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2021-12-19由 子夏故壇 發表于 漁業

仁是什麼屬性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前面已講過,五德之智配於五行之水,故曰“智者樂水”,那麼仁者為什麼“樂山”呢?“山”並不是五行之一啊!原來,在《易經》中,“山”取象於艮卦,“艮為山”,五行屬土而隱。《易》以夏曆為依據,而夏曆以干支紀時,以北斗斗柄指向的方位來確定月份。當北斗斗柄指向西南坤位時,時在夏秋之間,為未月和申月之交,五行屬土,其數五;而當北斗斗柄指向東北艮位時,時在冬春之交,為丑月和寅月之間,五行屬土,其數十。“十”是滿數,數滿則隱,故坤位屬土為用,艮位屬土而隱,丑月土隱而顯水;寅月土隱而顯木。當北斗斗柄指向東北艮位時,正是夏曆所謂“建寅”之時,夏曆以建寅為歲首,實際也就是以寅月為正月,以立春日為歲首。立春則表示進入春天,五行顯木,故“仁者樂山”實際就是暗示五德之仁當配五行之木。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寅月對應的十二訊息卦為《臨卦》。《臨卦•彖傳》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臨卦》天時為寅,初春之卦,雖是“大亨以正”之卦,卻在萬物未生之時,需待時而動也。《禮記•月令》雲:“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啟戶始出。”仲春(驚蟄)之月,雷乃發聲,蟄蟲始出,而初春之月還不到仲春之月,故萬物難生,句曲蟄伏者未出也。這從《臨卦》的卦變體系中就可一窺端倪。《臨卦》的卦變形式共有三種:其一為《臨卦》先變為《屯卦》,然後《屯卦》再變為《蹇卦》;其二是《臨卦》先變為《升卦》,然後《升卦》再變為《艮卦》;其三是《臨卦》先變為《震卦》,然後《震卦》再變為《小過卦》。我們可以看到,《屯卦》和《蹇卦》都是講初創時的艱難;《升卦》雖然講升進,卻是“地中生木”,其升隱於地中而不外現,而且最終變成《艮卦》而有所止,不急於求成也;《震卦》雖然有所動,卻以“恐懼修省”,而且終為《小過》,枉動則有過也。《臨卦》及其所變之卦雖講初創之難,但每個卦中都透著強烈的憐愛和關切之情,不願初生者受到任何傷害,其實這就是仁德。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禮記•月令》雲:“(孟春之月)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又云:“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這些話無不透著孟春之月,天恩浩蕩,仁德廣佈的氣息。到仲春之月,木氣正盛,萬物生髮,更顯仁德。春折一枝花,秋少一串果,人道效法天道,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禮記•月令》雲:“是月(仲春之月)也,祀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春天祭祀不用犧牲,以圭璧、皮幣更替之,稱為“禴祭”,這充分體現了古人效法天道,春行仁德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故把仁德配於五行之木。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泰卦》是正春之卦,五行純屬木,體現的更是仁德。《泰卦》六五爻辭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帝乙歸妹是歷史上有名的歷史事件,是最早的和親政策的產物。和親政策就是相互妥協,共謀發展的政策,以和親代替殺伐,故本質上就是一種仁政。《泰卦》的卦變形式多樣而複雜,這裡僅舉一例來說明。《泰卦》先變為《既濟卦》,然後《既濟卦》再變為《益卦》。《益卦》是損上益下之卦,其中多講賞賜、賑濟、救助之事,這明顯屬於宣揚仁德。與之相對的,是《否卦》變為《未濟卦》,然後《未濟卦》再變為《損卦》。《損卦》是損下益上之卦,其中多講征斂、賦稅、納貢之事,這些雖與百姓無益,卻是百姓應盡的義務,是天下最正當的事,明顯屬於“義”的範疇。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順便說一下,“仁”是有層次和境界的。曾有許多弟子請教過孔夫子,問什麼叫“仁”,孔子因材施教,給每個弟子的答案都不一樣。樊遲問仁,子曰:“仁者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顏回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對於如樊遲這樣的初學小白而言,知道仁就是愛人就可以了,有愛心是仁最基本的內涵意義。對於如仲弓這樣的學而優者,能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替人作想,不強人所難就是仁。對於如子貢這樣的學而達者,在自己成功的基礎上,能成人之美,助人成功才是仁。而對於如顏回這樣的學霸而言,能夠自覺地使仁合乎禮,人人恪守本分,讓整個社會都變得和諧完美,這才是聖人的境界。禮是仁的最高境界。木生火,自然之道也;仁臻於禮,聖人之道也。故所謂“聖人不仁”,非不仁也,不拘小仁,看似不仁,實大仁也。小仁愛人,大仁臻禮。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木道爭春,春氣生髮,生機盎然,天道愛萬物,欲其生也。人道效法天道,以仁德配木道,天人感應也。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第六》)仁者愛人,仁者爭時不爭物,予而不奪,生而不殺,賞而不罰,故靜。仁者愛人,樂善好施,不忿無慾,內心平靜,故壽。愛人而臻於禮者,其唯聖人乎?聖人治世,仁德佈於四海,順天而應人,天下因之壽。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木道在春,春生萬物,仁德佈於天下。五行之仁配於五行之木,天道也。現將《益卦•彖傳》寫在最後,讓我們共同感受木道中瀰漫的仁愛之德:“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五德配五行,為什麼五德之仁配於五行之木?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