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描摹江南古鎮70後的青春往事《鵲橋仙》被贊“一部少年感特別足的小說”

2023-01-09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漁業

足字旁一個贊念什麼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吳雨珂

讀完《鵲橋仙》好幾天,盧一萍腦袋裡面一直都是小說裡出現頻率很高的“蕩發”一詞,整個人也沉浸在江南的氛圍裡面。盧一萍曾經從無錫坐夜航船坐到杭州,對江南文化有美好的印象。他很高興地把《鵲橋仙》看完了,激動地總結出:“這是一本非常獨特的小說,是一部懷舊之書、一部沉浸之書、一部時光之書。我們那個70後一代特有的青春回憶和憂傷氣息,跟江南風物江湖交融到了一切。語言非常沉穩、安詳,有點像江南的流水一樣。有著明清小說的那種雅緻,讀起來有音韻感,氣息綿長。我真是非常喜歡。”

描摹江南古鎮70後的青春往事《鵲橋仙》被贊“一部少年感特別足的小說”

蕭耳在給讀者籤書

11月26日,“致青梅竹馬和同桌的你——長篇小說《鵲橋仙》天府三人談”在天府書展上展開。《鵲橋仙》作者蕭耳與小說家盧一萍,作家杜陽林在詩人趙曉夢的主持下,就文學氣息、方言寫作、70後青春記憶、江南水鄉、京杭大運河等話題進行了分享交流。

《鵲橋仙》寫的是江南一個叫棲鎮那樣一個地方一幫70後孩子的成長史。蕭耳是江南女子。“棲鎮”的原型是她的家鄉浙江杭州塘棲古鎮——曾經被評為江南十大古鎮之首。《鵲橋仙》作為一部江南小說,在細節中也讓讀者感受到深厚的江南文脈。“我覺得一個人元氣最飽滿的就是少年時代。有一個讀者跟我反映,說《鵲橋仙》的少年感特別足,我很欣慰。到現在為止,我夢裡的家永遠都是年少時河邊的老屋。我知道江南的表是如何,裡是如何,褶皺是如何的,它們自然而然就流到了我的文字裡去了。其實人到中年,要寫有少年感的東西,畢竟還是會有一定的挑戰。”  蕭耳也坦言,只有在人生盛年才能完成《鵲橋仙》,“不能早一步,不能晚一步,只有在我人生的盛年才能寫這一部(其實我這個人很晚熟),我擔心太老了可能還原不出書中《少年遊》部分那種飛揚的少年氣了。”

描摹江南古鎮70後的青春往事《鵲橋仙》被贊“一部少年感特別足的小說”

這次從“人間天堂”杭州來到“天府之國”成都參加天府書展,蕭耳說,“杭州離成都挺遠的。我從杭州過來是一次遠行。我希望大家在看我《鵲橋仙》這本小說,也能開啟一次精神的遠行。其實,這部小說真正的主角不是人物,而是江南的水鄉,江南的橋,或者說是我們70後一代人。”

河流是人類文明中非常重要的存在。《鵲橋仙》最早叫《河邊書》。河是指京杭大運河。蕭耳少年時代的家就住在京杭大運河邊。《鵲橋仙》之後,蕭耳還會寫出這部小說的長篇姐妹篇,“比《鵲橋仙》會更開闊,更泥沙俱下,野裡野氣。”

描摹江南古鎮70後的青春往事《鵲橋仙》被贊“一部少年感特別足的小說”

讓盧一萍印象最深的還有,蕭耳對70後一代感情表達模式有精準呈現以及對江南方言進行的有效文學使用,“這部小說達到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學要求:就是把一個小地方的詩意呈現給任何一個地方的讀者。”

杜陽林在分享他讀《鵲橋仙》的感受時說,“我們每個人說話都有他的調性。文學的書寫表達方式也有自己的調性。《鵲橋仙》的敘事調性從始至終是保持一致的:溫暖、柔美。蕭耳把餘杭塘棲鎮的生活風貌,徐徐的給我們呈現出來了。這給我們一些啟示:怎麼來寫我們的故鄉,寫我們的過往能夠呈現出一種對故鄉新的認知和啟示。蕭耳的這種書寫方式是值得我學習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