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2021-12-30由 趣談史記 發表于 漁業

龍骨大橋死了一個人嗎是誰啊

引言:

古代人們認為:“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這是古代人關於英雄的定義,他們認為英雄之人就要有遠大的志向,腹中有深厚的謀略,能夠處理好社會上的很多政務,從而運籌帷幄地,做很多事情。但現在的我們對於英雄有了不一樣的看法,英雄不一定是大人物,也可以是我們身邊的平凡人。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當列車駛過雲南的

龍骨甸大橋7號橋墩

的時候,旅客們可能奇怪,為何火車要停留一下,並且發出30秒的轟鳴聲。其實這是為了紀念熊漢俊這一位烈士,如果不瞭解那段歷史,可能對這個英雄不熟悉。但當年這位英雄,值得我們永遠地紀念。

一、龍骨甸大橋的修建

上個世紀70年代

,雲南省開始修建

龍骨甸大橋

它位於祿豐縣黑井鎮

,竣工後的它全長1382米,可以說在成昆鐵路線上,它的跨度是最大的。因為成昆鐵路連線了四川和雲南,是國鐵級的並客貨共線鐵路,所以龍骨甸大橋也因此被譽為

“龍骨動脈”

因為它在連線兩條鐵路上面發揮了重要的樞紐作用。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但是,我國在上個世紀的時候,基建水平並不高,要想在雲南眾多崇山峻嶺當中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其難度就像是李白在蜀道難中說到的“難於上青天”。現在的我們被外國人稱為

“基建狂魔”

,但那時候,

中國剛剛建國不久,整個社會經濟都是貧困和落後的。就算是這樣的情況,新中國依然堅持要修鐵路,要為社會的遠大發展而做鋪墊。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1965年

,21歲的

熊漢俊

當時已經是877部隊37分隊的隊長了。他帶領自己的隊員來到雲南的山區當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修建好龍骨甸大橋。只要把這座橋修好了,這裡的人就能夠享受到交通上的便利,這就是戰士們對他們最大的貢獻了。

而這一個美好的願景,是每一個來到這裡,參加基建工作的戰士的願望。

同樣,熊漢俊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他沒有料想到,他看不到那美好的一幕了。

二、守護大橋的英魂

在施工的時候,

熊漢俊的身體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工作,過度勞累使他站都站不穩,一不小心掉進了正在施工當中的40多米深的橋墩當中。

當時戰友們想要去救他,但是,他跌落的位置實在太深了,戰士們只能夠乾著急,卻又無計可施,熊漢俊也覺得自己將要喪命於此,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大聲地喊出了自己的願望,那就是:

“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隨後不過一兩秒的時間,水泥和砂漿,包裹了他的身體,他永遠埋藏在大橋的橋墩中。

當時,戰士們也提議把大橋炸了,讓他能夠有完整的遺體。但是,當時的施工作業已經全部完成了,組織經過考慮之後,並沒有摧毀戰士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而且,

就算炸了橋墩,也不一定能夠保證這位英雄遺體能夠完整地挖出來相信熊漢俊自己也不願意看到,為了他而做出的這樣的犧牲。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為了紀念他,這個橋墩上刻下了:

“熊漢俊烈士千古,昆明鐵道老兵”,

這樣幾個字。以後,每當有列車從這裡經過的時候,

都要停留30秒,並且發出鳴笛聲

,這都是在迴應熊漢俊烈士的遺願,現在大橋已經修好了。

三、年輕的生命成就不朽的大橋

後來這座龍骨甸大橋經過重新建設,很多路段消失了,也開闢了新的鐵路幹線,但只有熊漢俊烈士所在的7號橋墩,永遠被保留著。

因為人們記得他曾經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貢獻,留下這個橋墩不僅是為了紀念熊漢俊烈士,也是為了紀念當年,像他一樣為祖國的明天而作出努力的戰士們。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那個年代我們十分貧窮,在美麗的雲貴高原上,條件卻是極其艱苦的。

當時所有的材料都是需要人工搬上山上的,沒有運輸車,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肩膀,把鋼筋水泥磚頭都一點點搬到山頭。

而作業條件也十分艱苦,在那樣險峻的地勢上,很容易就會有生命危險,而他們進行基建的裝置,大多都是使用小推車推上去的。

尤其是在進行澆築過程中,一氣呵成,不能中斷,否則整個橋墩都不能使用了。

澆樁和澆墩的過程當中,時間很長,每個戰士都會經歷體力上面的重大考驗。

所以埋葬在龍骨甸大橋當中的,不只有熊漢俊這位烈士,還有其他的不知名的戰友們。

戰士掉入40多米深橋墩,遭水泥封存前大喊道: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君不見人民,自古英雄”,

在祖國每一個行業當中,都有這樣的英雄存在。人們會永遠記得他們,就像是留下來的7號橋墩。因為它連線的,不僅是兩條鐵路,而且代表著那一個年代,所有建設新中國的戰士們的英魂。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

《蜀道難》

《滿江紅 慶祝第一次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