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德國統一後科爾提出,原民德的國企必須解散,保證資本主義的執行

2023-01-11由 墨雲家居生活 發表于 漁業

國企是資本主義嗎

引言

在能源政策上,將遵循既要保證供應,又要節約開支和不汙染環境的原則。在電力生產上,實行利用本國煤炭與利用核能相結合的原則。科爾在《政府宣告》中對原民主德國的經濟作了評估。他說,民主德國40年留下的遺產極其令人沮喪,許多企業和產品沒有競爭力,大量失業,環境被嚴重汙染,房屋破爛不堪。科爾在談到變革東部經濟時,強調“要相互承擔責任,發揚休慼與共精神”。

科爾還提出,原來民德的國營企業必須解散,必須私有化。當務之急是要把手工業、商業、勞務、工業等企業和自由職業健康地結合起來,共同發展。他說已有30萬家企業報名登記。他認為託管局在這一結構轉變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把當年以計劃經濟為準則的企業儘速轉變為具有競爭力的市場經濟企業,這是它肩負的一項既艱鉅而又獨一無二的任務。私有化是現在也是未來的目標。

託管局是由原民德政府、企業和聯邦德國三方富有經驗的經濟管理人員於1990年7月1日組成的一個機構,全名“國營企業信託管理局(簡稱託管局)”,託管局主席是比爾吉特·布勞伊女士。其主要任務是把國營企業私有化。實際上,這種“經濟變化不是普通的機構變化,而是等於新建一個國民經濟體系”。由於原民德的國營企業均系依賴國家維持生存,轉向社會市場經濟後,必然有些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被兼併,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工人失業。

德國統一後科爾提出,原民德的國企必須解散,保證資本主義的執行

德國統一後,東部地區失業人數急劇增加,1990年9-10月,失業人數增加9。29萬,到10月底失業人數已經達到53。78萬,失業率9月底為5%,10月底提高到6。1%。此外,被迫縮短工時的半失業者已達180萬,提前退休者達30萬。聯邦勞動局局長海因裡希·弗蘭克說,新成立的東部5個州在安排就業方面“進展緩慢”。到1990年12月底,東部地區的失業人數已達64。2萬,失業率達7。3%,半失業者仍是180萬。進入1991年經濟繼續惡化,失業人數又有增加,據紐倫堡勞動局公佈的數字,1991年1月底,東部地區失業人數為75。72萬,失業率達8。6%,半失業者達185萬。嚴重的是,失業人數仍在繼續增加。

到1991年2月中旬,東部地區農業部門將有20萬人,甚而估計有40萬人失去工作崗位,47萬造船業工人要被裁減一半,金屬加和機電工業部門將有50萬職工的勞動崗位受到威脅,服務行業的70萬僱員和3至5萬名教師將被解僱。

1991年是德國東部地區最困難的一年。

聯邦政府透過託管局對原民德8000多家國營企業實行“先私有後整頓”的政策,使大批工廠倒閉,大批工人失業。到1991年9月底,東部地區失業人數超過100萬,半失業者為185萬,加上50萬提前退休的人,實際上有300多萬人無業可從。在700多萬個家庭中半數以上的家庭有失業者和半失業者。

德國統一後科爾提出,原民德的國企必須解散,保證資本主義的執行

原民德企業的產品無銷路,生產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企業多數資金匱乏,靠貸款發放工資。東部新建各州財政已陷入危機,萊比錫、埃爾福特等城市財政已瀕臨崩潰。它們的銀行存款已經用光,萊比錫市2月11日從銀行取出僅剩6200萬馬克的存款,但2月份全市各級僱員的工資就需支付5300萬。

它又貸款4000萬馬克,也只能維持到3月份。聯邦勞工部長布呂姆認為,東部勞工市場面臨“決堤”之勢。

由於東部地區經濟狀況惡化,失業日益嚴重,房租、水電、交通等費用提高,東部居民甚為不滿,對抗情緒正在滋長。1990年11月26日,東部5個州鐵路員工舉行罷工,除柏林、萊比錫一些大城市短途交通和城市客運仍在執行外,長途客運及貨運已基本上處於癱疾狀態。當天,德國東部地區300列火車停開,15萬旅客受阻。東部26萬鐵路職工反對大規模解僱鐵路職工,要求把工資提高到西部同行50%到60%的水平。這次罷工對聯邦政府震動很大,要求勞資雙方舉行談判,解決爭端。

1990年12月6日,東部5個州數千名教師上街遊行,抗議聯邦政府在教師工資待遇上的不公平。他們獲悉,聯邦政府打算在12月14日向聯邦議院提出一項東部教師工資的“過渡性解決辦法”,使東部教師的工資比西部同行低3個工資級別。教師的遊行隊伍從東柏林市政廳出發,

向“教師之家”大樓進發,那裡正在舉行各州文化部長會議。他們要求和西部教師同工同酬。

1991年3月25日,萊比錫有8萬人舉行抗議活動,指責科爾政府處理東部地區經濟工作不力,指責財政部長魏克爾的工作證明他“要麼是無能,要麼是不負責任”。抗議的人群高呼:“科爾必須下臺”。與此同時,在柏林有4000人、在羅斯托克約有1000人舉行示威,抗議科爾政府在東部推行的經濟政策。

德國統一後,在德國東部儘管失業率很高,儘管經濟增長率達不到人們所期望的程度,但主要來自西部的款項還是保證了它處於比較富裕的狀態。許多東部公民評判的標準往往不是已經取得了什麼成就,而是什麼尚未達到德國西部水平。通建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公眾眼裡被一系列社會問題掩蓋了。1991年3月24日,科爾在德國《星期日世界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題目是《我們必須共同想想我們的長處》。

文章中寫道,這幾天,新建聯邦州有許多人對前途懷有巨大的憂慮,在實行了40年的指令性經濟之後,社會市場經濟帶來對他們來說是深刻的變化。在個人和職業的許多方面,他們面臨的都是一塊陌生的處女地。”他們的憂慮和不安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新建聯邦州的德國人需要所有同胞的團結和支援。科爾指出,我們只能共同解決問題,我們是同一個民族。

科爾還指出:恐懼、沒有勇氣和聽天由命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我們必須共同想想我們的長處。我們需要行動能力、建設的意志、敢作敢為的勇氣、創造者的精神和相信自己的力量。

隨後科爾列舉了聯邦政府的各項援助計劃,提出“東部繁榮是我們共同的事業”的口號。他估計,在3到5年內就可達到我們偉大的目標。文章最後寫道,人們為自己的未來果斷地抓住民主、法治國家和社會市場經濟的機會,對我們來說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德國統一後科爾提出,原民德的國企必須解散,保證資本主義的執行

聯邦政府在1991年3月8日,在科爾總理主持下,討論並批准了“共同振興東部的工程”。規定1991年和1992年兩年聯邦政府每年向東部各州追加120億馬克的援助,主要用於學校、醫院和養老院的修繕,擴大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和提供工作崗位的措施。同時,聯邦政府透過增稅決議。為了平衡財政開支,聯邦政府不得不收回不提高稅收的承諾。1991年起,推行全面提高稅收的一攬子計劃。從1991年7月1日起,對所得稅、工資稅和法人所得稅增加7。5%的附加稅,為期一年。礦物油稅每升提高25芬尼。保險稅增加3%,達到10%。菸草稅從1992年1月1日起每支香菸增稅1芬尼。

財政部長魏格爾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這個一攬子稅收計劃是直接稅和間接稅之間的“均衡的混合物”。所有居民團體都有份,他們增加稅額的幅度不一。由此而產生的額外收入,將給“共同振興東部的工程”提供必要的活動餘地。據估計,由於增稅,聯邦1991年可增加180億馬克的收入,1992年將增加280億馬克的收入。科爾總理在一封信裡要求東部各州首腦,儘快地實施這項計劃。

德國統一後科爾提出,原民德的國企必須解散,保證資本主義的執行

為了重建東部的經濟,聯邦政府及其他一些機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並調撥了大量的資金。1990年約1000億馬克,1991年達1390億馬克,1992年升至1520億馬克,1993年更上升到1770億馬克。

此外,為穩定原東歐各國及蘇聯的社會局勢,德國也給予了大量援助,給蘇聯180億馬克,給波蘭、匈牙利貸款10億馬克。

由於支付上述各種援助款項,致使聯邦各級政府的債務加重。1990年為1。23萬億馬克,1991年為1。27萬億馬克,1992年為1。69萬億馬克。銀行為了減少通貨膨脹,只好維持高利率。聯邦政府承擔如此鉅額的支出,必然影響到德國經濟的發展,致使經濟增長率連年下降。1990年德國西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1%,1991年降到3。7%,1992年再降為1。5%。

結語

面對這種經濟形勢,科爾明確指出當前所遇到的經濟困難是暫時性的,只要全國人民同心協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他號召東西部居民要相互承擔責任,發揚休威與共的精神團結奮鬥。1992年1月10日,科爾強調指出,德國東西部之間實現真正的融合,是德國政府的首要任務。1992年歲末,科爾在新年獻詞中說,統一後的德自要票共同發展,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但是他表示,我們將一道去征服它。他號召西部公民分擔東部公民的憂慮。東西部共同發展需要時間和相互之間應有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