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2021-12-26由 秦地書生 發表于 漁業

膋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美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其開放性 、包容性、兼具性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飲食。

每一個節日都有一兩種繫結的節日美食,沒有了粽子、餃子、月餅這些節日的標籤,節日的儀式感也就少了半分。

而美食的開端還用從吃熟食說起~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悠久的舊石器時代,在商丘生活著一個取火小達人-燧人,不同於部落中的其他人避火而居,燧人發現了火的功能,併發明瞭取火的方法。

自此先民們擺脫了茹毛飲血,

學會了將石頭加熱,將肉放在石頭上加熱,相當於現在的石板燒。

或用加熱的石頭放入到水中,間接加熱水中的食材。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隨著新時期時代製陶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越來越多的炊煮器出現,

鼎、鬲 這種後世作為禮器使用的器物,其最初的功能就是煮飯的鍋。

除了將食物煮熟,要想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還必須要補充鹽分,《天工開物》中記載“

食鹽禁戒旬日,則縛雞勝匹倦怠眼懨然”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遙遠時代,人們又是怎樣提取鹽的?

《說文解字》中將鹽分為兩種:“天生曰滷,人生曰鹽”,意思是說自然鹽例如池鹽稱之為滷;而經過人為加工提取的海鹽才稱之為鹽。

當時自然鹽最大產區就是山西運城的鹽池,《史記》中曾記載黃帝曾和炎帝戰于山西解縣鹽池一帶,其戰爭的起因很可能是爭奪食鹽資源。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運城鹽池

宋人記載山西夏縣有鹽宗廟,供奉最早發明煮鹽技術的

宿沙氏

,而宿沙氏本是炎帝部落的,根據山東發現的史前時期煮鹽遺址推斷,海水煮鹽的方法最初很可能就是生活在山東海邊的先民經過長期摸索和實踐創造出來的,在長期的實踐後,宿沙氏將煮鹽的方法推廣至西部,被後人推崇為鹽宗。

到了周朝,生產力和畜牧業的提升,調味料的豐富,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從裹腹即可,過渡到追求食物的味道和軟爛。

《周禮》當中記錄周天子的飲食:

“食用六穀,飲用六清,饈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

“六穀”是六種主食,分別為稷(小米),黍(粟,黃米),麥,菽(豆),麻(麻籽),稻米。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六飲”是指水及五種濃度不同的米酒、果酒

“百饈”指各種糕點和調味醬。

而接下來的“八珍”就厲害了,這是周天子享用的八道名菜,類似現在陝西關中的八大碗。

1淳熬-用肉和菜煮成濃汁,加了菜的肉汁叫羹,例如今天的西湖牛肉羹,不加菜的叫臛,將濃稠的肉汁澆在米飯山再淋上熱油,就是八珍中的第一道大菜淳熬了,相當於今天的

油潑蓋澆飯。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2淳母-做法和淳熬一樣,只是米飯換成了黍,也就是黃米,可以理解為

油潑蓋澆黃米飯

3炮豚-

烤乳豬的進階版

,將乳豬宰殺後肚子裡塞上棗子、調料,包上葉子,再塗上一層泥,烤熟後,剝去泥,放入油鍋中煎煮,後放入鼎中加湯燉煮三天三夜。

雖然沒有高壓鍋,但一點也不妨礙古人把肉燉的軟爛,一道菜用了烤煎煮三種烹飪方法,還要花上三天時間24小時觀察火候,這樣極致的菜餚也只有王一級才能享用了。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4炮牂-做法同上,

烤全羊的升級版

5搗珍-將牛肉、羊肉、鹿肉去掉筋、骨頭, 肉反覆的捶搗(為了讓肉更容易煮爛),煮好後蘸著調味醬吃,類似今天飯店的下酒菜

五香牛肉蘸料汁

6漬-鮮牛肉切薄片放進酒裡醃上一晚,吃的時候蘸肉醬生吃,跟現在的

涼拌日式和牛

差不多

7熬-

各種肉乾

,牛、羊、鹿肉灑調料鋪在席子上風乾成臘肉,風乾的大塊肉叫臘肉,切成薄片風乾的叫脯。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豬肉脯

如果是把肉搗爛以後再風乾,就叫做“脩脯”,風乾牛肉乾,十條紮成一捆就是“束脩”。

8肝膋(音遼)-烤狗肝。

從“八珍”的主要食材可以看出,當時的貴族吃的大部分都是肉,各種複雜的做法無非是把肉做的更加軟爛,便於咀嚼,而普通百姓是沒多少吃肉的機會,曹劌一句“

肉食者鄙

”,把那些平日吃肉的貴族都罵了。

除了主食和肉類佳餚之外,周人也需要一些青菜和水果來調劑一下腸胃,不過這時候西紅柿、土豆、黃瓜、 紅薯、洋蔥、葡萄等還沒有傳入進來,本土蔬果以“五果”和“五菜”為主。

“五果”有栗子、桃、杏、梨子、棗子。

“五菜”有秋葵(在陝西的地位相當於大白菜,葵葉湯,葉梗黏滑),韭菜,藿(豆類的葉子,藿香正氣水的藿香指的是嶺南廣東海邊的藿),薤(野蒜),蔥。

到了戰國時期,零食又增加了醃漬的果脯蜜餞

沒有保鮮設施的條件下,要想蔬菜 水果儲存久一點,就只有醃漬的方式了,如同現今陝西人吃饃無所不夾,先秦祖先們可以說是無所不醃。

醃好的蔬菜叫菹(音租)。

醃好的水果乾可當作休閒零食。

肉類儲存可以做臘肉也可以做肉醬。

腦回路清奇的商紂王更是將肉醬發展到一種極致-用人肉做醬。

文王的兒子伯邑考就是被紂王剁成了肉醬,紂王自己吃還覺得不過癮,還分享給了伯邑考的父親周文王。

但凡是爬行動物,都逃不過周天子廚師長的神加工,牛肉醬,鹿肉醬,羊肉醬,其地位類似於今天的老乾媽 或者飯掃光,都是下飯利器。

甚至還有蠃醢(田螺肉醬),蚳醢(螞蟻卵醬),搗爛的蝸牛、蝗蟲,都可用來做醬。

可以想象周天子吃飯的時候,面前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醬,內心的os是“

不敢吃算我輸

”。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從這些飲食搭配,我們能感受到祖先們在有限條件下,極大拓展了人類可食用動物的種類。

概括起來就是,有錢的頓頓吃肉,就為了證明自己有錢有地位有背景。

沒錢的就是吃菜羹、鹹菜加糙米,偶爾去河裡打幾條魚補充一下蛋白質。

為了滿足周天子的飲食需要,

周王室配置了一個豪華且龐大的廚師隊伍,足有2200人,在最高長官“太宰”的領導下,上高山,下深海,捕鳥抓螃蟹逮泥鰍,不斷的在人類可食用範圍的邊緣挑戰。

整個後勤體系超前的採取了現代管理學方法,各部門明確分工,相互合作,四時搭配,細緻到僅

掌握做飯火候的部門就有57人。

廚師團隊中的公務員們,每天打卡報到後,就各自結伴提個筐子在河邊抓蛤蜊釣魚,工作輕鬆、工資穩定,想想都讓人羨慕~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孔子-識食物者為俊傑,在孔子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吃出了水平,吃出了風格。

先秦時期,最講究的吃貨,就是孔子。

孔子曾多次強調自己對食物的要求。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色惡,不食”

食物顏色不好看,不吃。

“失飪,不食”

廚師手藝不好,不吃。

“割不正,不食”

肉切的不好,不吃。

“不得其醬,不食”

沒有醬,不吃。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

“食無醬,不食”

孔夫子是真愛吃醬。

“有盛饌,必變色而做”

有豪華宴席,必改變神色,站起來行李。

“魚餒肉敗,不食”

這個沒錯,孔子也惜命。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從孔子的飲食標準,能看出來孔子晚年的生活條件是非常不錯的。

這種挑食的程度要是放在一般百姓的家裡,早餓死了。

蓋澆飯、螞蟻卵、烤狗肝……細數先秦時期的“極品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