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淺談高郵黃顙魚病害發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021-12-01由 可為漁業 發表于 漁業

魚鰓發紅死了 是怎麼回事

文章轉載自:粵海村雲服務,作者:江蘇粵海王振、梁學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文(好文共分享)

黃顙魚是鱨科、黃顙魚屬的一種常見淡水魚。分佈於寮國、越南、中國、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等地區。在中國主要分佈於珠江、閩江、湘江、長江、黃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龍江等水系。其中江蘇高郵也在近些年發展成為黃顙魚養殖的重要區域。

2019年黃顙魚養殖行情穩定,效益較好,這樣也使得養殖其他品種的養殖戶今年轉養黃顙魚。養殖群體的增加,必然會出現更多的養殖問題,黃顙魚也不例外。由於今年天氣不穩定,4月初,黃顙魚養殖開始大面積發病,這使得很多養殖戶不知所措,在這裡,筆者根據實地走訪及客戶反饋,對高郵區域黃顙魚疾病進行淺析。

淺談高郵黃顙魚病害發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一、高郵地區黃顙魚發病症狀

2020年高郵地區黃顙魚發病原因主要是苗種問題,而發病的情況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蟲(小瓜蟲、車輪蟲等)引起的死亡,有的是因為“大肚子“引起的死亡。發病的苗種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外地購買的苗種發病,一種是本地苗種發病。外地苗和本地苗發病最大的區別就是死亡量和持續時間的不同,外地苗(從浙江湖州、湖北、湖南及四川等地購買的苗種)死亡量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嚴重的每塘死亡上千斤(以20畝的塘口為例),直至全塘覆沒;而本地苗種死亡的量不是很大,多的每天兩三百斤(以20畝塘口為例),持續時間短,一般7-10天就可以控制住死亡量。

但兩種魚苗發病的症狀基本上都比較相似,具體表現為:

1。 發病的塘口在池塘中間可以看到魚“抱團”現象,池塘邊也能發現“溜邊”的魚,嚴重的趕都不走。

淺談高郵黃顙魚病害發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2。 吃料正常的魚會突然出現“閉口“不吃料現象。

3。 發病魚表現的症狀主要為:爛嘴,頭部、下頜部發紅,鰓蓋充血發紅,部分魚鰭條發紅,甚至出現腸炎等症狀。發病以大魚苗為主,苗種在十幾個頭至二三十個頭的發病率最高,而小苗種(如四五十個頭的苗種)發病率非常低。

4。 體表無明顯症狀。

二、高郵地區黃顙魚發病原因

當湖州、湖北等地黃顙魚大量發病的時候,多位專家進行一線走訪,尋找病因然後給出解決方案。其中我國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寄生蟲病防控崗位科學家顧澤茂,聯合浙江綜合試驗站、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曾令兵研究員,對各地區發病黃顙魚進行了病原調查、診斷和病因分析。他們透過實地走訪及實驗室檢測得出的結論為:

1. 寄生蟲檢測:

患病黃顙魚體表、內臟等器官無寄生蟲;患病魚鰓絲基本正常,鏡檢偶見少量車輪蟲感染。

2. 細菌檢測:

對患病黃顙魚的肝、脾、腎進行細菌分離,經迴歸感染試驗驗證,結果發現細菌性病原主要為維氏氣單胞菌與鮰愛德華氏菌。

3. 病毒檢測:

對11種主要淡水水生動物病毒性病原進行了分子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綜上所述,導致黃顙魚暴發疾病的病原可能主要為細菌性病原,但不排除存在其它嚴重致病性病原的可能。

(注:以上實驗檢測結論詳情檢視農財寶典文章《21。3元/斤!4天狂漲9。5元/斤,這條魚坐上直升機了!》)

三、高郵區域黃顙魚發病情況說明

經過多個塘口的實地瞭解及持續跟蹤發現,江蘇高郵區域出現的黃顙魚發病可能與湖州和湖北的黃顙魚發病略有區別。高郵區域黃顙魚發病更傾向於是一種低致死率的病毒感染。具體分析如下:

1。 黃顙魚本身攜帶一種我們未知或未檢測到的病毒(平時無體現且攜帶量較少),這種病毒的傳染性和致死率都非常低,在正常養殖的情況下很難體現出來。而2019年的冬天為暖冬,黃顙魚投餵時間較長,高郵區域按往年的習慣一般在霜降前後就基本上停止投餵,而2019年在11月份還持續的喂料。2020年開春三月初就有部分塘口開始投餵。大量的投餵導致魚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相信其他區域的黃顙魚也是相似的狀態。當開春的溫度忽高忽低,特別是水位較低的塘口魚應激非常大,當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魚遇到強烈的應激反應後其體內的病毒就會激發,從而導致魚發病死亡,特別是養殖集中區,底質、水質較差的老塘口最先發病,且死亡量大。而開春控料比較好,池塘水位較高,前期保健做的比較好的塘口無論是死亡量和發病率都比較低。養殖分散的區域較養殖集中區和養殖年限較長的區域發病時間都大大延後和降低。

2。 經過長途運輸的苗種死亡量大的原因與上述原因類似。在原塘口沒有症狀體現,當經過長距離的運輸,到了塘口以後經過大量的消毒和預防水黴處理,就會導致攜帶病毒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魚雪上加霜,加劇黃顙魚的死亡量。跟蹤的幾個塘口發現,從外地購買回來的苗種在同樣發病的情況下,短距離運輸的苗種死亡量就明顯比長距離運輸的苗種死亡量低。同一個地方運回來的苗種在下塘後經過多次消毒和防水黴處理的塘口發病率和死亡量普遍偏高,反而是不做這些處理,僅僅用點抗應激產品的塘口要好得多。

淺談高郵黃顙魚病害發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3。 本地原塘苗也出現這種發病現象,發病的過程為,料在吃的好好的情況下突然就“閉口”不吃,然後零星的出現死亡,死亡量由開始的每天幾十條突然增加到兩三百斤(二十畝為例),死亡的高峰期會持續3-5天,然後再開始慢慢下降,直到僅有零星的死亡。雖然魚的死亡量控制住了,但魚仍然一直閉口不吃料,要等幾天甚至是十幾天魚才開始慢慢吃料。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實地走訪後分析原因,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低致死率的病毒感染,致死率可能只有5%左右,死亡的多以大魚、肝臟不好的魚為主。當一個塘口感染病毒以後,可能很快就會滿塘魚感染,然後魚自然“閉口”修復。當大部分體質弱的魚出現死亡後池塘魚的死亡量達到高峰,當這部分魚死亡之後死亡量就開始下降,其他感染的魚在自身慢慢修復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抗體來抵抗病毒,直至恢復。從產生抗體到魚完全恢復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死亡量在控制之後魚還不吃料的原因。

四、高郵地區黃顙魚病害防治措施建議

鑑於以上分析,針對高郵地區黃顙魚發病給出以下幾點防治措施建議:

1。 當黃顙魚發病的塘口呈現出的症狀和筆者分析的症狀相似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病毒感染,但不必要驚慌,這是一種低致死率的病毒。因此要做好兩個心理準備,一是後面會有3-5天的死亡高峰期,死亡量可能會較大一點;二是會有一段時間的“閉口”不吃料。當死亡量開始下降的時候基本上就不必太過於擔心,即使魚不吃料,只要魚不死亡,問題就不大,後面還是會慢慢吃料的。

2。 在發病的這個過程中儘量不要用過多的藥,如殺蟲、消毒等,雖然不會增加死亡量,但確實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大的作用。

3。 一定要控制輪蟲的量。當水體中輪蟲大量繁殖的時候一是耗氧,其次壞水,三是當黃顙魚大量攝食輪蟲的時候會造成腹水、腸炎等症狀。當塘口輪蟲較多的時候建議可以適當的用藥殺掉部分。

4。 當死亡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後,就慢慢期待魚過來吃料。

最後,遇到病害問題建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不能盲從,要根據底部、水質指標、藻相、病害症狀等一系列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處理。水產養殖最重要的還是以預防為主,圍繞著“

底質乾淨、水質穩定、體質健康

”的綜合目的,才能達到高產高效。

淺談高郵黃顙魚病害發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洪澤湖昂刺魚嘎魚黃顙魚黃辣丁黃骨魚新鮮淡水魚500g鮮活現殺

檢視

△內容來源:粵海村雲服務,作者:江蘇粵海王振、梁學旺,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可為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