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漁業

買了只來路不明的鸚鵡,全家五口遭了殃,病程長達幾個月

2023-01-06由 錢江晚報 發表于 漁業

鸚鵡雙病毒是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曹露婷

“太后悔了,醫生,真不該買這隻鸚鵡!”上週,商女士(化名)第二次帶著母親到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來找霍亞楠副主任醫師。這兩個月來,不僅是商女士和母親接觸鸚鵡感染了衣原體性結膜炎,間接中招的還有商女士的愛人、女兒和妹妹。感染後,大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眼紅、畏光、分泌物增加,還伴有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

“鳥類是典型的鸚鵡熱衣原體的傳染源,可由鳥傳播給人。” 霍亞楠介紹,最常見的感染人群是鳥類愛好者、寵物店店主、店員、家禽行業的工人,且通常為急性發作,耽誤治療則很大機會影響視力。

買了只來路不明的鸚鵡,全家五口遭了殃,病程長達幾個月

病鸚鵡讓全家罹患鸚鵡熱

商女士是位鸚鵡愛好者,家裡養著兩隻中小型鸚鵡。兩個多月前,她在電商平臺上又購入了一隻漂亮的鸚鵡,打算在家豢養。由於母親和自己一樣對鸚鵡情有獨鍾,日常都是兩人輪流照料。然而,這隻鸚鵡來到家裡還不到一週,商女士和母親就感到眼部不適。在鸚鵡愛好者群裡,商女士分享了這隻鸚鵡的情況,精神有些萎靡,不愛動,許多鳥友都覺得這隻鸚鵡患了病。

另一方面,商女士眼部不適持續加重,雙眼畏光、發紅、流淚,分泌物增多,跑了多次醫院,用了不少眼藥,仍不見好。月初,她來到浙江大學眼科醫院眼表與角膜病專科找到霍亞楠副主任醫師。

裂隙燈下,霍亞楠看到她雙眼上瞼結膜慢性乳頭增生浸潤、伴角膜上皮炎,細問之下發現有鸚鵡接觸史。“鸚鵡熱性結膜炎主要透過患病和帶菌禽鳥的排洩物、鼻腔分泌物、汙染的食物和空氣,吸入含有衣原體的飛沫和塵土等而感染。” 商女士和母親是鸚鵡的直接照料人,感染也首當其衝。值得注意的是,鸚鵡熱衣原體可感染幾乎所有的禽鳥類和多種哺乳動物和人,並能持續引發人人傳播,導致全家感染。

衣原體感染較為罕見,常規抗生素並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區域性聯合全身口服特殊抗生素治療,且遵醫囑要持續較長時間規範用藥。治療過程中,商女士的母親就因回鄉探親擅自停藥,加上飲酒、吃辣等不規律飲食,導致衣原體性結膜炎“去而復返”,還傳染了孕期中的小女兒。

一隻小小的病鸚鵡,讓全家遭了不少罪。

養雞場男子眼睛潰瘍,差點失明

近期,霍亞楠已接診三例與禽鳥感染相關的眼病患者,36歲的吳先生還差點因此失明。

吳先生常年在養雞場工作,三個月前,他感到眼睛有些視物不清。由於日常都是家裡和養雞場兩點一線,他以為是熬夜打遊戲所致的近視加深。用了一段時間的眼藥水卻不起作用,視力反而越來越差,刺痛感也明顯加強,他無奈來到了浙江大學眼科醫院。

霍亞楠發現,吳先生右眼角膜緣有大量新生血管長入,已接近瞳孔中央,左眼角膜中央已形成潰瘍。此外,眼表還有成團聚集的蟎蟲寄生,情況已經很差,瀕臨失明。

買了只來路不明的鸚鵡,全家五口遭了殃,病程長達幾個月

霍亞楠給患者做檢查

吳先生被診斷為蠕形蟎性瞼緣炎及角膜結膜炎,結合工作環境和日常接觸,霍亞楠認為眼病與養雞場有直接關係。“不少養雞場的密度較大,環境衛生差,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眼部容易滋生蟎蟲,誘發角膜結膜等眼表疾病。”而接觸大量禽類感染細菌、病毒等機率也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霍亞楠提醒,發現禽鳥接觸史引發眼病的患者應當及時脫離感染環境,對場所進行徹底打掃。“不建議豢養這類非正規渠道購買的鳥類,真的有需要豢養,應進行單獨隔離後確保鳥類安全健康再進行豢養,減少病毒、衣原體等病原菌感染的風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