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2021-08-23由 玖月秋 發表于 漁業

寡齒短吻銀魚是真的嗎

1、太湖銀魚的“遷徙”。

太湖銀魚與白魚、白蝦合成“太湖三寶”,其中太湖銀魚肉質新嫩、營養豐富且無鱗無刺,僅有7-10公分的細長身軀,與人參大小相近,所以又被形象的稱作“魚參”,名副其實的排在了三寶的首位。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銀魚作為一款優質食材,自古便備受稱讚,素有魚中皇后的說法。宋代張先詩寫到“春後銀魚肥”將銀魚與鱸魚擺在同一位置。明朝更有詩句稱讚銀魚:冰盡溪浪綠,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民間傳說則是把銀魚看作西施的化身,也是對西施為國犧牲的一種緬懷。

營養學家曾對銀魚的成分作了深入分析。研究發現剛捕獲的新鮮銀魚,每一百克含有8。2克的蛋白質、0。3克的脂肪,258毫克的鈣元素、102毫克的磷元素及維生素B1、B2等多種人類必需的微量物質,這也是為何銀魚被稱作魚參的根本原因,並無過度褒獎的嫌疑。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正因為這些優良品質及悠久的文化積澱,太湖銀魚的名聲早已不侷限在國內,像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的美食家,透過各種途徑以獲得、品嚐到銀魚。

60、70年代我國物資匱乏,急需外匯換取物資,銀魚常被作為重要緊俏、高階物品出口,用來賺取外匯,這才發生了一噸銀魚換取20噸小麥的事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魚按照品類又分為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前兩者體積略大、魚肉多,但口感略差;後兩者體積小,但口感佳、營養全面,是出口創匯的主力。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上世紀70/80年代,太湖銀魚的產量集中在 500-1000噸,其中絕大部分的優質新鮮銀魚用於出口,因為利潤可觀,當地漁民採取了諸多方法以提高銀魚的產量。比如大量捕撈其他魚種,騰出足夠銀魚活動的空間;再比如投放一些銀魚喜歡的食物,但結果始終不盡人意,每年的銀魚捕獲量忽高、忽低:2012年產量高達2100噸,但2013年突然降至1100噸,具體原因卻搞不清楚,並且大部分的銀魚僅有一年的壽命,難以準確預測未來幾年的產量,

所以把銀魚遷徙至其他水域養殖,似乎成了擴大產量的最佳途徑。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2、其實銀魚較高的經濟價值,早已引起相關人員的注意。

1979年首次將70萬尾太湖銀魚投入雲南的滇池,未曾想大獲成功。雲南地理環境適宜,幾乎滿足絕大部分生物的棲息、繁衍,包括引入的銀魚。銀魚在滇池瘋狂的攝食、生長、繁殖,僅僅到1985年捕撈量便超過千噸。

隨後銀魚迅速引至星月湖,而星雲湖與撫仙湖由1000米河道連通,大量銀魚趁機遊竄至了撫仙湖。等到了90年代後期,雲南90%的湖泊、河流,都能發現銀魚的身影:有的數量多、密集;有的數量少,稀疏。此時一些未預想的後果卻悄然發生。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抗浪白魚是撫仙湖的“土著”,60/70年代稱霸整個撫仙湖,記錄顯示1965年捕撈量達到了450噸,這個數值在魚種豐富的撫仙湖裡可謂遙遙領先,直至1980年之前,抗浪白魚一度佔到總產量的80%。和國內其他湖泊類似,進入90年代後湖泊受到汙水排放物的汙染,魚的生存環境急速惡化,許多魚種要麼大幅度減少,要麼消亡。

1998年抗浪白魚的產量不足0。2噸。那麼將抗浪白魚產量縮減,都歸咎與水質惡化或者撫仙湖周圍的綠植破壞引起的水量蒸發?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漁業專家跟蹤發現,很大原因正是前文所說的引入銀魚。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銀魚的繁殖能力驚人,每年冬季前後發育成熟的銀行率先進入繁殖期,一般持續3個月左右的時間。銀魚的交配方式特別,採用體外受精,排放的卵子體積小、密度大,依靠重力沉沒水體底部或憑藉卵子的粘性複雜在植物莖葉上,只需30天即可孵化出幼苗。一個繁殖期通常產兩次卵,太湖大銀魚一次的排卵量在1400-1600粒,太湖銀魚則在500-1300粒。這個產卵量遠遠高於抗浪白魚,所以在數量上銀魚逐漸上風。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銀魚與抗浪白魚活躍的水層和攝食的食物極為相近,像植物碎屑、藻類維生素、軟體小蟲等等均是它們的覓食物件。但銀魚搶奪食物的能力強於抗浪白魚,還佔據數量優勢,所以抗浪白魚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數量也一直蛻減。

前文提及銀魚的捕獲量提升,而抗浪白魚的數量反而逐年遞減,兩者的價格卻發生反轉,抗浪白魚因為稀缺,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一度達到幾百元/斤,甚至上千元/斤。一些撒網捕魚者又將矛頭指向它們,絲網捕魚、“香把”捕魚、魚籠捕魚,各種旁門捕魚法層出不窮。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不止是銀魚,雲南氣候的原因,外來的許多生物經常是經歷短暫適應後,迅速繁殖擴張。麥穗魚原本是聚集在東北、日本、俄羅斯等水溫略低的區域。但麥穗魚有個非常大優點,即可吞食蚊幼,所以被多個國家、地區先後引入,包括雲南。但麥穗魚適應能力強、繁殖迅速、消耗大量食物,嚴重破壞原有的生態,一些土著魚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直至消失。

再比如小龍蝦,湖北、湖南等多個地方,將小龍蝦看作發家致富的法寶,投入大量資金擴大養殖水域,2019年的產值更是達到4100億元,但云南、廣西等地偏偏不行,小龍蝦打洞、挖穴,導致梯田土質疏鬆、坍塌,至少有3萬梯田地遭到破壞,也因此曾創下兩年捕殺10萬噸小龍蝦的記錄。

抗浪白魚的“抵抗”:撫仙湖為高利潤引進銀魚,卻成“引狼入室”

3、如今雲南、廣西、廣東等多個地方,嚴格限制外地物種的進入,

一些效益較高經濟物種,也極為慎重,畢竟短時間內很難看出它對當地環境、物種的破壞,現在更多放在本地原有物種的恢復。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玉溪市水利部門強強聯合,共同研究抗浪白魚的人工選育的難點。漁業部門專門針對抗浪白魚建立生態保護區,嚴禁外來魚種的侵入,儘量模擬當地原有的水體環境,以恢復抗浪白魚應有的習性。將每年的4月至8月底設定為禁漁期,禁漁期內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行為。目前人工養殖的抗浪白魚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每年產量達到20多噸,已經打入以高階、新鮮著稱的網際網路新貴電商“盒馬鮮生”。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