茶店都擺滿了形形色色的“古樹茶”和“名山頭”茶,店裡沒有幾片冰島昔歸班章易武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自己是賣普洱茶的,除了大益、下關等幾個大廠的口糧系列之外,你似乎永遠都看不到哪家聲稱是“臺地茶”,那佔據總產量95%以上的“臺地茶”都去了哪裡呢?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再上一篇中給大家分享了9。9包郵老班章的真實成本與利潤率,那麼市面上低於500/餅的所有打著“山頭古樹”名頭的緊壓餅茶,有一個算一個,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餅子裡沒有新增臺地料?或者甚至壓根就沒有一片古樹葉子?當然,也有可能是“山頭小樹茶”。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誠然,在很多交通偏遠的深山村寨,依然存在著很多不知名的古樹茶園尚不為外人所知,且價格相對低廉,但這樣的茶品一般茶友又如何能夠獲得?即便個別商家能拿到這些茶品並投入市場,你覺得你又能以什麼價格購買到手?坦白講,現在無論是誰,只要你付出一點成本,就可以在幾乎任何一個有些名字的古茶園掛上你的名字,但我問過的所有古茶園主幾乎都這樣回答我:別看這些,掛個牌而已,從來沒來收過茶。所以,說明了什麼?你以為那些在某音、某站、某影片號或某書上發幾個到古茶園一遊的短影片、再配上幾句抒情且矯情的文案字幕就證明他的茶來自哪裡了?就跟曾經的我一樣天真……

前幾天(3月27日)曾在朋友圈看到有自己開茶館、且自稱國家級評茶員出身的某微信好友曬圖稱剛收到了來自來自倚邦茶區的2021新茶產品,標價2000元/kg的曼松王子山古樹茶。對此還能說什麼呢?且不說曼松王子山的價格至少要加個零(還是中小樹),關鍵是據我所知那邊的古樹壓根都還沒開始採。那這個2000元/kg的茶究竟是什麼來頭呢?權且存疑吧。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3、關於茶樹樹齡與茶樹大小

首先請樹立一個觀念,

樹齡大小與植株大小無必然關係

茶樹植株大小與土壤、氣候、海拔、山坡朝向、生態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同年種植的兩棵茶樹,百年後的生長狀況和植株大小可能會讓你把他倆當稱爺爺和孫子的關係。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除以上因素之外,還有很多茶區都是所謂的“砍頭樹”,根本無法從高矮粗細上來判斷是否古樹。

而且就目前來說,業內也

暫時沒有精確判斷古茶樹樹齡的科學方法

,無非是透過相關史料記載、歷史事件推斷、植株幹圍佐證等多種方法共同進行估算,而且還要結合當地氣候、土壤、水文特徵等多個因素來考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樹砍掉,數年輪,但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不會這麼做。

此外,在版納茶區,是典型的雨林氣候,很多茶樹與其他樹種混生於原始森林之中,故多有“高杆古樹”,高達數十米者亦不鮮見。但這種樹形在普洱茶區和臨滄茶區幾乎看不到,這跟樹齡也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氣候環境使然而已。

4、關於“臺地茶”

臺地茶,是廣大茶友們約定俗成的叫法,專業叫法是“

密植型現代生態茶園茶

”,當然,實際上能達到“生態”標準的佔比並不多,絕大多數“臺地茶”都需要施肥打藥,因為要保證產量。是否堅持生態標準,反映到產量方面的差異可能會達到兩倍甚至更多。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當然,真正能做到生態標準的臺地茶也並不便宜。比如在朋友親戚家的40年左右的生態茶園(不施肥打藥的臺地型茶園,如上圖)目前採摘的鮮葉是45元/市斤,採茶工100元/天不管吃住。按1:4。2換算,那麼1公斤幹茶的原料約為378元元左右,換成357g茶餅,即使忽略損耗且不加任何利潤環節,光茶葉成本至少135元/餅。經過廠家、品牌方、銷售商等環節層層加價,賣到終端消費者手中,保守估計也得超過500塊/餅,記住,這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生態標準茶園而已。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如上圖這種達到“生態標準”的“臺地茶”畢竟是少數,更多還是隨處可見的“非生態臺地茶”,如下圖,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老衲的茶話會 篇十一:滇茶山行之一:迷帝幽蘭鳳棲處,苦竹秧塔有奇香

“臺地茶”是整個市場上的絕對主流,幾乎每個名山名寨周邊都有大量的“臺地茶”和近一二十年栽種或扦插的小茶樹,但由於“出身高貴”,售價依然高企。

說到這裡,其實想表達的是:

第一

,不要對臺地茶抱有偏見。

因為你買到的很多綿紙上寫著古樹的茶餅裡面跟根本就是臺地茶料,而且真正品質好的臺地茶並不比古樹茶便宜,比如著名的臺地茶之王“章家三隊”。

第二

,不要對古樹茶抱有偏見。

古樹也不一定比臺地茶便宜,比如一些並不出名但樹齡很板扎的偏遠村寨山頭,價格甚至可能比你日常購買的“品牌口糧茶”還便宜,如果有運氣能買到這類古樹茶,請務必好好珍惜。

四、下篇預告:臨滄茶區深度體驗遊

包括名聲日隆的永德

梅子箐

,深藏不露的

鳴鳳山

,岌岌無名的掃地僧

迎門寨

,野生古茶樹扎堆的

白鶯山

,人送綽號“小昔歸”的

菖蒲塘

,等等,過幾天再見。

額外特別感謝雨哥skyrain的贈詩,特別轉載於此:

《聞廖哥鬼哥尋茶普洱而作》

驅車萬里不辭辛,千味千山尋本真。

此葉不關千載事,泥爐紅碳一壺春。

如果覺得有趣,還請一鍵三連,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