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2021-05-18由 帥氣的琴琴 發表于 漁業

醋龜甲治什麼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何三千多年前,華夏先民會選擇龜甲和牛肩胛骨作為書寫的載體?商朝王室又是透過什麼渠道弄來海量的龜甲牛骨用於占卜和記事?

首先解答第一個問題,關於商代書寫載體的選擇。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縱觀世界各大古文明的記錄材料,最早多為泥板、石板、金屬器,書寫工具(毛筆、鵝毛筆)突破後才出現竹簡木牘、絹帛、羊皮紙、莎草紙、貝葉等,最後全部都被中國的紙漿紙所代替。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中國商朝時成熟的國家形態已形成,統治階層的社會活動(政治、軍事、民政、文教)較之以前豐富了很多,加之當時神鬼文化盛行,國家祭祀和占卜活動頻繁,成為王室的主要職責之一,因此產生了大量文字記錄的需求。

相信當時的文官和卜官們費盡心力尋找合適的記錄材料,泥、石、金屬肯定都試用過,但這些材料不具備即時性,且不易進行修改,很快就從選項中剔除了(青銅銘文頑強地生存下來,但無法取代甲骨的作用)。而竹簡、木牘、羊皮等記錄材料又因為書寫工具落後、烘乾技藝不過關,成品效果不佳且不易儲存,也被淘汰了。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最終應該是卜官們在最佳化占卜流程的過程中,發現龜甲是一種不錯的記錄材料,可以在完成占卜儀式後,第一時間記錄占卜的結果。占卜用的甲骨上會記錄進行占卜的貞人(官職名)是誰,這樣的甲骨又具有備查、追責的功能,古代巫祝因為占卜結果不準被滅殺的故事很多。

就這樣甲骨成為了商人記錄卜辭和記事的主要材料,一直使用了數百年,才逐漸被竹簡木牘所代替。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其次來解答商王室從哪裡、用什麼方式弄來海量的龜甲牛骨。

有人算過一筆賬,到目前為止殷墟契刻甲骨已出土超過15萬片,同時出土的無字甲骨數量又遠超契刻甲骨,再加上人們未識別甲骨文之前的私挖亂掘毀壞的,被當作中藥龍骨吃掉的,以及還埋藏地下尚未被髮掘的甲骨,實際上商朝使用的甲骨數量應在百萬片以上。這麼多的龜甲和牛肩胛骨,以商朝落後的生產力如何能供應得上?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這種演算法在數值上是沒有錯的,但是忘記了甲骨文的時代背景。絕大多數商代甲骨都出自殷墟,記錄了商朝自盤庚遷殷至帝辛滅國約270年間的卜辭和重要事項,如果將這百萬甲骨分散到整個事件段內,則:

10000000片÷270年≈3703片/年

一年不到4000片甲骨,對一個核心區域近五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幾百萬的王朝帝國來說,還是供應得起的。更何況商朝還控制和影響著近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內外五服方國、部落,貢賦種類和來源更多。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至此疑惑已解答,接下來看看商朝的甲骨供應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商代占卜記事所用的甲骨,甲為龜甲,以龜腹甲為主,也有少量龜背甲;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也有少量肋骨、牛鹿頭骨等。

先看龜甲的來源,甲骨文字身就可以給出答案,如部分記事類的刻辭即指明龜甲的產地與數量:

1、《小屯殷墟文字乙編》6670片:

“有來自南氏龜”

2、《殷墟文字丙編》369片:

“雀入二百五十”

證據1刻辭中的“氏”讀如“

zhì

”,是致送、貢納及徵取之意,翻譯成現代文是“這片龜甲是從南方進貢的嗎”?“來”、“入”亦指進貢、徵取之意;“雀”指雀地,今河南鄭州西北,位置在安陽以南。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商王室的龜甲主要由淮地安徽、楚地江南一帶進貢,《甲骨文合集》中多次出現“我氏千”的字樣,記載一個叫“我”的人動輒進貢上千只龜。

著名甲骨學者胡厚宣指出:殷代之卜龜,蓋有南方西方之長江流域而來,尤以來自南方者為多,其它地方也有進貢徵取。而西方龜在甲骨文中也有明確記錄:

3、《甲骨文合集》6649片:

“周入”

4、《甲骨文合集》9001片:

“西龜,一月”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周入”記錄周國貢龜,周地處黃河上游陝西一帶,於商之西部。4中說一月有龜從西方而來,具體在哪尚無法確定(因為周國有明確提到,所以應為商朝西面的某方國,並不是周國)。

西方產龜在《逸周書·王會篇》中也有記載“正西……龍角神龜為獻”,說的是伊尹奉商湯之命,根據各地物產製定四方諸侯納貢的獻令,西方諸侯有獻納神龜的義務,說明西方產龜。從甲骨文中可以具體看出有哪些人或哪些族向商朝進貢過龜或龜甲。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此外,山西、河北、山東等雖非烏龜主產區,但也有少量進貢龜的記錄:

5、《甲骨文合集》9811片:

“唐入十”

6、《甲骨文合集》13648片:

“羌入五”

“唐”與“羌”皆在山西中部一帶。

再看其他古代文獻,如《尚書·禹貢》“九江納賜大龜”,納是貢入的意思,說明九江一帶有貢納大龜的義務。《詩經·魯頌·泮水》記載魯侯征服淮夷後,淮夷獻納貢物中就有“元龜象齒”,元龜即大龜,淮夷地處淮河與長江中下游一帶,說明長江下游產龜。《史記·龜策列傳》記載“神龜出於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大卜官”,說明一直到漢代,廬江郡還每年向京城納貢大龜,作為卜官占卜之用。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近年,生物學家對安陽出土的龜甲進行科學鑑定後,補充了龜甲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安陽本地的田龜,屬中小型龜,我們有充分理由推測當時商王都安陽附近已經有專門飼養田龜的行業存在了。

綜上可知,商朝卜龜的來源是多頭、多元的。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商朝中央王朝的統治地位,對內外服的方國、部落具有較強的控制力,也充分駁斥了部分專家關於“商朝實際上只是一個大的部落,並未形成國家形態,也沒有多少影響力,更沒有五服”的說法。

卜骨的來源相對簡單些,商王族的前身——商族就是以畜牧業起家的,當時中原及北方地區多牛,畜牛極盛,一次大型祭祀可殺牛千頭以上。祭祀過後用作祭牲的牛的肩胛骨就儲存了下來,用於占卜和記事之用。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甲骨文中也記錄了商朝採集牛胛骨和方國進貢牛的一些情況:

7、《甲骨文合集》1027片:“降冊千牛”

8、《甲骨文合集》102片:“禽見獻百牛”

7指一次把一千頭牛補充入牢柵,飼養起來,以備祭祀之用;8指來自地方的“禽”一次敬獻百頭牛作為牲貢。

歷史冷知識--解密殷墟海量龜甲牛骨的來源

胡厚宣認為:“牛祭之後,除沉牛於河,埋牛於地,燎牛於火之外,其胛骨當存之以備占卜之用。”卜骨以牛胛骨最多,有少量羊、鹿等胛骨,另有極少的有兕骨、虎骨、狗骨、象骨、人頭骨、豬胛骨等。這些卜骨有的取自打獵得來的野生動物,也有取人工畜養的,以人工畜養為主,可確保卜骨的數量和品質。

看似簡單的甲骨背後,是一個王朝政治、文化、稅賦等體系相互配合作用下的產物,不但展示出商王朝政治、軍事、經濟的實力和影響力,也反映出古人不屈不撓的探索創新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地推動下,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數千年不衰!

(文中圖片均取自網路,如果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