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2021-12-28由 後來之聲 發表于 漁業

顫音琴可以用什麼代替

2007年的一天,身在紐約的法國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斯普拉(Alexandre Desplat)接到李安的長期合作伙伴、福克斯公司著名編劇詹姆斯·夏慕斯的電話,後者邀請他為李安的新作《色·戒》譜曲。

當時的德斯普拉已經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家,是21世紀以來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次數最多的作曲家,風頭甚至蓋過了大名鼎鼎的約翰·威廉姆斯和漢斯·季默。他對李安仰慕已久,對於這次合作邀約,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幾天後,李安給德斯普拉打來電話,兩人聊了幾個小時。德斯普拉了解到,《色·戒》講述的是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情報暗殺與愛情故事。那天,他們只對電影做了簡短溝通,更多的時間在聊那個年代的電影音樂。

李安告訴德斯普拉,當時的上海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大都市,處處洋溢著前衛的音樂氛圍,所以,他不想套用傳統中國音樂作為影片背景,而是希望用國際化的音樂語言作為氛圍基調。

而彼時的好萊塢正值黃金時代,李安特意和德斯普拉展開了一場關於黃金時代電影音樂的大討論。要知道,在好萊塢的導演當中,很少有人像李安一樣,對電影音樂如此熟悉。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根據樂評人亞歷克斯·羅斯在《電影音樂簡史》中的記述,如今好萊塢的大部分商業片導演對電影音樂其實並不精通,他們對配樂的掌控往往倚賴於一種工業化的複製模式。

在作曲家參與配樂工作之前,導演通常已選出幾段他個人認為最能表達影片精神主旨的簡短音樂,來為配樂家提供作曲參照,稱為“暫時音軌”。作曲家抵達後的任務就是對這些暫時音軌進行“同系繁殖”。換句話說,就是進行不同形式的改編和再創作。

作曲家用電子合成裝置對“暫時音軌”進行演奏和變奏,衍生出重金屬版、巴洛克版、鋼琴版、電吉他版、管絃樂版等等。讓這些暫時音軌變幻出適宜於各種情緒畫面的模樣,供導演選擇。

這種簡單粗暴的配樂模式令好萊塢的電影音樂出現愈發雷同的趨勢,配樂家們已越來越感受不到過去那種自由的創作環境。不過,李安對電影音樂卻有非常精深的研究,這著實令德斯普拉感到吃驚。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李安先從希區柯克的《美人記》(Notorious)和雅克·特納的《豹人》(Cat People)配樂談起,它們都是羅伊·韋伯(Roy Webb)的作品,恰巧也是德斯普拉本人非常喜愛的作曲家。兩人談得投機,又說到弗朗茲·沃克斯曼的《蝴蝶夢》和《郎心如鐵》,以及伯納德·赫爾曼的《精神病患者》等等。他們在電話裡幾乎把四十年代的好萊塢電影音樂翻了個底朝天。談到盡興之處,還時不時哼上幾句。

德斯普拉後來回憶起和李安的這次電話長談時說:“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最標準的電影音樂迷,收藏了夠多的電影音樂,隨時都能如數家珍。但是和李安聊起來後,才發覺其實他不但是電影專家,還是音樂高手,功課做得很深,早就有了四十年代電影音樂的概念。”

李安希望德斯普拉可以借鑑一些四十年代電影音樂的元素,但並不是完全照搬,對於《色·戒》的配樂,他有自己的想法。隨後,德斯普拉來到上海尋找創作靈感,同時與李安進行更深入溝通。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見到李安後,德斯普拉才明白,李安並不想讓他重現四十年代的配樂風格。李安認為,四十年代的明朗曲風和標題式動機,可能會造成一種喜劇的感覺。

兩人經過深入討論,決定讓音樂顯得壓抑一些,並對四十年代配樂中的浪漫鋼琴樂章進行有效節制。同時,還要避免好萊塢慣常用來表達性感元素的薩克斯。薩克斯容易給人以輕佻的感覺,用德斯普拉的話來說,“畢竟,這不是一場遊戲,而是真的有人被殺。”

李安將《色·戒》音樂定義為具有敘事風格的抒情詩,少一點浪漫。李安認為,隱約不安的神秘感既吻合全片的感覺,也是最迷人的音樂感情,太豐富的色彩,反而會讓觀眾分心。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經過仔細推敲,德斯普拉認為必須儘可能地壓制管絃樂的音響,儘量使用絃樂四重奏、豎琴、顫音琴、長笛、小提琴獨奏等形式,並用性感但低調的電子大提琴取代薩克斯,以避免過度操弄音樂而破壞畫面的整體氣氛。

到了後期製作階段,李安和德斯普拉依然覺得樂團的聲音太大,情緒被推得太多,反而傷害到故事的發展。於是,他們決定將音樂焦點集中在角色與故事本身,而非那些寬廣的大全景或是主角周圍的事情,以此來減輕音樂的抒情性。

配樂中,德斯普拉仍舊繼承了前文提到的黃金時代配樂名家、比如沃克斯曼和韋伯等人的部分風格,但去掉了他們那華麗的結構與音響,試著去保持必要的愛、慾望與危險的主題,同時避免陷入感傷旋律或爵士風格的誘惑。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另外,他在創作過程中也儘量避免任何明顯的亞洲特色(正如德斯普拉所說:“儘管這個故事發生在四十年代的上海,但其實那時候的中國電影,都使用西方的配樂”),以一種更現代的手法來呈現,力圖讓觀眾有一種故事在眼前“即時展開”的感覺。

德斯普拉為該片創作的那首華爾茲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法國人向來喜愛舞曲,這種令人愉悅且旋律易哼唱的體裁,在作曲家看來是電影音樂很重要的溝通方式。

德斯普拉對莫里斯·賈德和喬治·德勒呂這兩位前輩同行充滿敬意。創作《色·戒》時,他想起了兩人各自的代表作——《齊瓦哥醫生》和《仲夏之戀》中那令人陶醉的舞曲主題。尤其是《齊瓦哥醫生》,讓人一聽便能感受到亂世中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前輩作品的啟發下,德斯普拉為《色·戒》譜寫出了那首低調深沉的華爾茲。

別總盯著梁朝偉和湯唯不放,《色·戒》裡的音樂同樣有內涵

此外,《色·戒》中對豎琴的運用也堪稱整部配樂的點睛之筆。德斯普拉認為,它有一種寂寞溫柔的觸感,與其他絃樂混搭起來時,會讓眼前事物好像加上了一層若有似無的透明薄紗,朦朧又神秘,從而形成某種寬廣多元的表達效果。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缺少了德斯普拉的配樂,這場愛情故事的藝術感染力將會薄弱很多。儘管觀眾在觀看影片時,幾乎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