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治藻升級!《滇池藍藻 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4月1日實施

2021-11-29由 掌上春城 發表于 漁業

水華打撈之後怎麼處理

掌上春城訊

近日,昆明市釋出了《滇池藍藻 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為滇池藍藻水華分級、科學預警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藍藻水華的有效處理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什麼要制定和實施這一地方標準?制定規範都有哪些原則?實施後如何做到有效治理呢?為此,3月12日,記者走訪了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和龍門藻水分離站,請標準編制人員對該標準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

結合滇池實際 “量身打造”地方標準

據瞭解,自上世紀80年代末,滇池開始出現藍藻水華,受氣候影響,滇池藍藻水華週年性發生,嚴重影響了水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滇池因此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也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汙染防治的重點。

“隨著對治理要求提高,現有藍藻水華預警和處理模式已難以滿足需求。特別是在藍藻水華暴發期,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處理單位無法及時掌握藍藻水華狀況並採取相應的響應措施,嚴重影響藍藻打撈清除的成效。”總工程師何峰介紹。

目前,滇池的藍藻水華分級主要參考《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範》,但該規範是基於全國富營養化湖泊的總體情況制定的,未考慮滇池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不能完全滿足滇池藍藻水華預警及應急處理工作。為完善滇池藍藻水華的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科學指導滇池藍藻水華防控,提高處理成效,急需以滇池藍藻防控需求為導向,制定和實施《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

治藻升級!《滇池藍藻 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4月1日實施

治藻升級!《滇池藍藻 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4月1日實施

制定規範原則 構建科學監測體系

本標準基於滇池藍藻水華週年性發生的規律,透過對歷年資料的分析,提出由發生程度(藻密度)和發生規模(水華面積比例)共同確定的預警等級。當達到預警閾值時,及時評價、分級預警,按預警等級啟動應急處理預案;參考國內外現有水華監測預警、應急處理技術手段,提出的部分評價指標需要採用衛星影像、無人機、地基遙感、影片監控、巡查觀測等多種方式組合分析得出,以此構成滇池藍藻水華的科學監測預警體系,具有一定先進性。

據悉,以滇池藍藻防控需求為導向,基於藍藻生長規律,綜合考慮氣象、地形、水文以及水域功能分割槽和敏感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體系和相應的分級響應措施;在執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滇池藍藻水華髮生特徵,採用發生程度和發生規模兩個指標不同數值的組合,對預警分級進行判定,以此形成分級指標更符合滇池藍藻水華髮生特徵,有利於藍藻水華的高效處理。

提高治理效能 多種監測方法並行

“我們的常規監測是以系統掌握水環境狀況及浮游植物(藻類)群落結構變化為目的;預警監測以全面掌握藍藻生長和繁殖狀況,判斷水華髮生風險為目的;應急監測則是在藍藻水華暴發期,以快速掌握水華狀況為目的開展的監測。”助理工程師宋慶媛向記者介紹:“相關部門在滇池藍藻富集水域,採用安全、節能、環保的工藝和技術,開展藍藻攔截、藍藻圍捕、藻水打撈、藻水分離處理及水動力改善等處理作業。”

治理部門透過分析歷年監測資料,結合滇池氣象、水質、水動力等因素,理清滇池藍藻水華髮生特徵;梳理現有設施裝置的處理規模及處理能力,並充分學習借鑑其它湖泊先進的監測預警方法及處理措施,形成符合滇池實際情況的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標準。

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標準將於4月1日作為昆明推薦性地方標準釋出實施,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修訂完善,為滇池藍藻水華預警防控和處理處置提供指導。同時,透過對藍藻水華的高效處理,削減滇池內源汙染,改善滇池水環境、水生態和水安全,促進良性健康水生生態系統的恢復,改善水體景觀,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掌上春城記者:常曦

責編:黃璐

編審:李星

終審: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