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容易走入2個誤區

2021-11-29由 琢磨君專欄 發表于 漁業

讀庫是雜誌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曾經,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學問不要去碰,第一種是佛學,第二種是《易經》,結果有人碰這兩種學問,一輩子鑽進去爬不出來了,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去研究它們。如果這兩門學問,任何一門學問鑽到底了,你就變成了一個廢人。”

咋一聽,可能我們不怎麼理解,但深入想想後,又會覺得很有道理。因為要研究《易經》和佛學,都需要極其高深的智慧。而且,年輕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要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年輕人來說,去研究智慧高深的書籍,分為兩種情況:如果自己智慧很一般,就容易誤入歧途;如果自己聰明絕頂,又會鑽進去了爬不出來,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更何況,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屬於一般。所以說,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智慧太高的書籍,要不然就會適得其反!

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容易走入2個誤區

其實,《道德經》是幫助上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中的哲學,因此學習《道德經》也是有門檻的!

更何況,《道德經》中的有些思想,適合於強者採用,對於普通人不一定使用。搞得不好,年輕人,過早觸碰了《道德經》,學偏了,還容易走入以下2個誤區——

無為和不爭!

無為和不爭,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核心思想。其中,光“不爭”二字就在《道德經》中出現 了8 次,分佈在 7 章之中,其中第八章出現 2 次。

第三章:不上賢, 使民不爭。

第八章 ( 1)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 :夫唯不爭, 故無尤。

第二十二章: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六章: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六十八章:是謂不爭之德。

第七十三章: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

第 八十一章: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從字面意思上看,不爭就是不爭不搶的意思,無為就是無所作為的意思。

但老子的“無為”和“不爭”,是對君王的告誡,告誡他們不要與民爭利。作為領導者,要有一種“無為”的態度去管理天下,讓百姓自治,不要朝令夕改,過於勞民傷財,讓萬物自然生長;最後就可以“事無事,為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容易走入2個誤區

比如,《反經》中說:聖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諸侯,用他的財物賞賜功臣,不和老百姓爭奪利益,這就算是懂得了做一個最高統治者的原則——與民不爭,把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支配使用。

但是,一般人學了《道德經》後,很容易錯誤理解老子“無為和不爭”思想,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帝王那樣富有天下,與世無爭,年紀輕輕就不思進取、不努力了,這顯然就是大錯特錯了。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年青人開始變得“佛系”:一切隨緣,無慾無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說過:佛系青年們,其實是誤解了老子的“不爭”思想。

人們常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大家年紀輕輕,就把所有東西都放下了,那麼社會就會沒有進步的動力和慾望了。

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容易走入2個誤區

老子《道德經》中的確告訴我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但他是告訴亂世君主們,不要私慾膨脹,在治理國家的時候,要“以不爭去大爭”,不應該在道德上面去爭,而要多用實際行動去爭取更大的利益,去積極作為,造福黎民蒼生。

我們絕大數人都是普通人,年輕的時候,需要透過自己勤奮的雙手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不是空想、好逸惡勞,坐等機會到來。如果你什麼都沒有,沒有帝王那樣的資本,還談什麼不爭和無為呢?

年輕人,儘量不要過早觸碰《道德經》,容易走入2個誤區

老子所說的“不爭、無為”與《易經》中所講的“謙卦”思想類似,都是告訴人們要謙讓、厚德。但如果你自身都沒有實力,卻故作謙虛,就是假謙虛,是矯揉造作。

《易經》謙卦雲:

地中有山,謙

。即:《謙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為高山隱藏於地中之表象,象徵高才美德隱藏於心中而不外露,才稱作謙。

所以說,真正的謙虛低調,是你有實力後的內藏鋒芒,不顯山露水。如果你自身什麼都沒有,沒有功名,沒有富貴,還假裝謙虛清高,實則是不思進取,自欺欺人,就是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