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2021-12-26由 唯美鄉村 發表于 漁業

口蹄疫病毒在病畜的什麼中含量較高

今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也是各級領導班子換屆之年,更是一些政策密集出臺之年,都在為了下一個五年奮鬥目標,鉚足勁、加油幹,一年接著一年來。

聚焦“三農”,下沉市場更是熱火朝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展鄉村建設行動,讓這個過去被邊緣化的角落,再次,回到聚光燈之下。

歷經“脫貧攻堅”之後,告別絕對貧困的農村,基本實現小康社會。接下來,農村將朝著共同富裕邁進。

共同富裕,談何容易,這就需要鄉村振興的紮實落地,鄉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更接地氣。

實現鄉村振興,資金來源、產業落地,是不可或缺的痛點。

說白了,鄉村要振興,就要學會搞錢,引進適合的專案,把產業做起來。

無論,是貧困山區的農村,還是一般農業地區的農村,或者是發達地區的農村,鄉村振興都需要投入鉅額的資金量,基本上國家財政惠農資金,還是遠遠不夠。

這就需要,把原有農村沉睡的資源啟用,變成農民就業、增收的源頭活水。

多年以來,每年中央一號檔案,從城鄉統籌、到城鄉一體、再到城鄉融合,從美麗鄉村、到田園綜合體、再到振興鄉村都是試圖想破解這個世紀難題。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這裡有煙火、有生活、有故事、有樂趣,忙裡還能偷閒,這個東方鄉土田園,延續了幾千年,正成為當下“親近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熱點。

城鄉在對流,休閒成潮流,需求在多變,“生態、文化、健康”是焦點。

農村,能否藉此機遇,謀求向上發展的空間,就要聚焦鄉土田園,透過專案包裝吸引資本下鄉,帶動產業發展。

鄉村田園,如何啟用沉睡的資源?

古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美好的鄉土田園生活,不僅只存在陶淵明的詩裡,存在於我們很多人的夢裡,其實,那是融入中華民族血液的文化基因,是我們嚮往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種,有著田園的一切美好,有著鄉土的優美環境、清新的空氣、綠色的美食;還有,那青山綠水,一切都如詩如畫,令人舒適,令人輕鬆,令人自由……

透過深入挖掘,鄉土田園能夠策劃、包裝的資源包括:

1、景觀資源

鄉村景觀經過悠久的歷史演變,山、水、生物等風光展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質,和諧的景觀透過視覺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靈上受到美的薰陶,產生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進而沉澱浮躁與喧囂,釋放鬱悶與壓抑,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起到養生、保健、治療的作用。

2、空氣資源

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具有養生功能。現代科學證明,當負氧離子濃度達到4000個/ cm3時,可以滿足人類疾病預防及治療和健康長壽的要求。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可以與其它活動一起,形成特色的養生產品。

3、農耕活動

“以動養生”是我國古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樸素的養生觀念。原始農耕,可讓人們體驗古老農耕文化,感受對天地的敬畏之情;農場租賃,可利用都市人閒暇時間修身養性;科技農場,讓人們在農業科技的魅力中得到養生鍛鍊。

4、人文資源

鄉村人文資源包括鄉村文化、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慶等。鄉村人文資源是鄉村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與人及與天、地和諧統一的相處方式,展現了鄉村悠久且和諧的整體面貌,是以和養生的基礎。

鄉村的生活習慣、民俗活動以及對自然的敬畏思想等,都是養生的人文資源,讓遊客參與到鄉村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中,或者讓遊客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人,讓鄉村的人文活動陶冶遊客的身心,實現鄉村養生與傳統文化傳承的雙贏。

5、飲食資源

鄉村的“以食養生”主要體現在時令養生和有機養生兩方面。時令養生指根據季節,注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不同養生之法,堅持“不時不食”的理念;有機養生則是指由鄉村提供的綠色、無汙染食材構建的養生食品。

6、環境資源

良好的環境有助於人的睡眠,而睡眠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城市睡眠環境和鄉村睡眠環境有很大差異,鄉村中的各種聲音構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人們更容易養成健康的生物鐘,進入深度睡眠,進而實現“以睡養生”的目的。

透過以上資源分析,離不開“養生”兩字,“以靜養生、以氣養生、 以動養生、 以和養生、以食養生、以睡養生”這六個脈絡,融合貫通,需要更精準的策劃、規劃設計,包裝到具體的專案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以來,鄉土田園遇上養生,就給“農康旅”充分的發展空間,而且背後有一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在支撐。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3億老年人口,面臨如何選擇鄉土田園?

人口老齡化走高,人口結構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這給以鄉土田園為場景的“農康旅”發展帶來了紅利期,構成了新興領域發展的藍海。

從老齡人口方面看,在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人口已達2。54億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8。1%,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大約就有2個老人。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釋出的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預計,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增至3億人,2022年起預計將保持在1000萬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速。

從養老機構方面看,據民政部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較2019年增長10。4%,較2015年底增長37。2%。2015-2020年,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逐年增長趨勢。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床位483。1萬張,較2019年增長12。6%。面對快速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國養老院入住率卻不高。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已建養老機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卻只有214。6萬人,養老床位空置率高達50%。養老院空置率高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大,在我國仍有絕大一部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雖然子女或者親屬的負擔有所增加。但是,一方面,付出親情帶來的滿足感,增加家庭凝聚力、傳承記憶其實也是普通人幸福的體現;另一方面,傳統養老院,服務配套設施單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專業護理人才不足,部分養老院的選址和定價不合理等等,入住率也就難以提高,而且子女們也很難放心託付。總之,我國養老服務供給的主體是公辦養老機構,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為22萬個。2。5億的老人,全國的養老機構和設施只有22萬個,也是僧多粥少。

從養老方式方面看,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群養老。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單位對老人進行贍養,滿足老年人的生活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機構養老是老人到養老院、養老公寓、養老社群等機構進行養老;社群養老則是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大致比例為,90%居家養老、7%社群養老、3%機構養老。

從養老產業專案看,養老產業包括養老服務和養老地產,還要跟大健康產業融合起來。據統計,全國各區縣已經成功招商並開工建設的康養專案達5000餘個,但已經開張並且實現盈利的並不多,供給與需求的錯位仍是目前康養產業發展的難題。從供給角度看,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從土地供給端為康養產業進一步擴充土地資源;投資機構被康養產業這塊“萬億大蛋糕”吸引,房產、旅遊、科技等企業開始大手筆投資康養領域,為其發展提供資金支援。另外,2021年中央一號檔案,繼續關注三農問題,其中對農村養老問題作出部署,提出要健全縣鄉村銜接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推動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

總的來說,傳統意義的“養兒防老”很難解決中國當下及未來的養老問題,需要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的養老解決方案。

那麼,這三億老年人口,不僅有城市老人,還有農村老人,怎麼辦?去哪養?怎麼養?如何養?

本人認為,在“房住不炒”的趨勢下,以地產商為主的重資本下鄉圈地搞康養地產,幾乎已經敗北,而且慘痛的代價值得借鑑。未來五年,以輕資本下鄉,而且是有情懷的資本,才可能玩得轉,農康旅就是不錯的選擇,還能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身手。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鄉土田園,需要立足農業,玩轉“農康旅”

鄉土田園,處在農村,不能忘本,必須立足農業,從產業扶貧到產業振興,站在“農業+”的基礎上,打破認知邊界,注重產業的疊加與整合,跨界融合,增加附加值,延長消費鏈。

站在“農業+”的基礎上,引入康業產業,一方面,可以打破當前鄉村振興過程中“千村一面”的產業發展瓶頸,又可以擴大“一村一品”的品牌邊界,從單一的農產品拓展到養老服務產品及其相關衍生品。另一方面,可以彌補城市養老資源的不足,同時促進鄉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城鄉之間資源的有效流轉,緩解當前鄉村面臨的老齡化、空心化問題。

城市老人,在城裡養老的成本居高不下,下鄉養老可以給農村帶來現金流,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而且成本還合理,還能擁有一個“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的配套空間,跳出將老人當作“照顧物件”的思維,從傳統的“養老”變為“享老”,何樂而不為呢?同時,也可以改善農村養老配套服務,最佳化產業空間,解決更多原住民的就業,盤活閒置宅基地的合理利用。

那麼,什麼樣的專案,適合落地“農康旅”呢?

1、田園鄉村

什麼樣的農村,適合做“農康旅”,還得因地制宜,考慮區位優勢,資源支撐條件,再考慮開發建設。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這類專案,以農旅融合為特色,以田園康養為理念,以田園鄉村為生活空間,以農事活動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走“精緻化、微度假、低密度”發展之路,重點圍繞“五大要點”進行開發營運。

(1)構建配套完善、自然生態的田園鄉村基底。

(2)融入多型別康養專案,充分利用優美的田園環境。

(3)將藝術融入田園鄉村,提升專案品質和調性。

(4)打造創意農事體驗專案,讓遊客在勞動中康養。

(5)在田園中開展體育運動專案,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2、分散式鄉村度假綜合體

中國的自然村落,分佈在山河大川的各個角落,過於分散,呈分散式的形態。不利於統一建設農村基礎配套設施。環境比較惡劣,資源匱乏,交通設施不好的村莊,往往會形成很多空心村,長期以往,大量的閒置宅基地長期荒廢,浪費極為嚴重。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可以,把相對區位比較好的空心村,透過“房宅合作社”整合集中起來,並進行整體改造,打造成為高品質的分散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形成獨立的“共享度假小院”,適合中國傳統家庭理念的“三代人”旅居康養,成為除城市外的第二居所。老年人,利用工作日開啟旅居康養行程,週末返回家中與子女團聚,經濟的同時還規避了節假日的擁堵,還提高了旅居資源的使用率。

這樣的村落,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村落生態優

良;(2)房屋空置率高;(3)建築風貌良好。

這樣的專案,是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1)閒置宅基地,整體打造;(2)高階“旅居康養”品牌塑造;(3)村民充分參與及社群營造。

3、農康旅綜合體

農康旅綜合體,秉承國家有關大健康、養老、農業文創、運動康復、醫康養等諸多產業政策的利好精神,不斷進行模式創新及探索,提供一個長期居住、康養、慢病調理、藝術生活、家庭親子的健康生活保障,形成一個以“孝順”為初心的田園文化康養社群,旨在探索田園健康服務,讓老人來的安心、住的開心、玩的舒心、子女放心,實現全家親子快樂和諧的團聚生活。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離不開鄉土田園?

由養老轉變為享老, 突破傳統的養老模式,採用“大社群+健康養老”的開發模式,透過“田園+”業態,實現農旅康養業態整合,盤活地塊,帶動農村產業發展,營造一種創新的田園康養生活方式,形成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樂活田園旅居型複合模式。

讓入住的城市老人,在農旅、康養、田園社群等豐富業態和內容的規劃之上,生活得無比豐盛。

這裡將會配套養老公寓、數字化健康醫療門診、溫泉會所、健身館、易經文化會館、太極研學、特色餐飲、民俗工坊、茶館、酒館、花房、劇院、書吧、菜場、超市、農莊、咖啡館、社團、活動廣場等各種業態。

這裡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活動,這裡將有中國的桃源夢,有本地的文化夢,有城市的田園夢。

城市老人,在這裡可以重新規劃未來,並用所有的溢美之詞,來詠頌生命。在這裡,時光很慢,生活很充實。

“十四五”時期,一些具備發展“農康旅”專案的村落,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期,合理利用資源優勢,做好頂層設計,採取跨界融合的策劃、規劃設計手法,精準落地專案。

農村,將來一定會是有著“人居”屬性的的混合體,不僅有鄉村旅居,還有田園康養,更有體驗性的人居環境,及科技感賦能的生活社群。

總之,鄉村振興之後,農村會變得生態宜居,為老年人提供休閒養生的聚集地,或許是避暑性目的地,或許是避寒性目的地。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對老年人來說,有著很好的吸引力。

未來五年,3億老年人口,或許真離不開鄉土田園。

也就應了那句: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研究 專注(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專案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專案,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關注

“唯美鄉村”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