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海歸博士首創現代“魚鱗圖” 致力於讓每一塊土地擁有身份證

2023-01-09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漁業

魚鱗圖打證怎麼弄

海歸博士首創現代“魚鱗圖” 致力於讓每一塊土地擁有身份證

封面新聞記者 申夢芸

在成都,有這樣一家公司,他們以顛覆傳統的測繪方式,抓住新一代技術革命浪潮,服務現代農業發展,以一張圖的形式對資料進行儲存、管理、挖掘、分析,併為政府、商業組織和個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資料解決方案——他們就是四川魚鱗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從這家公司的取名,就知道它的特別。實際上,“魚鱗圖”是我國一個土地管理術語,始於唐、興於明,是政府用來管理土地的工具,因形似魚鱗,而被稱為魚鱗圖。成立於2008年,四川魚鱗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自然資源和農業農村大資料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3月18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榜樣中國· 2020四川十大經濟影響力人物”頒獎典禮舉行。四川魚鱗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羅旭斌獲評“2020四川十大新經濟領軍人物”。

創業經歷

海歸博士首創現代“魚鱗圖”

公司從5人小團隊到邁進資本市場

從2008年起,魚鱗圖聯合創始人羅旭斌就開始參與成都市農村土地確權,公司團隊繪製出第一張“現代魚鱗圖”。如今,這張圖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羅旭斌,是成都市“蓉漂計劃”創新創業團隊帶頭人,曾獲全國僑界貢獻創新成果獎和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農村長大的他,心繫農業農村發展問題,希望憑藉自身技術積累,幫助農村做些什麼。

2008年,羅旭斌和搭檔、如今公司的創始人李劍波,作為專家受邀參加了成都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當時,羅旭斌和李劍波組建了一個五人小團隊,用了近半年時間,為都江堰一個名叫鶴鳴村的村子,製作了一張1:2000的土地縮圖。這是他們做的第一個專案,由此也激起了他們自主創業的念頭。

魚鱗圖團隊從中發現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所蘊藏的商機和市場前景。2008年,羅旭斌和李劍波正式成立了魚鱗圖公司,專注於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前期繪圖工作。

今年44歲的羅旭斌,在電子科技大學讀完本科和研究生後,又到美國來特州立大學攻讀計算機學博士學位,學成歸來後,一直在西南財經大學工作。創業之初,公司的辦公場地是一套2室一廳的民用住宅,“10個人擠在一個小破屋裡”,但這不影響羅旭斌的創業熱情。

創業以來,羅旭斌與團隊以農村土地確權為切入點,不斷探索基於土地資訊大資料的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全國農業農村土地資訊數字化,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揮灑智慧和汗水。

與很多創業者一樣,羅旭斌與團隊的創業初期並非一帆風順。除了面對資金緊張壓力,還要面臨外界的質疑。當時土地確權方面的政策尚未清晰,市場接受度不高。羅旭斌回憶當時,公司最困難時,好幾個月發不起工資,為了度過難關,創始人甚至將房子抵押,用來給員工發工資。

直到2014年,公司完成了500萬元A輪融資,才讓公司規模進一步擴大,並逐漸獲得來自銀行的金融支援。2014年底公司正式登陸新三板,半年後公司啟動了首輪定增,獲得機構的踴躍認購。至此,公司從最初5人小團隊擴至300人,邁進資本市場,為進一步發展開啟局面。

公司業務

致力於讓每一塊土地擁有身份證

為全國超1/3土地承包經營權提供資料服務

土地確權,就是給每一塊土地一個權證,類似於給房子房產證。土地產權的明晰,讓市場可以發揮其作用,更為最佳化的配置資源。由於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所以“權屬清晰才能流轉順暢”,流轉順暢才能讓最能發揮土地價值的人來使用這塊土地,實現優勝劣汰,實現不斷創新。

“就像房子要有房產證,農村的每一塊土地也要有它的身份證。”羅旭斌說,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規模化,首先必須要讓每個地塊有張“身份證”。

而傳統的人工測繪,工作量龐大,幾乎難以完成。魚鱗圖團隊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透過衛星遙感、無人飛機、感測器等資料來源,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構建了“天空地”資料堡(Datumburg)服務系統。

藉助該系統,以一張圖的形式對資料進行儲存、管理、挖掘、分析,併為政府、商業組織和個人消費者提供專業的資料解決方案,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實現了精度可控。

經給十餘年的發展,到2020年,魚鱗圖已經實現對全國超過1/3土地承包經營權資料管理的服務。產品和服務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管理和服務的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超過三分之一,成為行業領跑者。

目前,魚鱗圖資料平臺管理的全國農村土地超過七億畝,覆蓋了包括四川、重慶、山西、內蒙古、福建、安徽6個省及直轄市。10年時間,魚鱗圖用技術推動了土地確權的加快落實,2018年全國農村土地確權結束,但魚鱗圖的業務遠未結束。

未來願景

瞄準農村農業的變革

用數字化服務鄉村振興

“土地空間是有限的,確權總有結束的那一天,但是農村土地確權過程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地理資訊和人口資料,構築了現代農業數字化的基礎。”羅旭斌認為,我們國家的農村和農業如今正在經歷一個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從小規模以家庭為主體的生產模式,經過農地確權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生產方式。

土地確權過後,公司在去年已經啟動了土地流轉專案,未來也將繼續瞄準農村農業的變革。要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資訊化支援。公司也會基於前期積累的資料優勢和渠道優勢,繼續技術上的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整體戰略。

而未來的農業將隨著物聯網、3S技術、區塊鏈、人工智慧逐漸發展成熟,推動農業生產精細化、智慧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感知、通訊和智慧計算等資訊科技的需求。

推動農業農村從數字化到資訊化,再到智慧化的一個快速發展過程,就是羅旭斌及團隊未來的機會所在。

“2021年將是我們資料應用和價值挖掘的開始,是充滿挑戰和機遇的一年,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的換擋升級,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新經濟新模式大展拳腳的時候,尤其是在農業農村領域,正面臨前所有為的大變革,這將是最具有不確定性的時候,也是最有希望的時候。”對此,羅旭斌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